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凱旋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新補選的副主席、中國藝術攝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新聞學會會員。作為《解放軍畫報》記者部高級攝影記者,1961年出生的凱旋,1976年入伍,從事攝影工作近二十年,先后在國內外報刊雜志發表文稿、圖片4000余篇(張),多次在軍中立功受獎。她的攝影作品先后榮獲全國婦女攝影大賽金獎、全軍第四屆攝影藝術獎、全國第六屆攝影金像獎、二十世紀華人100周年攝影獎等獎項。她本人在1998年被評為98全國抗洪搶險優秀攝影記者;2008年獲全國抗震救災優秀攝影家榮譽獎章;2010年獲中國女攝影家協會十佳“特殊貢獻獎”。
有媒體評價馮凱旋的軍事題材攝影作品展現了人民軍隊新世紀的新風貌:一幅幅畫面氣勢磅礴、宏偉壯觀,真實再現了人民軍隊威武剛烈、堅毅勇猛的戰斗風采。
馮凱旋說:“軍營是我出生和成長的搖籃,也是我攝影藝術生根、發芽、結果的沃土。作為一名軍事攝影記者,我與基層官兵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多年的采訪中,讓我在那些士兵的身上感受到他們為民流汗、為國流血的無畏精神,是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時刻激勵和推動著我。我在非戰役的硝煙中與那些可愛的士兵們一起摸爬滾打,用我的鏡頭為他們留下拼搏衛國的身影,同時分享他們勝利的甘甜。士兵的獻身和部隊蓬勃發展的事業成就了我,我是一名軍人,我的鏡頭要始終聚焦在部隊官兵的身上,對得起軍事記者這個名?!?/p>
從幾年前采訪認識凱旋,到今年春節前在一次攝影展上再次見面,馮凱旋職務升了,但作為軍人的瀟灑干練和女人春風般的溫柔熱情,依然讓我在人群中立刻感受到她的存在,不竟讓我又聯想起與她對話時的場景。
問:《解放軍畫報》大部分記者都是男性,據說當年你是在三十多名候選人中被選中調到軍報的。下部隊采訪條件比較艱苦,作為女性,你的優勢在哪里?
答:我是《解放軍畫報》唯一的女專職攝影記者。1995年入報社,當時從基層選上來的三十個人選中留下七人,我是唯一的女性??赡芤驗橐恢痹诓筷牷鶎幼鲂麄鞴ぷ?,有攝影特長吧,我成了解放軍報社第一名女攝影記者。我是在部隊大院長大的,爸爸有很多愛好影響了我,他喜歡繪畫和攝影。爸爸有一架祿萊相機,八歲時我學會了玩相機,并會配制72和76洗印照片的藥水。參軍后,爸爸送給我一個自制的印像箱,我將它帶到部隊,為我的小伙伴們拍照、洗印相片。我原本是學醫的,在武漢軍區159醫院燒傷科工作,因為喜歡畫畫寫寫,科里每月的板報工作就交給了我,結果還沒搞一天專業,就被抽到醫院政治處幫助辦展覽做宣傳。1979年,爸爸花了80元錢給我買了一臺海鷗120折疊照相機,但他不希望我做宣傳工作,他說那是“萬金油”工作,不專一。
也許是我做事較認真,有點美術和攝影特長,能繪制幻燈片,而且聽話乖巧,周圍的人都比較喜歡我也很關照我,政治處的領導就沒讓我再回科室工作。1981年,我曾作為武漢軍區“部隊兩用人才”先進事跡代表被宣傳介紹。
問:你常年聚焦以男性雄踞的軍旅生活,具有很強的面對突發性事件、重大新聞和專題攝影報道的獨立采訪能力,據說你參加過很多重大事件的采訪報道?
