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有這樣一家良心餐廳,十幾年如一日地標準化經營,早餐售賣的每根無明礬油條重1兩8、長30公分,豆漿堅持每天現磨,你以為這就足以吸引人們每天排起長龍?最令人稱贊的是以上產品全部定價1元,同時老板向顧客承諾維持此價格50年不變,這家深得民心的餐廳就是“陽陽中國飯”,生活在大興的人們恐怕沒有幾個人不知道這個名聲在外卻又無限接地氣的餐廳,這家“舌尖上的快餐”的老板叫王冬,一位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幸福從早餐開始
為什么選擇早餐這個費力且不賺錢的行當?王冬給出了這樣的答案:“餐廳每天早上5點半開門,顧客中有辛苦的環衛工人、有早起的上班族,我希望讓老百姓花2、3塊錢就能夠吃得很好,從溫暖的早餐開始一天的幸福生活。”
“以佛之心養商”是王冬的經營信條,王冬解釋說:“我要把打廣告的費用省下來還利于民,早餐是否賠錢并不重要,做好口碑,老百姓認可我比什么都重要。”干凈、實惠的體驗讓陽陽贏得了更多百姓的信任與愛戴,很多從小就吃陽陽早餐的孩子到今天已經上了大學,王冬深以為自豪,他就是這樣把早餐這項看似并不復雜的小事持續做到完美,平實地堅守著自己的承諾。
近些年政府對早餐這項民生工程格外重視,對陽陽給予了極大的肯定和扶持,陽陽中國飯從2004年的第一家店到如今遍布大興的17家店,成績斐然。王冬本人也同時身兼數職,大興區人大常委會常委、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副會長、大興工商聯副主席……榮譽面前,王冬并未忘記初心,而是感受到更加沉重的責任,這份沉甸甸的責任不僅來自于企業自身,更多的是源自于普通的百姓。
從面條到包子的成長之路
王冬向記者娓娓道來自己稱得上坎坷的過往。王冬的父親是畫家,同時也非常熱愛美食,身為母親的攝影師在王冬17歲的時候給了他兩個選擇:要么學開車,要么學攝影。年少的王冬卻在一次和廚師朋友的聚會上獨獨對做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此走上了餐飲這條路。“廚師這個行業講究拜師,要有門有派。我沒有老師,我就是從小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長大了四處民間走訪,當學徒,四處打工,走遍了中國很多菜系的發源地,集百家之所長。”王冬戲謔地稱自己是烹飪界“怪獸”。
不滿足于給別人打工的王冬第一次的創業堪稱完美,卻有著令人意想不到的結局。
1991年王冬在虎坊橋附近開了自己的第一家面館—“小面王”,主要經營炸醬面、打鹵面。王冬自己形容:“當時沒有人做手搟面,所以那時候生意太火了,以至于外國人都慕名而來。” 在出國熱潮的吸引下,當時有人勸王冬去國外投資面館,被成功沖昏頭腦的王冬并未深思熟慮,被人騙走了十幾萬設備,留下了一個出國夢。
年輕就是最大的資本,王冬并沒有因為打擊而一蹶不振,落腳在大興的他對做面條生意情有獨鐘,重新開了一家面館,生意依然好得一塌糊涂,愛面子、對朋友仗義豪情的王冬卻又一次被“越來越好”的生意打敗了,唯一剩下的是手里攥著的一摞“白條”。
痛定思痛的王冬反復思索了之前的教訓,重打鼓另開張做起了包子這項快餐生意。當時興成商廈內800平米的店面人滿為患,陽陽中國飯的雛形就此誕生,也成就了日后這個聲名大噪的連鎖快餐品牌。
做出好味道的訣竅之一就是用料講究,王冬時刻關注食品安全的把控,在貨源方面十分用心,所有的原料都可以追根溯源。“我們與北京二商局達成戰略合作,盡管豬肉價格比批發市場高,但我們讓百姓吃得放心,我們經營也安心。”王冬說。
做好人心的管理
“我們只招已為人母的女性當店長、我們的企業內部取消罰款制,只有獎勵。”王冬語出驚人。多年來的從業經歷讓作為企業掌門人的王冬深諳餐飲企業管理最核心的問題是人的問題。
陽陽中國飯仁和店的副店長小楊2007年來到陽陽,從服務員升至領班、主管到今天成長為副店長,從一個小姑娘到與同樣在這里工作的老公結識并組建幸福的家庭,陽陽一路見證著她的成長。“來到這里以后就從沒想過要離開,陽陽給我的感覺像家一樣,這里的領導和同事從不會責怪你,而是耐心地告訴應該怎么做,我們每個人都充滿著希望,也期待著更好的機會,只要陽陽不拋棄我們,我們是不會舍棄陽陽的。”小楊的目光堅定且充滿希冀。
