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娜 趙軍
摘 要:寧夏永寧縣屬于中溫帶大陸性荒漠草原氣候,生態環境相對脆弱,人和環境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如水污染嚴重、土地鹽堿化等。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我們需要將生態建設融入到永寧縣發展的大計劃之中,協調好發展和保護之間的關系,維護生態系統穩定性,保護原來的生態環境不受破壞。該文運用生態規劃的思想和方法,分析研究生態適宜性內容,希望為城市經濟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優化提供量化的參考。
關鍵詞:生態適宜性 生態承載力 永寧縣 生態規劃
中圖分類號:TU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3(b)-0076-02
城市生態建設是城市發展建設的重要內容,生態環境是與經濟相聯系的,作為城市的吸引力、生產力和競爭力存在。打造優美的生態環境也是為城市的發展提供新的機遇,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目前,西部大開發戰略走過了10個年頭,西部經濟快速發展,在許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響應西部大開發的要求,永寧縣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生態建設規??涨啊?010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召開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在總結第一階段西部大開發經驗基礎上,對下一階段如何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任務、新舉措,在這樣的背景下,永寧縣將生態規劃提到新的高度,通過對縣域自然條件、生態與環境現狀的分析,進行生態適宜性評價,探討生態支撐系統所能容納的城市人口和經濟活動,提出永寧縣生態規劃的戰略。
1 生態規劃
生態規劃就是要通過生態辨識和系統規劃,運用生態學原理、方法和系統科學手段去辨識、模擬、設計生態系統人工復合生態系統內部各種生態關系,探討改善系統生態功能,確定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生態適宜度,促進人與環境持續協調發展的可行的調控政策。其本質是一種系統認識和重新安排人與環境關系的復合生態系統規劃。
2 永寧縣現狀環境和生態條件
2.1 地形地貌
地形是區域大的骨架和背景,在城鎮建設活動中,地形有著重要的影響。永寧縣地勢西高東低,呈西南向東北傾斜狀。全境可分為5個地貌單元。西北部為賀蘭山地貌,分布北起單嶺子,南至小溝口,呈南北走向,單嶺子到頭關南為高山區;由賀蘭山洪積物沖積形成扇形傾斜平原,屬溫帶荒漠草原,為永寧縣牧區;洪積扇以東至黃河沖積平原間,是永寧縣主要天然牧場;河成老階地以東至黃河岸邊,為黃河沖積平原,該區地勢平坦,是永寧縣農業生產基地;永寧縣風沙地分布于平吉堡火車站到黃羊灘、包蘭鐵路到楊顯林場和增崗林場間。地表沙丘部分為平沙地,北部沙化程度較重,南部略輕,是永寧縣木林新灌區。
2.2 水文
永寧縣地表水以黃河水為主體,是農業灌溉的主要水源。主要的灌溉渠自南向北流經縣境。全縣大小湖泊16個,總面積0.24公頃,86.4%為蘆葦,其中鶴泉湖、海子湖最大,水域面積分別為3 000畝和1 100畝,地下水資源量為2.627億m3,污染程度低。
2.3 地質災害
永寧縣境內地質構造較復雜,地形地貌反差大,地質災害主要類型有:崩塌、泥石流兩種。泥石流災害主要分布于賀蘭山東麓的各大沖溝溝口;受黃河河道自然變遷和河曲作用的影響,河岸崩塌主要分布于黃河西岸。
永寧縣地質災害易發區可劃分為賀蘭山東麓山前泥石流災害中易發區、黃河沿岸崩塌災害中易發區、地質災害低易發區。
2.4 水環境質量
永寧縣水源地:水源地中心距縣城5 km,準保護區面積0.19平方公里,開采層為第Ⅱ含水巖組。2008年供水人口5.34萬人,地下水位下降速率為1.3 m/a,滿足水環境功能Ⅲ類要求。
主要湖泊水質:境內關湖、鶴泉湖、海子湖等主要湖泊水質良好,符合Ⅲ類水質標準。
2.5 重要生態功能區
生態服務功能指人類直接或間接從生態系統獲得的效益,主要指水源涵養與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特殊生境維護、環境污染凈化和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等。永寧縣重要生態功能區,主要包括:自然保護區1個,飲用水源地4個,風景名勝區及其他特殊用地22個,以及林地、園地。這些區域具有重要生態服務功能和保護價值,在維護區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是需要實施嚴格保護的自然地域。
3 永寧縣生態規劃的內容和方法
3.1 永寧縣生態規劃的內容
3.1.1 建設生態農業
