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萍 邰紅紅
耐心傾聽群眾心聲,用心為民做實事,這是王金妹代表的座右銘。作為普陀區宜川路街道趙家花園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王金妹扎根社區十六年,有群眾基礎、有威信,多次被評為“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上海市優秀居委會干部”。擔任普陀區第十三屆、第十五屆人大代表后,她如此形容自己的履職感受:“人大代表的職責就是密切聯系人民群眾,聽取和反映他們的意見和要求,這與我‘小巷總理的身份不謀而合。但是,作為人大代表,我所面對的是整個選區的居民,關注的是整個區域的發展,肩上的責任更重、要管的事情更多。”
秉持這樣的信念,王金妹代表圍繞區域發展建設、群眾關注的急難愁盼提出了許多建議:一份“落實無業老人醫保報銷點”的代表建議,讓無業老人身在社區就能完成報銷流程;一份關于“改造宜川街道老小區地下管網的建議”,從根本上解決了宜川老小區的積水問題;還有小區內增設老年活動室、延長社區公園開放時間、加強小區安全管理等建議……她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樹立起“能想、敢說、會做”的代表形象。
積極反映“腸梗阻”交通頑癥
最近,華陰路“亂哄哄”的交通有了整治的希望,讓王金妹長舒一口氣。原來,作為聚集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等資源的“公共服務一條街”華陰路,周邊有許多居民區出入口、公交車終點站、學校、店鋪,每天早晚高峰時段,經常呈現“腸梗阻”現象,成了王金妹的“心病”。為此,她找來幾位“懂經”的居民開起了小范圍的議事會,提出將華陰路變成由西向東的單行道,同時將洛川路變成由東向西的單行道,從而緩解華陰路的交通壓力。王金妹將這份代表建議提交給區人大常委會,并在列席市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時再次提出。隨后,市、區相關部門派出工作人員到華陰路進行實地查看、了解情況、制定方案,找到了問題解決的方向。
想方設法破解翻越大橋難題
市中心最大的居民區——中遠兩灣城與老宜川社區當中隔著一座五層樓高的交通路立交橋,中遠兩灣城幾萬戶居民飽受翻橋之苦,又無計可施。王金妹挑起了這個“擔子”。經過調研,她先向區人大提交了建造跨橋隧道的書面意見。經技術人員現場勘查,得出的結論是水下管網太復雜,牽涉面太廣,方案不可行。王金妹沒有氣餒,她從淮海路人行天橋兩邊安裝的自動電梯受到了啟發,當場拍下照片,帶著第二方案奔波于各相關部門。經多方協調,在交通路立交橋上加裝無障礙電梯的可行性方案終獲通過,并很快變成了現實,居民們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亮出身份化解群眾矛盾
宜川路華陰路口有個小面館,晚上的夜排檔生意非常“興隆”,濃重的油煙污漬讓居民苦不堪言,居民強烈要求改變業態,但多年來始終協調不成。2015年春節前夕,居民們打算“組團”上訪。得到消息的王金妹立即趕到現場,向上訪的居民承諾:“我是人大代表,你們要相信我!我會協調到底!”王金妹放棄春節休息,先后牽頭召開了十幾次協調會,但由于分歧太大,并未取得什么進展。既要讓居民知道業主的權益,也要讓業主了解居民的難處,王金妹成了苦口婆心的“老娘舅”,幾經努力,終于讓業主簽下了不再從事餐飲行業的承諾書,在場的其他部門負責人也紛紛簽字確認,事情終于圓滿解決。
迎難而上共筑“同心家園”
2016年1月,在普陀區大力推進“同心家園”建設的進程中,趙家花園歷時20年、涉及29戶的占壓煤氣管道違章建筑被有序拆除,再次彰顯了王金妹的強大“氣場”。她說,“代表的作用是下情上達、上情下達,要做通居民工作,讓拆違工作好事做好”。事前,她牽頭召開推進會,請拆違辦和煤氣公司等整治部門“講理”;同時請來居民“道情”,在此基礎上制定了“依法拆違”、“強勢推進”和“為民解憂”相結合的工作方案。拆違進行時,王金妹要照顧年邁的婆婆,要打點滴,還要帶領班子成員與涉及業主逐一面談,少的要上門走訪七八次,多的要跑上十幾、二十次……拆違工作最終順利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