老子有句名言,“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大意是最高明的統治,百姓僅僅知道有它的存在;第二等高明的統治,百姓喜歡和歌頌它;稍差的統治,百姓畏懼它;最差的統治,百姓咒罵它。王冬將這樣的統治思想轉化為管理的精髓,將靠制度管理的他律升華為靠理想和精神來約束自己的自律。“每個員工對待企業像對待自己的家,對待客人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來這個企業工作,更多的是一種精神層面的寄托。”王冬這樣形容。
陽陽有自己的人才工程庫,每一個人站在合適的位置上都是人才,員工們強烈的自信心和對企業的歸屬感背后離不開王冬為企業構建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和完善的激勵機制。王冬為記者舉例:店長可以拿到整個店利潤的5%作為提成,員工可以拿固定比例的每日流水提成。人人股份化充分調動起員工們的積極性,他們努力實現著自己夢想。“員工的宿舍完全是按照如家公寓的住宿標準設置,配備空調、洗衣房,專人清洗打掃,食宿等一系列生活和收入水準在行業內都是數一數二的。”王冬不無自豪。
有故事的餐廳
為使品牌走上更為專業化的發展道路,王冬對產品進行市場細分,強調市場定位,使目標人群更加聚焦和集中。
“善膳”是王冬打造的面對小資食客們的小清新餐飲品牌。品牌的背后蘊含著一個動人的故事。這家餐廳是王冬送給自己心愛女兒的一份生日禮物。經常忙碌于事業的王冬錯過了女兒成長中的許多快樂和喜悅,他總想做點什么挽留住這份可貴的親情。開一家餐廳,讓更多和他一樣的父親能夠在這里體會到對孩子的陪伴是如此可貴,“善良的膳食,為了可愛的孩子”,“善膳”由此得名。餐廳同時也寄托了王冬對自己女兒那份最深沉的愛,餐廳里的每一道菜都是精心設計制作,充滿著愛的味道。
相比于“善膳”的溫馨,“藏素”餐廳則是王冬創立的一個充滿大愛的高端餐飲品牌。一次去青海旅游,愛好攝影的王冬途經一個叫堪達寺的寺院,一進寺院他就被眼前的情景震撼,寺院的師傅帶領著100多個無家可歸的孩子生活,每天的傳法傳教絲毫沒有被清苦的生活所迫。王冬被孩子們清澈的眼神所感動,從此以后便源源不斷地對寺院進行捐助,心懷感恩的孩子與王冬成為了好朋友,這樣的經歷讓王冬心懷善念開了“藏素”創意菜餐廳。對自然充滿敬畏的王冬深信中國飲食的精粹在民間,為了達到頂級食材的配置,他走遍了大江南北,去深山里尋找最好的食材,學習當地居民最用原始的烹飪方式做出最深得人心的菜肴。“我希望把中國飲食文化傳承下去”,從事餐飲行業近30年的王冬一直有份情懷,想做一個百年老店。
為了讓企業更快地邁入集團化連鎖餐飲公司的行列,王冬在精細化管理方面下足了功夫。
在摒棄蒸煮袋、保留傳統烹飪方式的“鍋氣”同時,最大限度地將生產工藝集約化。這樣將菜品的大部分原料驗收、切配加工、腌制滾揉等環節進行集約化生產,大大降低門店的備料加工工作和產品加工設備、人工等環節的支出。這樣出產的菜品既具有生命力和回味感,又能夠通過門店簡易化加工深化標準化生產的所有環節。
貴人相助
企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貴人”的相助。2014年,“陽陽”在區政府的協助下拿下十畝地準備做一個集餐飲博物館和早餐配送中心于一身的綜合體建筑。如今,工程已經完工,今年10月份準備試運營。屆時這家能夠為150店配送早餐的配送中心將為陽陽布局更大的早餐市場做好依托。
盡管項目已完工,期間卻充滿著不為人知的艱辛。“我們以微利經營早餐,再掙錢也不能靠自己蓋出一個大樓來呀!”王冬樸素的言語道出了中小微企業發展面臨的現實困難。就在為籌措資金愁眉不展之際,北京亦莊國際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簡稱“亦莊擔保”)向陽陽施以援手。
其實早在“陽陽”經營發展的起步階段,就曾與亦莊擔保有過合作。彼時的“陽陽”沒有資金和名氣,想發展卻處于向銀行貸款無望的實現困難中。亦莊擔保作為中小微企業與銀行之間的橋梁,悉心關注和支持成長型企業的發展,他們也正是看中了陽陽這份立志做好早餐市場的堅定決心,以及其所具備的專業化規范化管理模式,決定不遺余力地提供支持。
這次陽陽籌建配送中心工程,再一次面臨巨大的資金瓶頸,亦莊擔保通過與陽陽多年的合作,見證了企業的健康發展,決定再一次鼎力相助實現陽陽的騰飛夢想,面對亦莊擔保的信任與支持,王冬心懷感激,也更加躊躇滿志。
王冬已將未來的布局放眼到世界,目前他正在以純凈著稱的新西蘭創辦一家集餐飲、旅游、休閑度假于一身的一站式服務機構,“我想讓世界了解中國的美食,我也想告訴所有人,廚師是一份神圣的職業,像氧氣一樣真正為人們供給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