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漪
根據廣電總局《關于移動游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自2016年7月1日起,未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的移動游戲,不得上網出版運營。未審核即出版的,一經發現,相關出版行政執法部門將按非法出版物查處。這被不少業內人士看作是政府部門收緊移動游戲監管的明確信號,將提高該行業的門檻。
新政出臺引爭議
伴隨互聯網技術和移動智能終端的廣泛應用,近年我國移動游戲市場取得快速發展,但在市場繁榮的同時,有的游戲作品粗制濫造、質量低劣,有的則侵權盜版,侵害了創新企業的利益。廣電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發布《關于移動游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簡稱《通知》)將強化出版服務單位的內容質量審核責任。
此次《通知》所針對的“移動游戲”,是指以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為運行載體,通過信息網絡供公眾下載或者在線交互使用的游戲作品。
7月1日新規施行后,手游作品需要擁有文網文、ICP證、軟件著作權,游戲版號這四大證件,才能上報廣電總局審批,然后開始看起來有些漫長的審批之路。
按照《通知》,申請出版不涉及政治、軍事、民族、宗教等題材內容,且無故事情節或者情節簡單的消除類、跑酷類、飛行類、棋牌類、解謎類、體育類、音樂舞蹈類等休閑益智國產移動游戲,審批時間較快,但非指定種類的游戲依然面臨巨大的審核風險與繁重的審批過程。已經批準出版的移動游戲的升級版本及新資料片,也視為新作品,需重新審批。
一系列的監管新規,加上網絡、社交媒體上的眾多議論,讓這份《通知》在業內引起爭議,吐槽聲不斷,甚至有手游制作人發起眾籌想要起訴廣電總局,進行維權。
對此,廣電總局相關負責人就一些爭議點也作出了回應,表示“網絡游戲上網出版”的審批職責是經國務院批準,由總局行使的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具有明確的行政法規依據。移動游戲作為網絡游戲的重要品種,對其實施出版審批是應有之義,既包括對出版境外著作權人的移動游戲作品的審批,也包括對出版國產移動游戲作品的審批。
由于此次新規將審批前置,因此對于“審批時間可能過長,境外著作權人授權的移動游戲審批時長大概為80 個工作日”的說法。廣電總局負責人則表示,對《通知》中第三條所指的移動游戲類型,在總局作出是否批準決定的環節上一般不會超過10個工作日。
對《通知》第四條所指的移動游戲,因需要進行內容審查,所以除需提供省級新聞出版管理部門出具的審核意見、《出版國產移動游戲作品申請表》及相關證照復印件外,還需提供審查需要的其他材料,主要是游戲賬號、游戲安裝包或1部游戲審查設備等。對《通知》第五條所指的移動游戲,需要提交的申報材料與此前總局對審批境外著作權人授權的網絡游戲所需材料保持一致。
“對這兩類移動游戲的審批時間,將在現有規定的基礎上大大壓縮。根據統計,此前總局審批網絡游戲的最短時間只為11個工作日,今年以來的平均審批時間在40個工作日左右,只有極個別出現多種內容問題的網絡游戲,審批時間才接近了80個工作日的上限。”盡管官方在審批時間上給業內吃了一顆定心丸,但也表示在今年10月1日之前,可能會出現審批擠壓的情況,會盡量去按照規定完成審核。盡可能不超過對外發布的審查時限,并在這個基礎上還會再壓縮這個時間。
審批新規一出,新上線手游數量立馬減少,6月30日,在蘋果iOS平臺有26款新游上線,7月1日,有不少游戲開發者便發現在APP Store上提交游戲審批時已經必須輸入版號、批準時間,如果沒有便無法提交。根據App Annie 7月1日的數據,在游戲暢銷榜Top50中,49款游戲尚未拿到審批,甚至前五名都沒有拿到批號。7月5日,新游戲上線數量已降到了2款。
中小團隊生存變艱難
國內手游行業從2013年發展至今,市場份額已經超過PC端游戲,成為最大細分市場。根據《2015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移動游戲收入達到了514.6億,同比增長87.2%。通過廣電總局批準出版游戲約750款,其中客戶端游戲占11.2%,網頁游戲占32.8%,電視游戲占6.3%,移動游戲占比最大,達49.7%。但另有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移動游戲數量約為25000款以上,這意味著移動游戲中只有不到2%的游戲走了正常審批的程序。
盡管市場快速發展,但侵權、盜版問題普遍存在,有機構統計,在去年發布的手游產品中,只有不到10%擁有正版版權,因此政府部門對手游的監管趨緊也是自然的事。
據了解,移動游戲的生命周期很短,制作團隊會通過市場上的運營團隊推廣游戲,要求在一段時期內達到某種效果,比如日活躍用戶量、裝機量規模等,因此一款游戲研發出來都想第一時間搶上線。以往的制作門檻也低,幾個大學生湊幾萬塊錢就能做出一款流行小游戲。
但根據新規,文網文與ICP證都需要以企業身份提交審批,并且對人員數量、企業注冊資金有較高要求,這意味著個人開發者與小規模獨立團隊這類資質不足的群體將被擋在門外。就算在審批證件齊全后,審批程序會延緩游戲開發的資金回籠,讓很多中小型游戲公司難以為繼。如果考慮到研發周期長、劇情內容豐富的深度游戲審核風險大,審批周期長而轉去做內容較為簡單的休閑游戲,那么這一細分領域將會很快飽和,不利于行業整體健康發展。
“今年中小型手游制作運營團隊面臨的壓力最大。”手游從業者于大磊解釋,去年手游行業就已經進入洗牌期,淘汰了30%的中小團隊,如果監管政策嚴格執行,還會有更多的中小企業出局。而為了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一些號稱能夠代辦版號和審批程序的公司也浮出水面。對此廣電總局表示,移動游戲作品必須是由具有游戲出版范圍的網絡出版服務單位向總局申報審批,獲得批準后方可出版的。總局既不允許其他不具備資質的單位申報游戲作品出版審批,也從未授權或指定任何組織或個人開展所謂代辦的中介服務。
中小企業步履維艱,游戲巨頭們則逐步邁入寡頭時代。據統計,國內TOP10的游戲大企業目前占據了超過90%的移動游戲市場份額,中小廠商只有10%市場空間,有超過80%的國內玩家只玩一款游戲。
因此在于大磊看來,移動游戲審批限制,一方面是淘洗不合規的中小企業,另一方面則增強騰訊、網易、巨人網絡、盛大等游戲企業的優勢,在此前舉行的UP2016騰訊互動娛樂年度發布會上,新推出30多款移動游戲便包括盛大的《熱血傳奇》、巨人《征途》、暢游《天龍八部》、金山《劍俠情緣》以及完美《夢幻誅仙》。游戲巨頭紛紛選擇騰訊,主要是看重其渠道、發行以及市場影響力。因此他預計為了在行業金字塔頂端站穩,未來游戲巨頭之間也將更加緊密抱團,一些推出過優秀作品的小公司將會投靠大公司,借助巨頭,彌補自己在審批、資金和渠道方面的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