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珍 劉昌盛

摘 要:生物質沼氣是一種清潔環保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生物質沼氣發電,同時充分利用發電過程中的余熱資源,是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實現農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本文通過介紹生物質沼氣發電技術在現代養牛場中的應用,對沼氣發電機組設備配置、能源利用效率、沼氣發電并網和綜合效益等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養牛場;沼氣發電;并網發電
中圖分類號:TK6 文獻標識碼:A
沼氣發電技術是集環保和節能于一體的能源綜合利用技術,利用工業、農業或城鎮生活中的大量有機廢棄物,經厭氧發酵處理產生的沼氣,驅動沼氣發電機組發電,并可充分將發電機組的余熱用于沼氣生產等工藝,綜合能源利用效率達80%以上。沼氣發電技術不但消耗了大量廢棄物、保護了環境、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而且產生了大量的熱能和電能,符合能源循環利用的理念,同時也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沼氣的主要成份有CH4、CO2及少量的H2S、CO、H2、N2、NH3、O2氣等。CH4一般占總體積的55%~70%,CO2占總體積的30%~40%,其它氣體含量一般不超過總體積的2%。沼氣的成份決定于發酵原料、發酵條件、發酵階段等多種因素。影響厭氧發酵產生沼氣的因素主要有原料配比、厭氧碳氮比、反應溫度、pH值等。一般情況下,原料碳氮比20~30、溫度30℃~45℃、pH值6.8~7.5是厭氧發酵反應產沼氣的適宜條件。
1 項目概況
沼氣發電項目位于遼寧省沈陽市法庫縣,項目對奶牛養殖場牲畜糞便進行處理,并利用其產生的沼氣進行發電,余熱資源充分利用,供給廠區的沼氣發生工藝和生活用熱水。項目的建成對優化區域能源結構、改善當地環境、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本項目奶牛場飼養規模為50000頭奶牛,牛糞收集半徑為5km~10km。根據奶牛糞便排
量相關資料,平均每頭牛每天產糞量為30kg/頭·d,固體物含量18%,糞便收集率90%,每噸牛糞料液平均每天產氣45m3。
牛糞料液:
50000×30×90%=1350t/d;
產沼氣量為:1350×45=60750m3/d;
平均每小時產氣量:60750/24= 2530m3/h。
通過糞便收集車,對項目周邊范圍內的數十個分散式奶牛養殖基地進行糞便收集。將收集的牛糞料液和項目廠區內的生活污水一同混入水解沉砂池,經過1~3天的水力停留,去除糞便料液中的雜物,然后將料液抽入反應罐,隨著發酵反應的進行,依次經過水解酸化階段、產氫產乙酸階段和產甲烷階段,產生的沼氣經過生物脫硫塔去除其中的H2S,達到燃氣內燃氣發動機燃燒的進氣要求。沼氣經過干式儲氣柜進入到燃氣發電機組,輸出電力實現上網售電,同時產生的余熱可供厭氧發酵反應和廠區生活用熱。在后發酵罐完成最終的厭氧反應產沼氣的過程后,發酵污泥通過固液分離裝置得到沼渣和沼液,可以用于農作物肥料、改善土壤營養結構和制成高附加值的牲畜飼料。
2 技術方案
2.1 能源方案
燃氣內燃機發電機以其發電效率高、運行安全穩定、操作靈活便捷等優勢,在近年來的燃氣發電領域占到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通過國內外相關產品的對比分析、綜合考慮,采用美國通用GE-Jenbacher JMS420GS-B.L內燃發電機,單臺發電功率1415kW。
項目平均產沼氣2530m3/h,J420燃氣發電機組進氣量為672m3/h,為保證沼氣的充分利用,結合機組自身的運行方式和特點,確定利用4臺JMS420GS-B.L發電機組并聯運行,總發電功率5660kW。在機組停機或檢修的情況下,利用沼氣鍋爐產生蒸汽供廠區內的生活生產需要。此外系統還配置火炬,在沼氣燃燒設備不能正常運行時,將產生的沼氣通過點燃的方式進行處理。
