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齊
北京時間2016年8月6日早晨七點,里約熱內盧奧運會正式拉開序幕。
開幕式中,巴西搬出了自己國家最優秀的人物,有些活著,有些已經去世。這些人構成了巴西文化最吸引人的一面。無論是音樂,還是電影,或者是時尚,又或者科技,還有文學與體育,這些最優秀的巴西人構成了這屆開幕式的當之無愧的靈魂角色。無論在場,抑或缺席,他們都成為認識這個國家的符號。
盡管超模吉賽爾·邦辰的優雅長腿令全場驚艷,但我們還是來全面認識一下作為巴西符號的七張面孔。
路易茲·梅洛蒂亞
開幕式一開始,梅洛蒂亞就在現場演唱了吉爾伯特·吉爾創作的《那個擁抱》一曲,柔和的嗓音,清新的曲風緩緩鋪陳開來,與航拍的里約市景相得益彰,使人如沐春風,深深沉醉于優美的里約市景。
梅洛蒂亞是巴西家喻戶曉的著名演員、音樂唱作人。他生于被譽為“桑巴的搖籃”之地的巴西里約熱內盧。在2015年,他得到巴西流行音樂大獎MPB領域的最佳歌手獎。他涉足的音樂領域包括MPB、搖滾、布魯斯、靈魂音樂和桑巴。這些音樂形式,既融合了歐美流行音樂元素,又結合了黑人音樂,同時具有古巴當地印第安土著特色。這種融合性,充分體現了巴西流行音樂的特點,使得梅洛蒂亞,乃至于整個巴西音樂具有一種天然的國際特色和個性特征。
達維奧拉
升國旗奏國歌是每屆奧運會開幕式開場的必要環節。在馬拉卡納體育場,巴西音樂家達維奧拉抱著吉他,演奏起了巴西國歌《聽,伊匹蘭加的呼聲》,非常抒情。這是歷屆奧運會開幕式首次出現吉他彈奏國歌的景象。
達維拉奧出生于里約熱內盧的一個音樂家庭,在眾多桑巴精英的熏陶下,維奧拉在青年時便具備了優秀的音樂素養。在他的眾多頭銜中首先是“桑巴藝術家”,其次才是唱作人。他的吉他演奏技術也堪稱一絕,作為音樂人的達維奧拉,以復雜的協奏曲和柔和舒緩的嗓音著稱。在1965年,他的桑巴寫作達到了巔峰,他的歌曲《軍長的回憶》被一所桑巴學校選中,并在里約熱內盧狂歡節大游行表演中被精彩演繹,此后,在每次的狂歡節中幾乎都能聽到他的音樂。
達維奧拉現在已經73歲了,2008年他還獲得了拉丁格萊美最佳桑巴專輯獎,至今仍一直在巴西巡回演出,他的音樂自20世紀70年代至今一直深受人們的熱愛,他的音樂是桑巴世界的標桿。
湯姆·喬比目
湯姆·喬比目出生于1927年,逝世于1994年。在奧運會開幕式上,由他的孫子演唱了他最廣為人知的曲目《來自伊帕內瑪的女孩》,表達了人們對這位音樂大師的致敬與緬懷,同時也是以舊曲傳達巴西的新生命力。在開幕式的現場,他的巨幅畫像樹立在舞臺中央,作為巴西歷史上最重要的音樂人和流行文化符號,他受到了最大的尊重。
喬比目生于里約熱內盧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后來他隨母親遷居到依帕內瑪海邊區,在那里他受到很好的音樂啟蒙與教育。他的音樂被認為是爵士標準音樂,而他本人則被認為是20世紀世界上最重要的音樂人。在2012年,他去世8年后,第54屆格萊美音樂大獎給他頒發終身成就獎,可見他的地位和在西方流行音樂領域的接受度。
此次里約奧運會的吉祥物之一,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作為一個歌唱家、作曲家、制作人、演奏家,他的作品被巴西和世界各地的人們廣泛傳唱。
吉賽爾·邦辰
