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曄
2015年,中國的銀行業壞賬率高,不良資產的處置方案遲遲不見“蹤影”,之前,評測機構穆迪又下調了中國債項評級,烏鴉嘴一般說中國經濟會“硬著陸”。然而,鋪天蓋地的“債轉股”消息傳來, 各地資產證券化進程正式拉開大幕,A股果斷回到3000點,惠譽穩定了中國的債項評級。有人問,美國次貸危機不就是因為資產證券化嗎?這怎么還成了利好消息。資產證券化究竟是良藥還是毒藥?
2015年,中國的銀行業壞賬率高,不良資產的處置方案遲遲不見“蹤影”,之前,評測機構穆迪又下調了中國債項評級,烏鴉嘴一般說中國經濟會“硬著陸”。然而,鋪天蓋地的“債轉股”消息傳來, 各地資產證券化進程正式拉開大幕,A股果斷回到3000點,惠譽穩定了中國的債項評級。有人問,美國次貸危機不就是因為資產證券化嗎?這怎么還成了利好消息。資產證券化究竟是良藥還是毒藥?
資產證券化,引發了美國次貸危機?
首先,次貸危機不是資產證券化所導致,而是由于美國的資產證券化在2005年開始就對信貸資產過度包裝,并且進行2次及以上證券化,讓投資者很難了解證券產品的風險程度。
其次,美國對于資產證券化的監管和社會監督明顯不足,信用評級機構的評級都是以市場業務為導向而不是用成熟的評級模型和評級方法來公正地評估資產證券化產品;此外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的徹底廢除,讓商業銀行在資產證券化上游離于監管之外。因此,美國次貸危機的發生,不是資產證券化本身的問題,而是政府缺乏有效監管機制而導致。
中國搞資產證券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的銀行業需要解決資本來源。中國銀行業的信貸結構和固定收益結構都需要優化。從現實需要來講,中國很多中小企業信貸、涉農信貸、和基礎設施建設貸款都需要通過資產證券化的方式加大對這些領域的支持。
資產證券化,這東西好晦澀,我聽不懂!
其實資產證券化這個詞距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如果你交過高速公路費,那么你就很有可能是資產證券化過程中的參與者。
具體的模擬過程是這樣的:政府為了一些基礎設施建設,例如高速公路等,會向企業招標,讓企業先以自有資金將基礎設施建起來,等工程完工且驗收合格,政府收取的高速公路費會按一定周期一定比例以工程款按時支付給企業。
剛剛的舉例,只是資產證券化在現實中應用很小的一部分。針對金融業而言,如何將信貸資產證券化,才是時下最重要的事。
資產證券化,究竟是良藥還是毒藥?
第一,信貸資產證券化合理配置是十分關鍵的,將資產證券化產品引入需要資金的產業和領域,例如中小企業信貸等,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評級企業的公信力問題定要受到監管層的重視。只有評級企業用科學的評級模型,公正客觀的評價體系對企業金融產品進行測評,才能引導資產證券化健康發展。
第三,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監管機制,只有交易信息保持公開透明,讓投資者更多的了解資產證券化的產品信息,建立機構與投資者之間有效的溝通渠道,才能讓投資者對產品有自己的準確判斷,才能讓資產證券化進入良性發展循環。
只有監管層合理監管,正向引導,資產證券化才能發揮它強大的力量為經濟發展和時下金融行業的困境做貢獻;反之,則不樂觀。
資產證券化究竟是良藥還是毒藥,這取決于監管層怎么做,只要監管層做好防范,引導行業健康發展,風險是可控的,但是為了防止美國式次貸危機在中國上演,我們的確需要呼吁監管層,做好監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