任嘉怡
多一些溝通與理解,寬容與尊重,以廣闊的胸懷包容差異。
看好萊塢電影,聽歐美流行音樂,吃全球連鎖的麥當勞,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早已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方式。這讓我一度有了這樣的認知:盡管各國人民膚色、外貌、語言習慣各不相同,但本質上來說并無太大區別。
上了高中以后,為了鍛煉英語口語,我經常跑去杭州六公園的“英語角”找老外聊天。在與外國人面對面的接觸中,我慢慢發現,我之前的想法太膚淺了,盡管全球化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但在日常交流的細節處,我依舊能夠感受到與外國友人之間無法忽視的差異。
我在六公園英語角結識了一位來自美國西雅圖的女孩Christina。Christina是典型的西方女孩,個子高挑,笑容迷人,一頭金黃色的“大波浪”洋溢著熱情活力。她是西雅圖某家商報的中文專欄記者,因為2016年G20峰會在杭州召開,她便來到了杭州。Christina的中文很流利,又帶著西雅圖女孩的調皮勁兒。聊了短短一會兒,我就和她熱絡起來。為了盡“地主之誼”,我邀請Christina去西湖邊一家非常地道的茶館喝茶。Christina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欣然接受了我的邀請。我們的茶館體驗很開心,但在買單的時候,卻出現了小小的插曲——Christina拒絕了我的請客。我以為她是不好意思讓我破費,連忙說:“應該的,你遠來為客,我當然應該好好招待你??!”但Christina似乎有些生氣,她一再堅持:“你這樣做會顯得我很自私?!睕]想到Christina會有這樣的顧慮,我決定尊重客人的意見,選擇了“AA制”。后來,Christina告訴我:中國人民的好客精神讓她十分感動,但是主人的“大包大攬”又往往使她覺得缺少了自主選擇性,她更喜歡獨立自主,有時她和家人一起用餐,也會各買各的單——我這才明白,原來當時在茶館,我的“心意”無意間變成了她的“負擔”。
這件事讓我感慨,也引發我思考?!坝信笞赃h方來”,是中國擁抱世界的必然潮流。我們有一腔熱情,但是如果忽視了雙方的文化差異,忽略了對方的真正需求,就有可能適得其反。所以了解文化差異非常重要,只有了解,才能理解,進而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真正締結友誼。于是我開始默默地關注中外文化差異。
我發現,由于思維方式、文化背景的不同,我們在欣賞同一事物時,會有截然不同的體會。比如,我在六公園英語角認識的一位美國外教,他非常喜愛漢字,但他是從純藝術的角度來欣賞漢字之美的:“其實很多漢字我并不認識,但是我覺得它們像一幅幅畫,我太喜歡這些富于變化的線條了!”把漢字當作畫來欣賞,這還真是我未曾想過的呢!
但有時,文化差異也會帶來一些沖突。和Christina成了閨蜜后,我們經常一起看電影、逛街。某個周末,我們相約去爬北高峰。一同前往的還有我班上的幾個同學。Christina外出時喜歡背一只很大很沉的背包,那次爬到半山腰,Christina就有些氣喘吁吁。同行的我們班體育委員陳杰看到了,就急忙上去要替Christina背包。他們交流了幾句,不知怎的,Christina突然臉色一沉,自顧自就向上爬了?!瓣惤?,你是不是說了什么話惹惱Christina了?”“沒有啊,我只是看她這么累,想幫她背包而已?!标惤芤哺械绞掷Щ?。素來十分友善的Christina,之后一直表現得十分冷漠。后來我悄悄問了Christina,才明白始末:“我難道就這么弱嗎?需要別人來幫忙背包?”我知道這又是“文化差異”惹的禍,于是連忙拉著陳杰過來解釋,雙方這才算是消除了誤會。Christina也立刻向陳杰道歉:“對不起,我理解錯了。只是你們的好意,有時候我會覺得不適應。”這件事讓我對文化差異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它的表現或許細微,卻滲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稍有疏忽,就可能在無意間觸犯“禁區”。幸好,由于溝通及時,且雙方都抱著理解和包容的態度,這次“意外事件”較為順利的解決。
從和Christina的交往中,我認識到理解與溝通、寬容與尊重的重要?!熬雍投煌?,多一份理解與溝通,多一些寬容與尊重,敞開你的胸懷接納這個廣闊的世界——我想這就是我們面對文化差異的應有態度,也是大國國民所需要的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