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露露
近年來,伴隨著黨對人大工作的新要求、民主法治的新進展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人大代表履職領域越來越廣,越來越深入。青浦區四屆人大常委會積極創新代表工作思路,著力推動鎮人大、街道人大代表聯絡室在基層設立人大代表工作站,以社區、選區為單位,以人大代表為主體,以“有陣地、有制度、有計劃、有記錄”為標準,以定點定時開展聯系選民、接待選民、服務選民及學習交流等集體活動為主要形式,打造代表履職新平臺,實現了代表“零距離”聯系服務選民、群眾,接受監督。
青浦區首家人大代表工作站于2013年11月在夏陽街道創建。2014年12月,區人大常委會在華新鎮召開現場推進會,全面推開人大代表工作站建設。至今,已建立32個代表工作站,遍布全區11個街鎮。
人大代表工作站是鎮人大、街道人大代表聯絡室服務保障代表履職向基層拓展的陣地,按照鎮人大、街道人大代表聯絡室的總體安排開展活動,以所在社區、選區的區人大代表為主體,吸收所在區域的鎮人大代表或邀請所在地的上級人大代表共同參與活動。代表工作站每月或每兩月組織一次集體活動,時間和地點相對固定,面向選民的活動預先在選區內公告。各街鎮人大在實踐中歸納提出了“五制”即代表工作站日常工作制度、代表聯系選民制度、代表接待選民制度、代表學習制度、選民反映情況處理辦法,“四簿”即代表活動考勤登記簿、聯系選民登記簿、選民來訪與接訪登記簿、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登記簿等工作制度和工作要求,使人大代表工作站逐漸走上了規范化的道路。
訪民情以知民心 解民憂以得民心
每逢雙月的15日,夏陽街道的10個人大代表工作站里都會有代表早早到崗,燒好開水,等“客”上門。接待選民時,他們與來訪選民面對面地坐在一起,一邊認真地與選民進行交流,一邊由專人進行記錄。雖然工作站每月只開放一次,但居民不用擔心反映的情況沒著落。接待室里,代表的照片和聯系方式一目了然,接訪詳情還有一本“流水賬”。在這本冊子上,每條接訪內容后,都要寫上跟蹤信息。選民反映事項在街道職權范圍內的,街道馬上就認領了。街道職權之外的,街道人大代表聯絡室會采取分級處理和反饋的方法,交由有關部門研究處理,推進問題解決。自2013年11月至今,夏陽街道10個人大代表工作站共收集選民群眾反映的意見和建議200余條,解決問題近百件。
代表學習“充電器” 代表履職“加油站”
華新鎮人大以代表工作站為主要陣地,確定雙月的第二個周二為代表接待選民日。通過定期開展接待選民以及不定期地舉辦專題講座、座談討論、經驗交流等多種活動形式,給代表“加油、補腦”,不斷提升他們的綜合履職能力。現在,華新鎮的6個人大代表工作站均有“四件寶”。即:代表活動考勤登記簿、聯系選民登記簿、選民來訪與接訪登記簿、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登記簿等。代表的履職情況怎么樣,翻一翻“四簿”就一目了然。無形中也給在同一個工作站活動的代表上了一道“緊箍”,大家都想比一比,看誰做得更好。
給力發展“議事廳” 破解難題“智囊團”
近年來,依托全區32個工作站,代表們就城中村改造、小區物業管理、河道治污、人口管控等內容,提出代表批評、意見和建議近500件,超過一半得到了解決采納。同時代表們就有關問題形成的關于農民建房等方面的專題調研報告,內容詳實充分、言之有據,得到了區委、區政府的重視和肯定,讓代表們的成就感倍增,其履職熱情也越來越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