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今年1月1日,北京市發展改革委正式放開了本市機動車檢驗項目收費。為保障價格改革工作的有序推進,確保“放得開,放得穩”,通過提前謀劃,主動作為,市發展改革委探索“放管服”在價格管理職能定位轉型過程中的有效經驗,積極做好價格改革專項監測工作。
放開之前制度先行
在機動車檢驗項目收費放開前,本市依法建立了機動車檢驗項目收費監測報告制度和網上公示平臺。
由市發展改革委收費處、市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市價監局組成聯合調查組先后對本市5家規模較大,有代表性的機動車檢測場進行實地調研。經過四個月對企業經營現狀,價格放開可行性及影響因素調查分析研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北京市價格監測辦法》以及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北京市商品和服務明碼標價的規定〉(試行)的通知》等相關法律法規,市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會同委收費處和市價監局、協調市質監局和市質量檢驗認證協會安檢分會經過反復交流研討及專家論證,制定了《北京市機動車檢驗項目收費監測報告制度》(以下簡稱監測報告制度)。
監測報告制度從七個方面進行詳細的規定,包括制定依據、定點單位、監測內容、監測項目、報送頻率及方式、信息公開、修訂和解釋,以此規范市場價格行為,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監督權。
監測報告制度正式出臺后,市價格監測中心及時開展對全市36家監測定點檢測場負責人培訓,安排專人負責數據催報、審核等工作。與此同時,在“北京價格”網站開辟機動車檢驗收費公示欄,將審核后的各個定點檢測場實際收費信息進行網上公示,確保監測報告制度要求的實際價格與公開價格一致,為價格調控提供參考,為價格監管提供行政執法依據,對價格違法行為形成有力的震懾作用。
有深入的調研作基礎,完善的法律法規作保障,以及切實可行的制度作約束,市發展改革委在價格“放”的同時,及時跟進監測、監管,使企業在擁有自主定價權后,明晰了應肩負的社會責任和必須遵守的法律底線。
強化監管,不做“甩手掌柜”
在機動車檢驗項目收費放開之后,本市價格系統內部加強聯動,綜合運用監測分析、政策提醒、監督檢查,形成了事中事后監管合力,維護市場穩定。
價格放開初期,市價格監測中心加大了市場巡視工作。受原有收費標準偏低,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36家檢測企業先后進行了價格調整,以小(微)型車為例,驗車費由放開前每輛261元調整到每輛290—325元,平均調整幅度為13.79%,每輛車驗車費平均上漲36元左右。其中,地處延慶區的北京市京北機動車檢測場由于周邊檢測場及檢測車輛均偏少,單位檢測成本偏高,在這次價格放開后,企業價格上漲意愿較強,收費調整幅度最高,驗車費每輛上漲64元,漲幅為24.52%。
針對市場巡視發現的價格變動情況,市價格監測中心、市價監局迅速啟動聯合市場價格巡視與價格檢查,進行政策法規和行為規范提醒,甄別和理清合理的價格調整和非理性價格調整。在維護企業經營者合理定價權的基礎上,也實際檢驗了多部門應對價格改革中突發事件的能力。目前,本市各檢測單位依照監測報告制度的有關規定,能夠主動約束企業經營行為,按時準確上報收費信息。全市36家機動車檢測單位收費價格持續平穩,市場交易平穩有序。
通過內部工作聯動,形成有效的事中事后監管合力,本市價格系統能主動發現問題、摸索規律,有效應對市場突發情況。企業也感受到在價格“放”的同時,政府不做“甩手掌柜”,有維護市場穩定的能力與信心。
用“曬價格”創新服務
在探索“放管服”在價格管理職能定位轉型經驗基礎上,市價格監測中心強化服務意識,打造靈敏、高效、權威的價格信息平臺,利用監測信息服務企業和消費者。
首先,充分利用價格監測信息服務消費者。通過“曬價格”將36家檢測企業的收費比價信息直觀展現在“北京價格”網站,并標注各檢測場地理位置信息、地圖導航,供消費者“價比三家”,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
其次,開發“計算器”功能,提供個性化便民服務。通過廣泛調查研究,參照公安部駕照的車輛分類標準,建立適合各種車型的檢驗收費模型,消費者只需輸入機動車行駛證信息,按照操作提示選擇車型和車重,便可計算出驗車費用,并以列表形式直觀給出該車輛在全市各檢測場的檢測花費的價格對比,改變原來將各種車型混雜的傳統價格展現模式。支持了除電動車外各類車型檢測收費的多樣化查詢需求,同時實現在線網上約檢等延伸服務。
第三,為企業自我約束和合理調整價格搭建信息交流平臺。價格放開后,多數企業比較茫然,左顧右盼。“北京價格”網為全市各家檢測場提供了數據報送端口,每個檢測場均能查詢到其他企業收費詳細信息,以此根據自身經營狀況、市場情況等合理調整各類檢測項目收費標準。例如,北方龍濤檢測場通過“北京價格”網查詢發現本企業在某單項檢測項目收費定價上存在問題,于是進行兩降一升的調整,在總收費金額變化不大的情況下,使企業自主定價更趨合理。公開、透明、統一、權威的價格信息發布平臺,為企業提供了科學合理的定價交流平臺;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更便捷的服務。
按照簡政放權要求,放開部分服務收費及商品價格,重點解決的是政府越位問題;利用價格監測信息資源優勢,政府在服務上予以補位。既能幫助企業確定合理的定價機制,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又能更好的服務于消費者,形成市場公平競爭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