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聲



“你的快遞到了,請來取一下。”
雖然沒有統計數據顯示每天會有多少人、多少次聽到這句話,但這熟悉的來電應當是如今互聯網生活最生動的注腳之一吧。
2016年初,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手機網民規模達6.2億,其中使用網絡購物的人群規模已達到 4.13 億。
如今,從衣物飾品、家居擺設到生猛海鮮,越來越多的生意在虛擬世界完成,用鼠標“逛街購物”早已是不少人的生活常態。網購的紅火改變了這個社會的很多業態,其中與普通人關系最近的是快遞,國家郵政局在2015年底發布數據稱,當年快遞業務量突破200億件。快遞行業不斷提高效率,反過來又成為刺激國民加速網購的動力,上班路上下單、下班回家就收貨,讓很多人大呼“實在太方便”。
伴隨著網購和快遞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快遞小哥也成為很多人最熟悉的陌生人。
由京東主辦的“618攝影挑戰賽”邀請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將鏡頭對準快遞小哥,和他們再來一次親密接觸。本次攝影挑戰賽通過LOFTER渠道報名邀請的方式選出15位優秀攝影師,與京東邀請的15名優秀攝影師共同參與此次挑戰賽的角逐,拍攝京東運營體系中的一線配送員、配送站、鄉村推廣員等的工作與生活。挑站賽評選結果于6月11日經評委評選產生,7位攝影師獲獎,LOFTER隊以4:3的名額勝出。
LOFTER網名“zzznnn999”的攝影師憑借組照《鄰居》獲得最佳創意獎。《鄰居》以京東派送員第一人稱視角拍攝的作品,圍繞著經常光顧京東的“鄰居們”講述送貨員一天的生活。此圖說明為:東邪和西毒是我給這兩位原型雕刻師起的外號,他們基本上每周都會在京東定一些工具,這次我來得太突然了,他倆轉身時各種刀子差點飛向了我(傳說的江湖過招么!)
LOFTER網名“尿姑娘”的攝影師憑借組照《魑魅魍魎徒為爾,我一騎絕塵。》獲得最佳畫面獎。該組照片拍攝于重慶,“尿姑娘”這樣闡釋這組照片:這座和“閑適”二字素來不沾邊的城市,孕育出來的事物通常給人以“市儈”和“燥辣”的感覺。似乎這里的風月大多無關風雅,只有如利斧鑿刻出來的粗線條輪廓,棱角分明。用“都市游俠”這個詞匯形容重慶的京東小哥們好像略顯用力了一點,但似乎也找不到其它更好的詞。爬坡上坎、過江闖巷皆為日常。山棱之上生長的高樓,拔地而起與樓房同高的立交橋,曲徑不知道通不通幽的小巷,都是他們的目的地或歇腳的地方。
LOFTER網名“Oneice 旅行寫真”的攝影師憑借組照《他們的|我的》獲得最佳內容獎。這組照片以第一人稱的視角進行敘事,拍攝了京東北京豐融園站每一個快遞員。“他們的”是指快遞員當天要為消費者送出的第一件物品,這件物品在下單的那一刻就屬于消費者了。“我的”是指每一個快遞員貼身用的“工具”,也是快遞員自己的物品。快遞員通過自己擁有的物品為每個消費者送去他們豐富多樣的物品。以組圖的形式呈現兩張照片的聯系與沖突。
LOFTER網名“操攝影”的攝影師憑借組照《風雨無阻》獲得了優秀獎。他寫道:快遞員不是一份美差,每天踩著小車來回運送,接受日曬雨淋無情的洗禮。即便如此,每一位與我交流的師傅都流露著對這份工作的熱情。他們并不善言談,笑是對我最多的回應。拍攝人像是我的專長,自然而然,我希望通過肖像的拍攝讓更多人了解他們的生活工作狀態。
LOFTER網名“NkThoughts”的攝影師憑借組照《朋友,你的快遞到了》獲得了優秀獎。他寫道:快,是我對京東的第一印象。曾經有次出差丟了充電寶,作為手機深度依賴用戶且要在外工作一整天沒了充電寶怎么可以,便嘗試在京東下極速訂單,下午丟的東西晚上回到住處就拿到新買的產品。這個購物體驗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LOFTER網名“沉睡的森林·LoFoTo”的攝影師憑借組照《繁華背后》獲得了優秀獎。他拍攝了一組快遞員的肖像剪影和工作相關場景物件,并結合平時拍攝的上海的城市風光照片進行二次曝光攝影的制作,表現快遞員與城市的緊密聯系,快遞員是這座城市的繁華背后。
LOFTER網名“蔣得好”的攝影師拍攝了組照《送快遞的京東小小哥》。這組照片講述了一個小小的京東小哥收到了給客戶送快遞的任務,然后他把快遞裝起來準備出發,路上獨自穿越森林,徒步穿過沙漠,又跑過熱帶雨林,最后發現快趕不上時間了,只好又坐上一只獨角仙。一路上雖然艱辛寂寞,但快遞小小哥還是在一個花園里把京東快遞送到了客人手中。
LOFTER網名“溜大腸的iPhone”的攝影師拍攝了組照《城市森林》。他這樣寫道:人們聚集到這城市森林中,奔走在樓宇之間、街道之上,追逐夢想。快遞員,便是這中間的一群人。他們終日在這森林中穿梭,像永遠守時的公雞、任勞任怨的耕牛、快捷高效的黑馬、使命必達的信鴿……在街上與路人擦肩飛馳而過時,會是被人誤解的斜眼狗;在拿著期待多時的包裹出現在門口時,又會是惹人喜愛的大熊貓……這組以城市森林為主題的攝影組圖,創意正來自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