在沼氣燃燒發生過程中產生大量的余熱,包括沼氣燃燒的煙氣排放和機組本身散熱冷卻帶出的熱量。煙氣溫度高達400℃以上,高溫循環缸套水溫度在90℃以上,為了充分利用這部分熱量,項目采用余熱鍋爐、板式換熱器和相關泵組等回收裝置,產生蒸汽和熱水用于加熱沼氣厭氧發生罐和為廠區提供生活熱水,提高能源的綜合利用率。
2.2 設備配置
在沼氣發電能源站內,設備配置主要包括燃氣發電機組、余熱蒸汽鍋爐、沼氣鍋爐以及水工循環系統,各個設備之間通過通信協議和程序進行運行控制和操作管理,實現整個能源站的供能可靠穩定。表1為沼氣發電能源站的主要設備參數表。
2.3 電力運行
國家和地方積極鼓勵和倡導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相繼出臺了一些指導性政策和激勵性措施,例如《國家電網關于做好分布式能源并網服務工作意見》、《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試行辦法》、《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說明》和《國家電監會關于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和配額交易方案的通知》等。一方面促進了國家電網的供需平衡,調整電力產業結構和分配;另一方面通過大力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實現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燃氣發電機組為0.38kV低壓電力輸出,通過升壓變壓器將輸出電壓升至10.5kV,與周邊市政電網的電壓一致,同時電力輸出的頻率、周期、相位、相序等參數要與市政電網完全同期一致,偏差值在電力部門和相關標準的規定范圍內。通過并網同期設備、同期開關斷路、同期保護、電能計量等措施,保證能源站上網售電的安全穩定可靠。依據國家相關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補貼政策,商議協調政府、財政、電力等部門,確定最終的上網售電價格為0.6元/kWh。
3 效益分析
3.1 經濟效益
考慮到機組的停機檢修和維護保養,燃氣發電機組年運行時間8000小時,能源站總發電裝機容量5660kW,年沼氣發電量4528萬kWh,按照并網上網電價補貼0.6元/kWh,則年發電直接創造經濟效益2717萬元。此外,沼氣發電能源站充分利用煙氣和缸套循環冷卻水的余熱資源,年產184℃、1.0MPa蒸汽27200t和60℃熱水60230t,供廠區沼氣發生工藝和生活用熱水。
3.2 環境效益
沼氣是一種清潔可再生的能源,燃燒后CO2排放量是同樣發電量火力電廠CO2排放量的40%,幾乎不產生SO2、粉塵顆粒物等大氣污染物。項目年發電和余熱綜合利用能量,折合成標準煤22383t,減少CO2排放量35900t,減少SO2排放量190t,減少粉塵排放量224t,對于區域性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和保護具有重要作用。
3.3 社會效益
綠色循環生態農牧業是以物質循環和能量轉化規律為依據,以科學技術為支撐,以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為目標的良性循環的新型綜合系統。根據生態循環再利用、再生產的循環鏈原理發展農牧業,不僅可以凈化生活氛圍,解決能源環境問題,而且還可以有效轉化利用廢棄物,促進行業的良性循環,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海濱.畜禽養殖業沼氣發電前景廣闊[J].農業工程學報,2006(10):58-61.
[2]王冬梅.利用沼氣沼渣發酵生物有機肥[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03(06):19-21.
[3]施晨路.能源農場—中國可持續農業新模式[J].可再生能源,2006:73-75.
[4]馬躍峰.沼氣技術與新疆綠洲生態農業建設[J].農業環境與發展,2003(05):31-32.
[5]夏訓峰.沼氣法處理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糞便優點及問題[J].可再生能源,2003(02):26-28.
[6]姚向君.生物質能資源清潔轉化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