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華 王碩
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會于1919年3月18-23日在莫斯科舉行,當時正處于國內戰爭時期。這次會議上,列寧認為,雖然“世界上所有的強國都反對蘇維埃國家”,但是,由于共產黨和政府所進行的巨大工作,蘇維埃共和國的國內局勢在召開第八次黨代表大會時已經大大地鞏固了。紅軍正在內戰戰線上獲得勝利。正是基于這種對局勢有利于蘇維埃的判斷,《俄共(布)八大關于黨和蘇維埃報刊的決議》更多地把工作的重點放到了貼近人民生活以及恢復重建等方面。
《俄共(布)八大關于黨和蘇維埃報刊的決議》共分8部分,全文600多字。該決議指出:“國內戰爭時期黨的工作普遍削弱,十分有害地影響了我們黨的和蘇維埃的報刊的狀況。幾乎我們黨的和蘇維埃的一切定期出版物的共同缺點,就是脫離當地的生活,而且也往往脫離共同的政治生活。……完全刊載各主管部門和機關的各種指令和決議,卻不用所有這些材料匯編成地方生活的生動紀事?!痹摏Q議認為造成這種缺點的原因,主要在于“黨的優秀的文字工作者都去參加政府工作,而報刊工作多半是由一些缺乏經驗的工作人員來掌握?!?/p>
不難看出,當時的俄共(布)對報刊工作的重視。在這一決議中,再次強調了列寧對于報刊的基本觀點:“報刊是宣傳、鼓動、組織的強大武器,是影響最廣大群眾的無可替代的工具?!睂@一觀點的再次強調,也反映了由列寧所主導的俄共(布)八大的主要會議精神,與列寧對于當時蘇俄革命以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狀況的認識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八大上,列寧還做了關于農村工作的報告。在這一工作報告中,列寧提出了重要的政策轉向。列寧認為,之前中立中農的政策已經不合時宜。國內戰爭的勝利,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農站在工人階級一邊來參加戰爭。隨著土地法令的實施,蘇維埃國家的建設,中農已占農村人口的60%以上。在無產階級專政問題上,中農已經站到工人階級方面來了。因此,工人階級同中農的聯盟決定著蘇維埃國家進一步的命運。由于在基層出現了錯誤打擊中農的情況,列寧在《關于農村工作》的報告中反復強調:“用強力對待中農,是極有害的……就等于葬送全部事業……要向農民學習過渡到優良組織的方法,決不可擅自發號施令……法令雖然是正確的,若用強力去強迫農民來接受,便是不正確的了?!绷袑幹赋觯骸耙郧拔覀兪怯靡话愕恼胬韥碜鲂麄?,現在我們卻是用實際工作來做宣傳?!边@一報告的重要思想與《關于報刊的決議》是一致的。
在改善黨的和蘇維埃的報刊工作方面,決議中提出了一些創新的要求,力圖在堅持黨的原則的基礎上,保證報紙工作的獨立性。一方面,它要求“任命最負責、最有經驗的黨的工作人員做黨的和蘇維埃的報紙的編輯,他們必須實際從事報紙工作”;另一方面,它也規定黨委會給予編輯部政策指示并監督其執行,但是“不要干涉編輯部日常工作的細節”,戰時書報檢查的范圍也應當嚴格限制在作戰和軍事組織性質的范圍內。
決議對黨和蘇維埃報紙的監督功能也做出了明確的規定,“揭發各種負責人員和機關的犯法行為,指出蘇維埃組織和黨組織的錯誤和觀點”是黨和蘇維埃報刊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所有這一切都必須以嚴格的實事求是的同志口吻來進行。決議還賦予被監督對象辯駁的權利,它要求報道對象“必須于最短時間在同一報紙上做出認真的合乎事實的反駁,或者說明缺點和錯誤已經改正”。而如果沒有進行辯駁的話,革命法庭就對上述人員和機關進行起訴。
決議最后還對地方報刊的工作以及黨中央報刊的黨建提出了要求,并再次強調各級黨組織要把最堅強、最有毅力、最忠誠的工作人員派去為報刊服務。
這一決議總結了俄共(布)在報刊實踐中的經驗教訓,是列寧對輿論監督功能予以強調的體現,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歷史意義。1942年4月1日《解放日報》改版,發表了由博古起草、毛澤東改定的社論《致讀者》與《中共中央為改造黨報的通知》,第二版還刊登了《列寧論黨報》、《聯共黨史記真理報》以及《聯共八次大會關于報紙的決議》[當時名為俄共(布)]。1950年4月22日,《人民日報》頭版《中共中央關于在報紙刊物上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決定》,規定列寧《論我們的報紙》、斯大林《論自我批評及反對把自我批評口號庸俗化》、毛澤東同志《論自我批評》和《俄共(布)八大關于黨的和蘇維埃的報刊的決議》作為各級黨委和黨報黨刊的學習資料。后者在此前的2月15日已在《人民日報》刊登。《中共中央關于在報紙刊物上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決定》的內容明顯地受到《俄共(布)八大關于黨的和蘇維埃的報刊的決議》的影響,規定了:“使報紙成為群眾的組織者、新民主主義的宣傳者和熱心的鼓動者,以及成為國家建設的戰斗武器”、“接近群眾,影響他們,做他們自覺的和領導的中心。組成巨網散布全國”、“反映群眾生活、指導群眾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