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體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丹經也認為目是神之游宅,眼睛是元神游走、外示的處所。內丹修煉的根本和起始在于元神顯現,如此才可能聚攝先天之氣,才談得上真正修煉。元神要顯現,必須心靜,心安方能神寧。丹經認為,人在受胎的時候,先生出來兩只眼睛,人的神在于兩目之光,即元神之發機在于目,在于眼睛。元神是主人公,兩眼是元神接觸外界的門戶,元神常由眼睛散發于外,也可以由雙目回光返照收攝于體內。
因此,丹經認為,整個內丹修煉的過程,只在于慧照,用雙目之光回收體內,運用眼光、神光內照體內。一開始入手做功,要聚集心光、目光,即先用目光凝神,再往下返照丹田。丹經認為這是返本還原、復命歸根的正宗。在實際應用中,又有細微不同。
初步下手修煉時的運目之法可有以下幾種。
其一,磨梵天∴字法。清代丹經《太乙金華宗旨》提出,用梵天∴字的運目之法,稱梵天∴字,即伊字,印度梵天作∴,在人身指左目、右目與眉心,眉心即天目,是三光會歸出入的總門戶,人如果修煉的話,眉心可以打開,就是天目開。
具體方法:在萬緣放下的時候,以∴字中點存想在眉心,以左點存想在左目,以右點存想在右目,這樣人的兩目神光,就自然得以會聚在眉心。也就是,用三目如梵天∴字那樣,像磨鏡子一樣微微用意念慢慢運磨,三光就會聚在眉心,像太陽光耀般地出現,再用意念引到心后玄牝之門,就自然開始修煉了。
其二,守山根法。民國丹經《道鄉集》認為,山根是指兩眉之間,又稱明堂。把山根作為下手時的收念之處,看作是內丹修煉的門戶。具體方法:靜坐時,二目先守兩眉之間的山根,過一會兒念頭止住了,雜念沒有了,將目光輕輕下沉到海底,也就是往下內照于下丹田。這樣,二目觀照到丹田,神就同時隨之照于丹田,安靜地不起妄念,自然而然心就安定了,呼吸也就調順了。
其三,并雙目法。民國趙避塵《性命法訣明指》認為,先凝神,再入氣穴。
具體方法:將兩眼歸并于一處,二目如⊙⊙,然后再下視氣穴,即所謂凝神入氣穴,仿佛二目忽然由頭部下落到丹田,就是返觀內照,然后先存想丹田處,再忘掉意守,只覺得呼吸上下和緩,空洞暢快,真氣聚攝。
其四,合目光法。這種方法與并雙目法有點類似,但又有些細化。疑為民國丹經《邱祖秘傳大丹直指》描述說,其法自兩眼角收心一處,收到兩眼中間,這樣,一身的心神都收在此處了,等心神安定之后,從兩眼中間用眼往下看鼻尖,再往下看到臍下。也就是,將目光從兩個外眼角合攏收回,收到兩眼中間,再下視臍下,守于丹田氣穴。
其他還有諸如常見的雙目垂簾露一條光線(所謂“一線天”)、眼觀鼻、鼻觀臍等,不管何種方法,均不外乎先凝神,將目光凝聚守于一處,合目光、元神之光為一,再將此神光放于臍下丹田氣穴處,忘念寂照,等待真氣發生。
不僅內丹入手功夫要運目,在后面的采藥、運周天、采大藥等程序中也要運目,運用目光和真意,時刻守著真氣,氣之所行,目之所隨,氣行目光也行,氣止目光即止,目光所至,意之所至,目到意到,目光與真意元神始終觀照真氣、引領真氣,神氣相合,丹藥乃成。
總之,運目、眼睛在內丹修煉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運目是其中的重要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