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翔
截至2015年底,我省已建成3000多個人大代表聯絡站和網上聯絡站,基本解決了“找不到代表”問題。如何有效發揮聯絡站作用,讓“有困難找代表”成為一種常態,讓聯絡站真正走進群眾心里,成了各地聯絡站所面臨的新問題。6年來,臺州市以自己的實踐探索,走出了一條富有自身特色的路子。
2015年11月29日,初冬,天有些陰冷。吃過早飯不久,江云標、江云方兄弟倆就頂著朔風趕到溫嶺市箬橫鎮貫莊村村部。兩人徑直走進村部二樓一間掛著“人大代表聯絡站”的房間,將一面印有“人民代表、情系百姓”字樣的錦旗送到了江根德等人手中。當天,兩兄弟專程送去錦旗,是為了感謝貫莊人大代表聯絡站給他們解決了一道“十年難題”。
人大代表如何在閉會期間發揮作用,如何聯系群眾,臺州市人大代表聯絡站在積極探索。據統計,2015年全市各級人大代表進聯絡站活動17420人次,受理群眾反映的問題3686件,已協調解決問題2464件。
“人大代表聯絡站場地雖不大,作用卻很大,是代表履職的好舞臺。”臺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薛少仙認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最大的優勢是密切聯系人民群眾,而人大代表聯絡站恰恰是閉會期間代表聯系群眾、依法履職的重要平臺,各級人大一定要充分利用好這個平臺。
從1到228,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
2014年8月18日,這是個重要的日子。這一天,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全省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的指導意見》。這意味著,全省各地的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逐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階段,進入全面提速的發展時期。《意見》明確要求:2014年底前基本實現全省各鄉鎮、街道設立人大代表聯絡站的全覆蓋。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在社區、鄉村、片組設立人大代表聯絡站點。
巧的是,正是6年前的8月18日,貫莊人大代表聯絡站正式成立,創臺州首家,領全省前列。創立之初,該聯絡站的名字叫“江根德人大代表工作室”,后在臺州市人大常委會的指導下,更名為“貫莊片人大代表工作站”。
作為臺州首家代表工作站,自運行之日起,它就建起了高標準的運行體系,有完善的代表履職內容,包括定點定時接待服務選民、開展工作監督和法律監督、組織各類代表主題活動等,幾乎與省人大6年后下發的《意見》要求無差。
“有困難找代表,但找代表也有困難怎么辦?之前普通群眾要想找到代表并不容易,更別論通過代表反映問題。”臺州市人大代表、貫莊人大代表聯絡站站長江根德說,成立工作站的初衷,正是希望能在代表與群眾之間搭建一座橋梁,既能讓人大代表有履職和活動的場所,又讓民意有充分反映的渠道。
采訪時,江根德和記者聊起了江家兩兄弟的“十年難題”。2006年,兄弟倆的兩間房屋因市里的工程建設被征用拆遷,江家因不滿“白菜價”的賠償,從此走上了討說法的“長征路”。2015年5月6日,心已疲憊的兄弟倆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來到了當天正在接待選民的貫莊人大代表聯絡站反映問題。江根德受理后,立即著手走訪調研,“僅調查翻閱的各部門對該問題的處理協議、說明、記錄就有十幾份,由此可見問題的復雜性。”
令人欽佩的是,面對盤根錯節的“老大難”,歸屬該聯絡站的各級人大代表沒有知難而退,而是積極履行代表職責,持續監督、推動問題處理。最終,江家兩兄弟在離村不遠的沿海高速公路安置區塊獲得了一塊55平方米可建四層樓的宅基地。按照目前的施工進度,兄弟倆最快明年就能搬進新房。對于這個結果,江家兩兄弟怎能不高興?
事實上,貫莊人大代表聯絡站的成立,不僅開創了臺州市人大代表密切聯系群眾的新模式,更為閉會期間代表如何履職和基層民主建設探索出了一條有效路徑。
貫莊人大代表聯絡站的成功實踐,引得各地人大紛至沓來,學習考察,實踐推廣。不久之后,椒江區三甲街道在3個選區內分別設立了“人大代表之家”和“代表接待站”,臨海市、三門縣等地也紛紛在有條件的鄉鎮、街道創建“代表工作室”。盡管名稱有異,但類似探索在臺州市各地不斷“開花結果”。
2012年,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臺州市在溫嶺召開現場會,進一步向全市推廣溫嶺代表工作站的經驗和做法。至2012年底,溫嶺建成人大代表工作站44個,實現16個鎮(街道)全覆蓋;至2013年底,三門縣在105個選區建立了40個由縣代表任組長、縣鄉(鎮)兩級代表為成員的“人大代表之家”,椒江在全區9個鎮、街道也全部建起了“人大代表之家”。
短短幾年時間,臺州市的人大代表聯絡站立馬呈現燎原之勢。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建成代表聯絡站228個,實現各鄉鎮(街道)站點全覆蓋和各級代表全參與。