答:我從1995年當《解放軍畫報》攝影記者以來,這些年有幸參加國家和軍內各項重大新聞的采訪:50、60、65周年國慶大典,每年的兩會,香港回歸五周年宣傳,特種兵參加國際“愛沙爾那突擊隊”比賽,隨同第二批維和部隊出境剛果(金),全軍首次高原高寒進行耐寒缺氧聯合軍演,西部02通道反擊戰,中吉反恐演習,北京防空綜合演習,02海狼登陸演習,上海合作組織五國聯合反恐演習,中俄聯合軍事演習,全軍第一次海上縱橫補給演習等,以及2007年六國聯合軍事演習、中印聯合軍演、中蒙聯合演習和2009年24個國家海上大閱兵,“嫦娥飛天”、 “神五”飛船發射、“神七”升天和奧運會的采訪。1998年抗洪,2008年抗冰雪、抗地震,2010年玉樹地震以及2015年九三北京閱兵式等非戰役事件的采訪我也有參與。另外,我從1996年開始任軍委時政常備記者,和另一名記者每月輪換值班,這個崗位要求安全可信、攝影經驗豐富。
問:據說你以敢拼硬仗能吃苦著稱,是第一批參加前線記者培訓的部隊攝影記者,學習開車、自救、打槍等各項隨部隊前線作戰掌握采訪時應掌握的手段。軍旅記者會遇到很多危險嗎?
答:軍事攝影需要對軍事科學知識技能有一定了解,拍攝中有時會遇到危險。2008年汶川地震時,得到消息的第一天,我就穿好迷彩服,拎著兩個箱子,在報社領導面前晃。領導為我的安全考慮了很久,直到第四天才放我走。當時北川是重災區,也是我拍攝的重點,但突然來命令,因堰塞湖要決堤,要求我們迅速跑出5公里外。大家都拼命往縣城外跑,我拿著相機一邊跑一邊還在拍攝。一位同行老師一把拽著我大喊:“你不要命了!水來了我們會葬送在這里的!”這時我才意識到情況的危險,顧不得想那么多,我身背兩部相機負重20多公斤一口氣跑了5公里,到安全地帶后心都要從口中蹦出來了,那時真正感受到什么叫逃命。在“抗洪”采訪時,我天天上直升機航拍。飛機門一打開,我就坐到門口拍攝,腰系一根保險繩,有時鞋一脫腿就耷拉在門外。一次我正在聚精會神地拍攝,一位副駕駛員快速地用背包帶把我纏到凳子腿上,一屁股坐在地上,滿頭大汗。我覺得奇怪,只見他輕輕一拽,我腰間的那根保險繩就松開了,原來保險繩扣是壞的。
問:除去采訪重大事件,下部隊走訪基層官兵也是你們的主要拍攝任務嗎?
答:我每年有120天以上下部隊采訪,半年時間隨領導進行時政、會議采訪和資料留存,平時完成報社正常的稿件采訪,有特稿,也就是每期重頭稿,也有自己選題稿。去年我做過一篇專題特稿:《為了2371個孩子的‘心生》,跟拍了北京武警總院為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免費做手術的感人事跡。選題是隨首長到醫院檢查工作時發現的,及時做了跟蹤報道,這組稿的12幅畫在新年雙擁晚會的大屏幕上展出,并在全軍七屆影展中獲銀獎。
我珍惜每一個捕捉美的機會,珍惜每一次采訪任務,聚焦軍旅生活,揭示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時代主題。常年深入部隊、深入生活、奔波一線,從白山黑水到雪域高原,從戈壁荒漠到萬里海疆,祖國東西南北的邊防前哨我走過兩圈,從東北的黑瞎子島、珍寶島、黑河、漠河到新疆的白哈巴、南疆的喀什、紅旗拉普、神仙灣哨所、阿里的日吐,從福建的東山到西沙、南沙的7個島礁,可以說足跡遍及軍營、哨卡。我最新拍了一組照片《長劍在握》,反映二炮導彈部隊官兵的工作生活,其中一組是夜間導彈升空;另一組是二炮官兵的營區生活和訓練生活。這里營區條件很好,但與外界基本沒有聯系。二炮的士兵很特殊既是信息時代現代化戰爭的新一族,又是有技能知識、懂科研的年輕人,多數士兵具有本科文化學歷,還有20多年軍齡的老兵維修高手,他們平時不但要進行導彈發射的訓練,還要參加步兵的常規軍事體能訓練,女兵也不例外,目的就是培養吃苦耐勞的作風和應付殘酷戰爭的體能。
問:從你的片子里可以感覺到你的攝影技術很扎實,但一年一半時間在做資料留存工作是不是很可惜?你怎樣看新聞攝影的未來?像你這樣的攝影水平還需要再學習嗎?
