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這首歌曲創作于1939年。1988年7月25日,被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其中詞的內容,反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性質、任務、革命精神和戰斗作風,集中表現了人民軍隊豪邁雄壯的軍威,以及一往無前的戰斗精神和摧枯拉朽的強大力量。讓人不論何時唱起,都會因曲中人民解放軍隊的光輝形象而熱血沸騰。
“我們是工農的子弟,我們是人民的武裝。”1927年9月,秋收起義部隊在三灣改編時,毛澤東創造性地確立了“黨指揮槍” “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嶄新的治軍方略。成為人民軍隊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實踐。這支一切行動聽指揮、籌款要歸公、不亂拿群眾一個紅薯的軍隊由此而生。
同年10月,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井岡山,創建了以寧岡縣為中心的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兩年零四個月,為中國開辟了一條成功之路,更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那是中華民族山河破碎、人民生活苦難深重的時刻。日本侵略者在發動“七七事變”時狂妄地叫囂,要在“3個月內滅亡中國”。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由此開啟了一個偉大轉折:中流砥柱般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打響了大規模抗日救國的戰爭!“向著法西斯開火,向著新中國發出萬丈光芒!”這正是那個時代中國民眾心目中的人民軍隊。
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彭雪楓、狼牙山五壯士、左權、楊靖宇、趙一曼……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地道戰、游擊戰等廣為流傳的英雄人物和抗戰事跡,無不向世界宣告:紅軍、游擊隊、八路軍、新四軍正在長城內外、大江南北,與法西斯日寇作殊死戰斗。1945年8月,中國軍民歷經8年的抗日戰爭取得最終勝利。但勝利的喜悅沒有維持多久,中國邁進了另一場戰火之中。
1946年6月解放戰爭爆發,.戰爭開始時,國民黨軍有860萬人,而當時的人民解放軍只有120萬人。在歷經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之后,數以萬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用鮮血換來了解放戰爭的最終勝利,使中國大陸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結束了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奴役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
從此中國人民獲得解放,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對比,對國際局勢和世界人民革命斗爭的發展具有偉大而深遠的影響。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保衛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獨立;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保障了新中國經濟恢復和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打出了中國的國威和軍威,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更使得中國人民志愿軍取得了以劣勢裝備戰勝現代化裝備的敵人的寶貴經驗,加速了人民軍隊的建設。
就這樣,從巍巍井岡到黃土高坡,從萬里長征到千帆競發,從衛國戍邊到抗洪搶險改革開放的和平歲月,歷史的長廊中留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那一長串的光輝足跡……
而今,時光雖流逝,但人民軍隊的根本從未改變。“新古田會議”上,習主席的重要講話和莊嚴囑托,曾經為強軍夢點燃了新的希望。背負民族厚望的人民軍隊將再一次強勢崛起!
曾經那支依靠“小米加步槍”與日寇作戰的隊伍,如今已經成為日益現代化、機械化、信息化的強大力量!
這支在新強軍戰略下更加強大的力量,繼續腳踏著祖國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懷著強國強軍的中華之夢,朝著新的征程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