農業是永寧縣主要耗水產業,農業節水對于永寧縣的水資源承載力具有重大影響。生態農業最主要的一個特點就是通過物質循環和能量多層次綜合利用,降低農業成本,提高效益。永寧灌溉水利用率低是導致用水效率指標過低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須以此為節水重點。優化種植結構,建設節水型灌區,改進農業灌溉技術,加快農業節水設施建設,農田用水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自新農村建設以來,永寧縣農業發展態勢良好,糧食作物和清真牛羊肉馳名中外。在做優糧食產業和畜牧業的同時,重點扶持和發展高收益的露地蔬菜、觀光農業和花卉桑蠶產業,發展綠色食品深加工,形成具有較強抗波動能力的縣域綠色加工業群體。
3.1.2 發展生態旅游
生態旅游強調的是對自然資源景觀的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旅游。發展生態旅游是對永寧縣較脆弱的生態環境的有益選擇。目前,永寧縣有3片區域具有發展生態旅游的良好稟賦,分別為回族穆斯林旅游區、黃河金岸生態旅游區和賀蘭山東麓觀光旅游區。在發展生態旅游的同時還應重視野生動植物、濕地等自然保護區建設。
3.1.3 發展新能源和新材料
資源優勢是永寧縣的突出優勢,其中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豐富,應充分利用這些清潔能源,建設能源基地。積極推廣節柴節煤灶,利用太陽能、熱水器、小型風力發電、小水電及營造薪炭林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燃料問題。
3.2 永寧縣生態規劃的方法
3.2.1 生態適宜性評價
永寧縣生態適宜性評價主要從生態服務功能、生態脆弱性和環境舒適度3個角度,在單指標因素進行評價的基礎上對市域進行生態約束的綜合評價。
基于評價單元將生態服務功能、生態脆弱性及環境舒適性要素因子進行加權求和,從而得到評價單元的生態適宜性分布。賀蘭山西側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源地、黃河沿岸湖泊濕地等重要生態功能區的生態服務功能較高,開發的生態適宜性較差;縣中心城區、望遠鎮城區及閔寧鎮生態適宜性較低;望洪鎮、李俊鎮及望遠鎮東部大部分地區生態脆弱性相對較低,生態適宜性相對較高。
3.2.2 資源環境承載力分析
主要從土地資源支撐能力和水資源承載能力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根據對永寧縣域用地生態適宜性評價結果,全縣可利用土地資源面積約為101.53 km2,約占全市區(縣)總面積的12.28%。規劃2030年建設用地面積85.88 km2,至2030年全縣可利用土地資源面積僅為15.65 km2,因此,永寧縣土地資源應節約開發利用,需合理處理好城市發展與農用地之間的矛盾,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永寧縣境內河流湖泊縱橫交錯,湖泊面積約2 400公頃,包括鶴泉湖、海子湖等,與周邊大小湖泊串聯成片。季節性水流主要包括漢延渠、唐徠渠、惠農渠等,流經總長度為138.5 km,黃河在境內流長約32.5 km。永寧縣的用水量97.3%來自于黃河,黃河受氣候變化影響,枯、平水年水量變化較大,這對永寧社會經濟發展的供水穩定性提出了挑戰。以上為永寧縣水量的情況,那么永寧縣水質情況如何呢?據《寧夏縣(區)水資源詳查報告》(2008)永寧縣總體上工業污染不明顯,但農業污染和生活污染比較嚴重,地表水質負荷超載;地下水礦化度 1~3 g/L,不符合供水水質要求,所以永寧縣用水安全性還是較嚴峻的。
3.2.3 生態縣評價指標建設
評價指標按照系統性、科學性、動態性、可操作性等選取。這些指標包括社會進步、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3類,共36項。其中經濟發展包括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單位GDP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新鮮水耗、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主要農產品中有機、綠色及無公害產品種植面積的比重等5項指標;生態環境保護主要有森林覆蓋率、受保護地區占國土面積比例、空氣環境質量、水環境質量、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等21項指標;社會進步包括人口自然增長率、公眾對環境的滿意率等兩項指標。
4 結語
由于經濟發展、過度開發、人口增長等因素使永寧縣的生態環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強環境建設,對其進行生態恢復和重建已經成為永寧縣環境保護的重要工作。
參考文獻
[1] 袁博,陶文鑄.濱海城市生態規劃方法初探[C]//第七屆全國建筑與規劃研究生年會.2009.
[2] 宋玉萍.基于生態理念的陜南小城鎮規劃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12.
[3] 孫婷,彭浩.小城鎮生態規劃方法研究[J].低碳世界,2014(18):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