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燕
半年前,隨著老公工作的變遷,我們一家搬到了新的暫居地。這里是個依山傍水的小山村,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美中不足的是離火車太近——房子后面就是一條條延伸至遠方的火車軌道。
初到這里時,十歲的女兒拍著小手,高興得手舞足蹈。她每天趴在窗臺上,興奮地看著來往的火車。偶爾有客車通過時,女兒還會調皮地伸出手,跟同樣隔著車窗向外張望的旅客們打招呼。可是,新鮮勁兒一過,女兒便開始抱怨起來,“火車太吵了,看個電視都聽不清楚聲音”“討厭,擾亂我思考了”“鳴笛聲太大,我睡不著”。面對女兒的抱怨,我也無計可施,畢竟搬走是不現實的。我想,時間長了,女兒可能就會適應。再說,這里有很多住戶都住了很長時間,他們能住,我們為什么不能住呢?
兒童節快要到了,我問女兒:“乖,想要什么禮物呢?”女兒眨巴著眼睛,想了想,說:“我受夠了討厭的火車聲音,我再也不想聽到了。”“這……”女兒的這個要求一時讓我很為難。“哼,我就知道你辦不到。”女兒嘟著嘴,白了我一眼,“可是,我真的是受夠了!”女兒近乎抓狂的表情突然讓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都快半年了,女兒竟然還沒有適應——她的適應能力和接受能力太差了吧。
想到這里,我刮著女兒的鼻子,故作輕松地說:“誰說的?媽媽可以讓你不再聽到火車的聲音,就當是送給你的兒童節禮物了。”“真的?”女兒反問。看到我點了點頭,女兒高興地笑了起來。當晚,女兒就開始收拾東西,似乎做好了離開這里的準備。傻丫頭,我苦笑著搖了搖頭。
到了兒童節那天,一大早,女兒便抱著自己最愛的小熊,走到我面前,說:“媽媽,我們什么時候走?”“去哪兒?”我故作驚訝地反問。“你不是說不再讓我聽火車聲了嗎?”女兒也是一副意外的表情。“是呀,所以,媽媽要送給你一件禮物。”我笑了笑,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禮物,說,“喏,就是這個!”“什么?”女兒瞪大了眼睛,“這就是你送給我的兒童節禮物?”
我微笑著點了點頭,拉起女兒的小手,把耳塞放到她的手心里,說:“乖,媽媽想告訴你,因為爸爸工作的原因,我們暫時不能搬家。雖然我們改變不了環境,但我們可以努力去適應環境。這比你每天抱怨強多了。”女兒歪著頭,似懂非懂地聽著我的話,猶疑著接過了耳塞。
我知道,也許女兒現在還不能完全明白我話里的意思,但是,以后她一定會懂的。因為,我給她的不僅僅是一個耳塞,更是一種努力適應環境的心態。我想,這應是我送給女兒的最好的兒童節禮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