答:為軍隊領導和機關活動拍照片做資料留存政治性很強,比采訪任務還重要,任務感和創作沖動各占一半。當然還是拍自己喜歡的內容最開心,拍出好的作品會興奮好幾天。部隊題材很多是演習訓練中的行進動作,拿著400的長焦,手上很需要功夫。攝影工作很多都是記錄,新聞攝影尤其以記錄為主,但也不排斥技術的運用,怎樣以自己掌握的攝影技術最大限度地表現內容,這是每個攝影記者應面對的。我曾為提升自己,吸收更多知識技能,特休了一個星期假,自費一萬多元走進新華社為青年人主辦的外籍專家攝影大師班。通過學習,在觀念和認識問題上很有收獲,開始有意識地跳出原來固有局限,嘗試新的拍攝手法。我們的記錄手段沒問題,相機也沒問題,但在反映內容、提煉主題與外籍媒體上有很大差別。但是,無論是何方媒體,作為一名攝影記者必須要有很好的文學內涵、理論功底,不斷跟進時代,了解當今藝術發展趨勢和人們的欣賞水平,盡可能不讓自己落伍。
問:除報社攝影任務外,你參加其他包括地方的攝影活動嗎?你認為部隊攝影記者和地方攝影記者有區別嗎?
答:平時拍攝主要是完成報社工作,但也希望做一些社會專題,比如最近我看到十二三歲的失學小女孩在城市的面館做服務生,她們熟練地給客人端飯、點菜,湊在電話廳前給家人打電話等場景,就很想把她們的生活記錄下來,讓人們關注這些失學孩子們命運。
有機會也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比賽或攝影界內的PK,這是與同行難得的交流機會。在《中國攝影家》雜志的“大PK”活動中,我和《北京青年報》記者賈婷一組,有幸與攝影界名家翟東風等對擂,拍了三組專題,很有收獲。參加比賽,和大師們作比較,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優勢,提高自己的拍攝境界。部隊攝影記者與地方攝影記者還是有差別的,主要區別在攝影觀念、手法與反映內容上。
問:初次接觸感覺你的性格很爽快大氣,攝影記者是不是都很干練?生活中的你是什么樣的?
答:其實我是一個喜歡安靜的人,小時候不怎么愛講話,也不太會說話,喜歡玩剪紙、存糖紙、編織線繩等,不怎么到戶外活動。后來和爸爸學會玩相機后,外出的機會就多了。攝影成像快,又能發揮美術專長,在不知不覺中讓我入迷,越玩越熱愛。到部隊從事攝影報道工作后,我的性格有了改變,尤其是在采訪時,我學會了提問題、回答問題。我有一個平常溫馨的小家,除了工作,我特別喜歡待在家,喜歡做清潔、養花、看電視,就是飯做的一般。我的先生也在部隊工作,也喜歡美術和攝影,女兒上大學學習建筑。全家人經常去看美術展覽。美術是二度創作,攝影要一次成型,要求藝術感覺和視覺觀察審美能力更強,二者是姊妹藝術,它們之間是相通的,能夠相互借鑒。
著名攝影家凌飛在看過馮凱旋的作品后說:“女性體現對抗性表現沖突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面對抗爭的武器與人群,需要化解女性浪漫的本能,放下女性世俗的架子,表現出母性的另一個側面——護衛,同時,對軍事行動大情景的捕捉和把握也與簡單的優美不同?!?/p>
從白山黑水到雪域高原,從戈壁荒漠到萬里海疆,馮凱旋的鏡頭掠過祖國東西南北的軍事基地、邊防哨卡,以激情浪漫的情懷,展開一幅幅信息時代我軍現代部隊海陸空立體合成的壯美畫卷。在處處刀光劍影、鋼盔鐵甲的軍營戰場,馮凱旋不以黑白分明的冷峻記錄硝煙,而是以一種女性的美感用色飽滿揮灑抒懷,大格局、大色調、大視野,鋪排大氣,主題鮮明突出。
在馮凱旋的鏡頭里,撲面而來的視覺沖擊力渲染出緊張激的戰斗氣氛,時空中瞬間的動勢顯示出豪情與力量,虛實多變的光影激蕩著鐵血剛性,向我們張揚出一種精神高度,昂揚向上,充滿陽剛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