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櫻櫻
【摘要】英語課堂中,教師如何把握“有”與“無”的分寸,讓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這兩類注意強強聯(lián)手。課始巧“引”、課中巧“揉”、課尾巧“渡”,使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有效結合,讓學生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有意注意 無意注意 有效結合
英國教育家洛克在其著作《教育漫話》中對于注意有過這樣的表述:“教員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 注意被分為兩類——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無意注意屬人類本能自發(fā)產生的,稍遇干擾,就容易分散,學習無法繼續(xù)進行。但是學生若長久處于有意注意狀態(tài)的話,容易產生疲勞,注意亦會分散,影響課堂效率。只有讓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這兩類注意規(guī)律的強強聯(lián)手,學生才能獲取最佳的學習效果,那么英語教師該如何把握“有”與“無”的分寸呢?
課始巧“引”有意注意,明確教學目標,開啟學習“模式”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英語課效率的高低,往往和教師能否在課始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與熱情有關。教師成功抓住學生的眼球,讓其做好英語學習的準備,盡快進入狀態(tài),開啟學習“模式”。
【案例一】
《譯林版小學英語》 4B 《Seasons》 (一師一優(yōu)課)
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lass, I want you to know the aims of this lesson. (教師PPT呈現(xiàn)本課教學目標)
1.你們能說出四季的名稱。
2.你們能正確說出四季的天氣和人們的活動。
3.你們能朗讀并表演小詩。
【分析】
在本案例中,教師開門見山地向學生呈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知道什么該學什么、什么該學,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開始產生有意注意,更快地進入英語學習狀態(tài)。
課中巧“揉”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提高學習效率
一、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耳濡目染重難點。
1.適度的音量變化,讓學生主動融入課堂。有研究表明,如果人體常時間處于高聲響的環(huán)境,會引起注意力的渙散。教師可以主動調低自己的音量,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讓學生養(yǎng)成主動傾聽的習慣。在英語詞句的教學中,讀音是需要重點學習的部分。此時,如果教師仍保持著低音量,學生有可能會聽不清,一些自控性較差的學生就會主動放棄學習的機會。教師在領讀過程中,應該主動地調節(jié)自己聲音的高低,讓學生更好地模仿。
2.必要的干擾排除,讓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心理學研究表明外界的刺激物、機體的某些狀態(tài)(如疾病、疲勞等)、無關的思想和情緒都有可能干擾正在進行的活動,因此采取措施,排除干擾,是保持學生的有意注意的必要措施。
【案例二】
《譯林版小學英語》3A 《Unit 8 Happy New Year》 (市級展示課)
T: Whats that?
T: Lets listen. (通過圖片呈現(xiàn),引出新單詞,讓學生傾聽單詞讀音)
Ss: Robot.
T: Little train.
Ss: Choo… (嗚…)
S1: Robot.
S2: Robot.
……(學生開火車朗讀單詞)
【分析】
開火車朗讀單詞是課堂新授單詞時機械操練的常用手段,但教師肯定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學生一個接著一個朗讀單詞時,突然到某個學生時卻停頓了,這就是注意被干擾的現(xiàn)象。本案例中,教師對小火車進行 “改裝”。通過教師一聲指令“Little train”,學生模仿火車鳴笛聲“Choo…”自然開啟了小火車。當火車汽笛“Choo…”響起時,既讓枯燥的訓練充滿了樂趣,同時又驅散了一些分散學生注意的干擾因素,將個別開小差學生的注意轉移到了朗讀單詞活動中,保證了操練的順利進行。
二、“切換”學生的無意注意,潛移默化重難點。
美國教育學家夏恩說:“為人師者,若不能首先控制學生的注意力與學習興趣而以教之,等于錘擊冷鐵。”這說明了注意與興趣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教師正確定位學生的興趣所在,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tài)中對學習內容自動產生無意注意,以此來鞏固所學。
在我們的英語課堂中,常常能看到學生在角色扮演環(huán)節(jié)總是爭先恐后的舉手,臺上同學表演的時候,臺下觀眾卻無心關注臺上表演的內容,而是關注自己在下一輪里是否能搶到“扮演”的機會。臺上演員沒有得到觀眾足夠的關注,表演的興致也大打折扣,活動也就流于形式了。
【案例三】
《譯林版小學英語》 3A Unit 4 My family Period 2(市級展示課)
Show Time (生手持人物圖片道具,進行木偶劇表演)
S1: Hi, Sam.
S2: Hi, Bobby.
S1: This is my mother.
S2: Good evening. This is my father.
S3: Good evening.
S4: Good evening.
S5: This is my mother.
S6: Gua, gua…(學生模仿蛙叫)
【分析】
本案例中,教師采用了木偶劇這一新穎的活動形式,滿足了低年級學生愛表演的心理特點。巧妙地讓學生由之前高度集中的有意注意狀態(tài)切換至相對輕松的無意注意狀態(tài)。用幕布遮擋,“演員”無需過多顧及臺下學生的反應,在輕松的思維狀態(tài)下專注于臺詞的表達;“觀眾”看不見表演學生的肢體、表情等,使他們的注意更集中于演員的語言表達,鞏固自己所學。教師成功切換了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有效地組織了角色扮演這個活動,使得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fā)展。
課尾巧“渡”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給力英語學習成果
一、在無意注意中,使學生勞逸結合。
列寧曾說過,會休息的人才會工作。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體在經歷了10至20分鐘的集中注意后,松弛幾秒鐘,那么注意的穩(wěn)定性就可保持數(shù)小時之久。所以,當學生完成了教學主體部分后,教師可改變教學方式,結合教學內容講授一些有趣的例子,使學生的注意由有意轉為無意,松弛學生的大腦。
【案例四】
《譯林版小學英語》3A Unit 8 Happy New Year (市級展示課)
T: Today weve learned that the children get some gifts on New Years Day. And whats the most traditional Chinese gift for Chinese children?
S: Its a red packet.
T: Yes, its the best wishes from your family members. (PPT中文呈現(xiàn)紅包及寓意:紅包代表著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它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分析】
在本案例中,授課教師在拓展環(huán)節(jié),結合文本內容,適時引出問題“中國新年,孩子們得到的最傳統(tǒng)的禮物是什么?”隨著學生的回答,PPT逐一呈現(xiàn)“紅包”以及其寓意。紅包的紅色,以及寓意呈現(xiàn)的紅底白字,在色彩上給學生的視覺帶來一定的刺激,引起他們的無意注意,使他們無需通過繁重的腦力活動就收獲了新知,而且也無需教師冗長的獨白介紹。
二、在有意注意中,使學生鞏固所學。
課堂結尾雖只有幾分鐘時間,僅占40分鐘教學時間的幾十分之一,但其重要程度不亞于教學的開始,教學的行進。因為學生在一堂課中所學知識眾多,往往進行到此時已有不同程度的遺忘,教師就需要再次合理組織教學,喚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有意注意,鞏固所學。
結束語
注意是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效果的前提,它是外部輸入與內部學習的關口,它與意識、記憶、感知、語言輸入、語言形式等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Scovel,2003)。因此,英語教師需要掌握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的規(guī)律,讓兩者在課堂中有效結合,讓學生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學得扎實、學得快樂!
參考文獻:
[1]凌應強.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注意及其利用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2.
[2]車宏生,丁鋼.心理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3]Scovel,T.2003,Learning New Language:A guide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