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友萍
我女兒今年19歲了,是個乖乖女,可能有點“癩里頭女兒自己的好”的緣故,我總覺得她不任性,懂道理,能站別人的角度上來思考問題,我想這和我小時候有意識地讓她“吃虧”有關系。
記得小時候,女兒和幾個小朋友在廣場上玩,剛開始玩得挺開心的,突然就聽到了女兒的哭聲,我跑過去一看,一個小男孩把她推倒在地,膝蓋都破了。
當時我差點發作,想狠狠教訓那個小男孩一番,但隨即一想,孩子之間的事大人插手不太好,讓他們自己去處理吧。于是我強壓怒火,將女兒從地上扶起來,安慰了幾句就走開了。
過了一會兒,我不放心回過來一看,女兒又和那群孩子,包括那個小男孩嘻嘻哈哈地玩得正熱鬧呢,我突然明白,在孩子的眼中,并沒有“吃虧”這回事,孩子年齡尚小,是非觀念不強,很多時候不是故意的,“吃虧”和“占便宜”只是大人的想法,家長應理性地對待。
記得女兒讀六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放學回家氣呼呼地對我說:“媽媽,劉某某對我說王婷婷在背后說我的壞話,我又沒惹她,她為什么針對我?”女兒很受傷的樣子。我一聽,就笑嘻嘻地對她說:“王婷婷說你什么壞話了,她真說了嗎?就算她說了,她說的有道理嗎?”我拍拍女兒的頭,笑著說:“別生氣了,這有啥好生氣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嘛。”過后,我悄悄地關注女兒的情緒,感覺她平靜多了。過了些日子,我故意好像無意地提起王婷婷和女兒的關系,女兒嬉皮笑臉地說:“我們倆挺好的呀,你女兒身正不怕影子斜嘛。”女兒說:“劉某某本來就是個喜歡弄事的主,她的話怎么能聽呢?”看見女兒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有自己的主見了,我感到很欣慰,一直到現在,她都不喜歡搬弄是非,不是個喜歡八卦的人。
女兒慢慢長大,青春叛逆期的癥狀好像沒怎么出現在她身上,每天除了學習,她什么事都要和我說,有時候也會說到自己的困惑,我就開導她多寬容,多理解,有時候退一步海闊天空,要不怎會有吃虧是福的說法呢?讓她自己想想應該怎樣處理才最好,每次女兒總是神經大條式的過去了,同學之間關系一直很順、很融洽。
我覺得,家長應以一顆平常心來看待“吃虧”,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吃一點小虧,未必是什么壞事,能鍛煉孩子經受挫折的能力,能讓孩子的人情味兒更濃,幫助孩子建立一個社交圈子,更受別人的歡迎和喜愛,而自私自利,爭強好勝的孩子,往往朋友很少,從小能引導孩子原諒別人的過失,心胸就會開闊起來。
一旦孩子吃了虧,不要教孩子以牙還牙,我們大多數家長的理念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所以有的家長就一定要自己的孩子把吃的虧補上,要以牙還牙,這樣就會使孩子的攻擊性增強,在他們的心里埋下仇恨的種子。而有的孩子做不到以牙還牙,家長就會罵他懦弱,這樣就會讓孩子自卑起來。
有時候,孩子和別人相處時“吃虧”了,就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家長不要挺身而出,幫助孩子討回公道。家長的加入肯定會讓事態擴大,而且還不能讓孩子學到處理人際關系的正確方法,你可以適當點撥,給孩子分析分析情況,給點正確的處理意見,給孩子自己去處理吧。
當然,“吃虧”已經演變成了莫大的傷害,涉及到孩子的安危、尊嚴時,就需要家長及時地站出來給孩子幫助了。所以平時孩子之間的一些“吃虧”說不定還是好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