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曉寧
從“一五”到“六五”,回首30年普法工作的輝煌歷程,法治信念潛移默化,法治力量深入人心。然而,在全面依法治國按下“快進鍵”的今天,怎樣才是“七五”普法工作的“正確打開方式”?地方人大常委會作出的“七五”普法決議,如何才能做到“上接天線、下接地氣”?
今年3月至5月,普陀區人大常委會成立專項調研組,赴區司法局、區教育局等部門和石泉街道、桃浦鎮等地調研,了解本區“六五”普法決議執行情況,聽取對開展“七五”普法工作的意見和建議。5月26日下午,區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三十九次會議,書面審議了“六五”普法決議實施情況,并作出《關于普陀區開展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由此,普陀區“七五”普法教育在全市率先拉開帷幕。
把學習宣傳憲法擺在首要位置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決議》指出,“要突出學習宣傳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調研組發現,“六五”普法以來,普陀區始終將深入學習宣傳憲法作為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每年的“12·4”國家憲法日、上海“憲法宣傳周”為契機,多次舉辦憲法學習報告會、講座、知識競賽等活動,并注重樹立普陀普法品牌,如開通“上海普陀司法”官方微博(入圍“2013年全國十大司法行政官方微博”);打造法宣“三寶”——法星寶貝(卡通代言人)、寶集(公益廣告)、寶典(電子書);推出法宣“三微”——“微信”、“微電影”、“微代言”等,推動憲法和相關法律家喻戶曉,不斷掀起普法教育的新高潮。
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
《決議》強調,“堅持把領導干部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作為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的關鍵。”領導干部的法治素養如何,不僅決定著群眾的合法權益能否得到保障,對于全民普法更是具有重要表率作用。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許偉國曾在多次會議上強調,“爭做法治型領導干部,是每一名人大領導干部的必修課。要始終堅持在法治軌道上開展人大的各項工作,每作出一項決策,都要事先搞清楚法定依據是什么。”為更好地審議區人民法院關于本區知識產權保護司法審判工作情況的報告,他曾帶領部分常委會組成人員,到庭旁聽一起涉及知識產權糾紛案件的開庭審理。應區委黨校邀請,他還堅持每年為處級干部進修班、青年干部培訓班就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專題報告。
讓青少年主動“加法律為好友”
青少年朝氣蓬勃,是全社會最富有活力的群體,同時也是普法的重點對象。《決議》要求,“堅持法治教育從青少年抓起”。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頻發,父母痛不欲生,社會扼腕痛惜。一位從事律師工作的代表在調研中表示,青少年的快樂成長,其實少不了名叫“法律”朋友的陪伴。希望在“七五”普法中,少一些“拉橫幅”、“發傳單”、“搞咨詢”,多一些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讓法治教育課更加“有料、有趣、有意義”,只有他們主動“加法律為好友”,才能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誰主管誰負責”+“誰執法誰普法”
普法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但調研組發現,“六五”普法期間,個別單位普法與執法相脫節,普法工作往往由區司法局唱“獨角戲”。然而,隨著思想領域和社會環境等發生的深刻變化,普法工作涉及的面越來越寬,涵蓋的領域越來越廣,越來越需要構建各方面共同參與的大格局,形成共同做好普法工作的合力。為此,《決議》提出,“本區各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都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認真履行普法責任。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建立普法責任清單制度。”
普法是手段,不是目的。每一次成功的法治實踐,都勝過無數次的空談。每一次依法辦案,都是一個推進法治建設的契機。只有做到學用結合、普治并舉,才能收獲“七五”普法的碩果。普陀區人大常委會將充分運用法定監督方式,加強對本區普法工作的監督檢查,確保“七五”普法決議的貫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