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青霞
非營利組織的資源來源于公眾,較高透明度有利于維護自己的聲譽,可以募集到盡量多的資源,達到自己的目標,歸結起來,信息披露是組織存在的底線,因此,非營利組織要完善對自身的約束,建立行之有效的會計信息公開制度,提高財務信息的透明度,從而進一步提高社會聲譽和可信度。
一、理論基礎
1.委托代理理論。受托責任在非營利組織委托代理關系中普遍存在,這一理論構成了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披露的基礎。社會公眾的捐贈是非營利組織取得善款的主要途徑,非營利組織以公益人的身份在政府和市場失靈的某些領域提供公共服務和幫助。對某一個具體的非營利組織來說,資源提供者成為了這一關系中的委托人,董事會與管理者則成為了這一關系中的代理人。作為管理者的代理人必須承擔相應的受托責任,公開說明經濟資源的使用方式和在發生錯誤時如何加以糾正,以增進委托人對其的信任度。由此可見,委托代理機制是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披露的基石,受托責任應當與較高層次的會計信息披露水平聯系在一起,這種信息共享有助于減少代理問題。
2.信息不對稱理論。由于社會大分工的深入發展,導致社會公眾所掌握的信息失去平衡,交易雙方之間的交易信息占有量不同。由于信息不對稱情況的出現,公眾才會開展與信息采集、交流等相關社會活動。為了盡可能消除這種信息不對稱情況的發生,從而保證交易各方都能掌握完整的交易信息,信息披露是十分必要的,信息披露制度降低了監督的交易費用。
二、壹基金會計信息披露案例分析
1.壹基金會計信息披露現狀。2014年12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為了確保慈善組織會計信息的公開透明,各慈善組織要充分尊重捐贈者的意見,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披露善款的募集和使用情況,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①捐贈信息。根據壹基金2015年年報顯示,2015年全年,壹基金與各省級聯合救災網絡伙伴在17個省和尼泊爾開展救災行動49次,受益281519人次。在國家減災委公布的2015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事件中,壹基金攜手合作伙伴,對其中8次災害開展了緊急救援行動。在國家減災委、民政部啟動的20次國家Ⅲ級及以下救災應急響應中,壹基金與合作伙伴回應了其中的13次。
②財務報告。壹基金官網信息披露部分,可下載其2012-2015年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年報,4.20蘆山地震-壹家人賑災一、二、三周年報告。壹基金年度財務報告披露了:籌款情況、收入支出情況、資產負債情況等相關數據,有完整的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和業務活動表。2015年深圳壹基金披露的資產負債表中資產為3.72億元,其中貨幣資金3.69億元;負債為132萬元,主要為應交稅金72.8萬。在其業務活動表中,壹基金披露的2015年捐贈收入4600.4萬元,投資收益為1413.2萬元,業務活動成本4425.1萬元。在業務活動表中,壹基金披露了資金的來源及使用情況。在2015年壹基金披露的現金流量表中,業務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4950.55萬元;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3.32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為2.83億元。
③審計報。壹基金官網披露了其2011-2015年度審計報告;2013-2015年雅安地震救援行動階段性捐贈收入和支出的專項審計報告;魯甸地震救援行動階段性捐贈收入和支出的專項審計報告。
壹基金2011-2015年年報均由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深圳分所審計,審計意見均認為,壹基金的財務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編制,公允反映了基金會的財務狀況及業務活動成果和現金流量。
④信息披露質疑風波。2014年4月22日,實名認證為“中國知名的時政思想評論類網站”的四月網發布微博,質疑李連杰貪污雅安地震捐款三個億。壹基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起因是雅安地震一周年之際,包括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在內的幾家基金會相繼主動向外界披露賑災籌款和善款使用情況。結果顯示,在過去一年時間內,壹基金僅使用了12.7%左右的善款,這一撥付善款比例甚至遠低于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等其他幾家官辦基金會。壹基金因其籌款金額大而實際使用金額比重低而引起網友質疑。