在演唱《來自依帕內瑪的女孩》的時候,音樂聲里緩緩走出一位氣質優雅身材修長的女人,萬眾矚目的她走在長長的馬拉卡納體育場,貫穿音樂的始終,性感、妖嬈、驚艷、光彩奪目,不發一言,魅力自現。她就是蜚聲國際的巴西超模吉賽爾·邦辰。這是她作為時尚界寵兒的最后一次走秀,獻給了里約,獻給了巴西,獻給了奧運會。鏡頭下,她迷人的身影為巴西奧運會點綴了一抹獨具風韻的色彩。
邦辰生于1980年,她出生于巴西南部,是巴西的德國人后裔。1994年,14歲的時候就到圣保羅開始自己的模特生涯,18歲時她就登上了《時尚》雜志的封面。她是90年代后期,巴西超模群體中率先在國際秀場中脫穎而出的。在2000年到2007年上半年,她一直是維多利亞秘密的“天使”之一。2004年,她成了世界上費用最高的模特,到2012年,她是福布斯排行榜上掙得最多的女模特。在吉賽爾·邦辰身上,“美麗是無價的”這句話得到最完美的體現。這位巴西歷史上最成功的女人,向世人展示了巴西的美麗,成為巴西一個不可忽視的美麗名片。
桑托斯·杜蒙
在開幕式現場,一架飛機劃過天空,機上站著一位引航員,他眼睛空靈,注視遠方。飛機飛過里約熱內盧的夜空,面包山、基督山、科帕卡巴納海灘……
機上那個人就是桑托斯·杜蒙。他是巴西人永遠的驕傲,在巴西人看來,發明世界上第一架飛機的人并不是萊特兄弟,而是巴西人桑托斯·杜蒙。他出生在巴西南部的一個小鎮,為紀念他,人們將小鎮的名字改為了他的名字。1901年,他駕駛飛艇繞埃菲爾鐵塔飛行一周,至此在法國名聲大噪,成為世界第一人!
1906年,杜蒙制造出歐洲第一架動力飛機,完全依靠自身引擎起飛,不需要借助任何其他工具。他的表演有數千名巴黎人親眼目睹,并拍成電影記錄下來,還得到國際航空聯盟的官方認可,甚至還實現了安全降落。對于巴西人來說,他就是國家英雄,航空之父、飛行之父。
德魯蒙德·德·安德拉德
開幕式表演接近尾聲時,一個少年出現了,他在城市鋼筋水泥里一臉迷蒙。綠色在城市的夾縫中艱難生存,人類占領了自然的領土,建造起來丑陋的高樓。少年在灰白色的地面上發現了一抹綠色,這時候,耳邊響起了巴西詩人德魯蒙德·德·安德拉德的《小花與丑陋》。一朵小花,它也許不美,但它確確實實是一朵小花,它沖破世俗、謊言和仇恨與丑惡,破土而出。這是巴西國家的象征,象征著新生,象征著對于過往的告別,而“一個新的世界”正是巴西人這屆奧運會的承諾。
詩人德魯蒙德是公認的歷史上最好的葡語詩人,對巴西而言,他某種程度上也成為國家文化符號。他的詩作以一種現代主義的風格呈現,用韻永遠是自由而不拘泥的。德魯蒙德的詩是客觀而具象的,深受美國人喜歡,很多重要詩作都被美國人翻譯成英語。
利馬
奧運會開幕式最后的流程是點燃圣火。誰將是那個點燃圣火的人,無疑是一屆奧運會最備受矚目的,當然也是最大懸念所在。本次點燃奧運會火炬的是巴西馬拉松運動員利馬。絕沒想到!然而由他最后點燃圣火,卻也是理所當然。首先,現代奧運會之父顧拜旦在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上,設立了馬拉松這一項目,此后,它一直是奧運會的常規項目,也是最重要的長跑項目之一。其次,利馬身上所體現的奧運精神,在他2004年得到顧拜旦獎章的時候,已為世人所知。
2004年,本有可能沖冠的利馬,在賽跑的過程中被不明身份的人推到了人群之中,但他并沒有放棄,而是再次進入跑道,繼續奔跑,并最終摘得一枚銅牌。他是那一年最讓人感動的運動員之一,而他身上所體現的運動精神,也成為巴西人的驕傲。
巴西人似乎有意用這個出人意料的安排,使得我們再次將目光凝固在奧運會的本質上,奧運本質并不是金牌、銀牌、銅牌的數量,而是一種更高、更快、更強的精神,這種精神更多是對自身的一種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