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之 李建永
雪蓮果又名菊薯、雪蓮薯、地參果,其果肉多汁、晶瑩剔透、脆甜無渣、口感極佳。近年來,我國云南、福建、山東、河南、河北等地相繼引進種植。其適應性強,好栽易管,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均較高,平均每畝產(chǎn)量達2000~3000公斤,每畝利潤2萬元以上,具有較好的市場開發(fā)前景。
1.定植
整地施肥:選擇地勢高燥,排灌方便,土層深厚、疏松,通氣良好,有機質(zhì)含量豐富的沙壤土種植。定植前每畝施腐熟的農(nóng)家肥5000公斤、磷酸二銨30公斤、硫酸鉀30公斤、優(yōu)質(zhì)磷礦粉10公斤,深翻35厘米并混合均勻。
開溝起壟:按寬110厘米開溝,向溝兩邊分土,做成寬60厘米、高20厘米的畦,在畦的中間留出深20厘米、寬15厘米左右的暗灌溝,均勻撒一層生石灰,防止蠐螬等地下害蟲為害。澆足底水,晾曬1~2天,待地溫上升后即可定植。
定植方法:4月上旬,將雪蓮果的組培苗移栽于裝有草炭土的穴盤中,放入拱棚內(nèi)緩苗,4月中旬通風煉苗。當苗高15厘米、具6片真葉時,選擇晴朗無風天氣,于15:00以后定植。在壟面按80厘米×90厘米的株行距開挖定植穴,定植穴深35厘米、底寬30厘米,定植時苗坨與畦面平齊,放入苗坨后及時澆水,待水滲下后覆土填實,防止吊苗。暗灌溝內(nèi)澆透扎根水。每畝定植950株左右。
2.田間管理
基肥為主,適量追施鉀肥:定植后30~40天,隨著氣溫逐漸升高,植株生長速度加快,所需肥水量加大,每畝可隨水追施復合肥10公斤、硫酸鉀4公斤。此外,在塊根膨大期噴施一次膨果素,對提高果實品質(zhì)和產(chǎn)量有較好的促進作用。7月下旬至8月中旬噴灑一次50毫克/升的多效唑防止植株徒長。8月底,每畝用磷酸二氫鉀1~2公斤兌水30~40公斤進行葉面噴施,連噴2次。
適期澆水,注意排澇:雪蓮果不耐澇、不耐旱,定植后,立即澆一次緩苗水,田間濕度保持在60%~80%。7—8月,天氣炎熱,應勤澆水,使土壤濕度保持在80%以上。要注意防澇害,及時排除田間積水。生長中后期,隨著根莖膨大,需水量急劇增加,澆水后要中耕保墑并培土扶壟,逐漸把壟培高到30厘米左右,適當拍壓,防止壟脊塌陷和植株倒伏,避免膨大塊根裸露土外。視田間雜草情況及時除草。
整枝疏葉:當雪蓮果植株高80厘米時,及時剪除基部分蘗枝。植株高150厘米左右時,摘除地上50厘米以下的全部葉片,控制莖葉徒長,避免養(yǎng)分消耗,利于通風透光。
采收:雪蓮果塊根有后熟過程,過早采收水分含量高,會導致塊根開裂、降低產(chǎn)量,影響產(chǎn)品商品性;過晚采收易遭受低溫冷害。一般當植株地上部枯黃后15天開始采挖,在霜凍封土前采收完畢。挖出的塊根要保留表層浮土,以免接觸空氣后褐變,影響外觀。在日光下晾曬2~3小時,即可按大小、果形、光滑度、殘損度分級包裝上市。雪蓮果耐儲運,若需長期儲藏,應在果實上均勻噴灑0.1%的高錳酸鉀溶液后放入地窖中沙藏,儲藏期4個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