不久,壹基金秘書長通過網絡發布長文,對整個事件進行梳理澄清,一些專家學者也客觀分析了賑災善款使用的長期性、階段性和差異性,指出了壹基金善款使用情況的合理考量。然而,上述理性的發聲對扭轉壹基金所處的輿論境地作用甚微。
2.案例分析。非營利組織具有非營利性和公益產權,資金來源廣泛,依賴于捐贈人的志愿捐款和志愿者的志愿服務運營發展,負有公共受托責任。非營利組織需要通過財務報告和信息披露來反映公共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非營利組織財務報告的主要目標是幫助捐贈人、政府、受益人、社會公眾等信息使用者了解組織的財務狀況和現金流量,評價組織提供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及持續性,評價組織管理層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作出合理的捐贈。
和企業相比,非營利組織的財務報告應更側重于非財務信息的披露,捐贈人最關心的是非營利組織的效率和效果。壹基金在雅安地震一周年時,披露賑災善款僅使用了12.7%左右,引起網友對壹基金透明操作和組織效率的質疑。在本次風波中,壹基金一方面主動向外界公布資金使用情況,向善款捐贈人兌現知情權,在遭受質疑之后,再次公布銀行的資信證明,整個過程透明度都較高;另一方面,飽受詬病的“花錢慢”問題,卻也是壹基金資金使用效率高、項目設計符合實際需求的結果。壹基金在此次事件中,積極披露資金使用情況,回應網友質疑,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沒有完善官方發言人制度,創始人調侃回應方式的不恰當。
三、完善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披露的對策
基于對壹基金會計信息披露案例的分析,為了進一步發揮基金會的社會職能,我們提出以下完善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披露的對策。
1.完善立法。在會計準則層面,目前基金會適用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雖在框架上和概念上對基金會的會計核算有了一定的指導,但缺乏更加有針對性的會計準則對基金會的日常活動進行更具體、更專業的規范和約束。可以在業務類別、籌資渠道和規模等多個維度對非營利組織進行細化,針對每個被細化的組織類別“量體裁衣”一套適用的會計規范,使包括基金會在內的非營利組織有屬于自己的行為準則。并要求基金會定期、及時地在網站上公布財務報表、審計報告和慈善財產使用情況。
2.加強內部管理。在完善非營利組織內部監管方面,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第一,完善內部治理結構。非營利組織內部的權利、執行、監察機構之間要形成權責分明、相互制衡的統一機制,使其內部各機構之間形成相互制約的關系,也要對各個利益相關者負責,主動接受外來監督。第二,加強內部審計制度。審計部門必須相對獨立,防范非營利組織管理者為了謀求私利而出面干預審計部門的工作。對于非營利組織而言,建立和完善長期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營造內控環境,使得組織內部的管理者以及普通員工都牢固樹立內部控制意識。
3.加強外部管理。可成立由政府有關部門、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傳統媒體和互聯網、專家組、基金會自律組織等多方共同參與的社會監督委員會,善款的使用和物資的分配過程須讓公眾最大程度的參與進來。要求基金會聘請權威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財務報表和專項審計,同時捐款人還可通過實名制的方式電話查詢自己所捐款物的流向。
四、研究結論
非營利組織作為現代社會的“第三部門”,承擔著彌補“政府失靈”、“市場失靈”的資源配置作用;同時,我國政府加強創新社會管理、加快向服務型政府轉型,也離不開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參與。近年來,隨著民間非營利組織的蓬勃發展,也暴露出了會計信息披露透明度差、質量不高的問題,從而造成其社會公信力下降,影響了組織的持續健康發展。本文通過分析壹基金會計信息的披露,提出了完善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披露的對策。非營利組織只有不斷提升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為社會公眾提供充分的、陽光的財務信息,不斷提升公信力水平,才能獲得持續不斷的發展。
(作者單位:新疆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