痛并快樂著,在磨礪中打造“臺州特色”
毋庸置疑,人大代表聯絡站的出現,為人大代表就近、有序、廣泛開展聯系群眾工作提供了平臺支撐,也為群眾在固定地點以適當的方式向代表反映各種愿望和訴求提供了條件。但作為近幾年才出現的一種新形態,各地的人大代表聯絡站也在摸索中經歷著各種“成長的煩惱”:有的聯絡站制度上墻,活動不少,但代表的參與率不高;有的聯絡站成立數月,卻未被群眾知曉;有的聯絡站代表經常接待選民,受理的問題也很多,但協調督促解決的卻很少……
面對諸多“煩惱”,臺州市各地人大紛紛結合本地實際,想方設法改變現狀,著力打造出具有“臺州特色”的人大代表聯絡站。
椒江三甲街道是臺州市濱海工業新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甲北片區以城郊型農民為主,石柱片區以民企、外來務工人員為主,存在轄區大、外來人口多、問題反映雜等特點。三甲街道聯絡總站站長、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王大軍坦言,聯絡站運行初期,也曾碰到活動針對性不強、代表參與積極性不高、代表對受理事項范圍不明確等問題。
為此,三甲街道人大工委在分析地域和產業特點的基礎上,分別在轄區甲北、三甲(農場)、石柱三個片區和街道代表中心組活動場所設立了4家代表聯絡站(點),并根據專業特長、工作性質和職業特點,將轄區內21名人大代表分組派駐到各個站(點)。同時,除了在公示欄公開人大代表照片信息外,還按片區制作發放了3000張聯系卡,有效保證選民與代表無縫對接。2014年,三甲街道工委和人大代表共收到選民訴求50多條,協調相關部門和村、企解決問題20多件,向街道辦事處和上級部門移交30多件,回復反饋滿意率超過90%。
再回到箬橫江家兩兄弟送錦旗的場景,為什么偏偏發生在11月19日這一天?原來,貫莊人大代表聯絡站根據當地群眾幾十年來形成的每月農歷十八進鎮趕集的習慣,把每個月的選民接待服務日定在了農歷十八,這樣更方便群眾反映問題。其實,除了11月19日是農歷十月十八,貫莊人大代表聯絡站成立的日子——2008年8月18日,聯絡站接待江家兩兄弟的日子——2015年5月6日,也都正是農歷十八。
貫莊代表聯絡站只是溫嶺轄區內各代表聯絡站的一個縮影,為了充分發揮聯絡站作用,溫嶺市人大不斷完善當地聯絡站建設。比如,每家聯絡站配備法律顧問,參與法制宣傳,協助處理有關涉法問題的接待、解答、討論。此外,溫嶺還將參與式預算搬進人大代表聯絡站,已有64個(次)部門預算民主懇談會在聯絡站舉行,使得代表聯絡站作用不斷體現。
其間,其他縣(市、區)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臨海市在代表聯絡站推廣“老娘舅”工作模式,讓人大代表積極參與當地信訪積案清理、社會矛盾化解、民事糾紛調解;玉環縣清港鎮將聯絡站每月接待選民收集的意見、建議及時進行錄入并發布,便于代表提前獲知工作信息,監督工作更有針對性;三門縣海潤街道人大工委把代表聯絡站流動起來,定期深入偏遠村莊,上門聽取群眾意見;三門縣橫渡鎮人大針對全鎮近萬人在寧波經商務工的情況,在寧波建立外出代表聯絡站,安排長期在寧波的2名縣人大代表和5名鎮人大代表負責站點運營,定期接待來訪選民……
與此同時,臺州市人大常委會對各縣(市、區)代表聯絡站的指導也從未停步。2015年5月20日,市人大制定出臺了《臺州市人大代表聯絡站規范化建設的意見》。6月16日,市人大常委會又在省委黨校舉辦了鄉鎮(街道)人大主席(主任)、代表聯絡站站長培訓班。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代表工委主任林冠平提出:“著眼規范、致力創新、上下聯動,使臺州的人大代表聯絡站既能確保規定動作做到位,又能做到自選動作創特色。”
線下網上“兩條腿”,讓未來的路越走越寬
輕點鼠標,打開“浙江人大代表履職服務平臺”,輸入相應的賬號和密碼,進入后臺管理系統,查看選民留言,回復辦理意見。如今,通過人大代表網上聯絡站接待選民,已經成為溫嶺城東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陳駉躍每天的常規工作內容。
作為全省5個網上聯絡示范站之一,城東街道人大代表網上聯絡站上線運行至今已近10個月,成為當地人大代表閉會期間履職、聯系服務群眾的又一平臺。2015 年4月,根據省人大的統一部署,市人大常委會在全市范圍內選取了溫嶺城東街道、三門海游街道等16個基礎條件好、工作開展扎實的代表聯絡站開展網上聯絡站建設試點工作,代表聯絡站開始從“線下”走向“網上”。
“人大搭臺,代表唱戲”,網上聯絡站建好了,不能只是“裝點門面”“拉拉橫幅”,否則易淪為“走過場”。為此,市人大常委會要求各地積極穩步推進網上聯絡站建設,落實專人全天候收集和反饋選民意見建議,與實體代表聯絡站優勢互補。
“以前人大代表只在固定的‘選民接待日才接待選民,現在有了網上聯絡站,我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反映問題。”城東街道樓山村村民陳崇欣喜地說。2015年6月24日,他試著向城東街道人大代表網上聯絡站提交了一份“關于在樓山村開通城市公交和設立公共自行車站點的建議”。沒想到,當天下午2點剛過,他就收到了正式答復意見。更令陳崇意外的是,2個月后,就有施工隊到樓山村修建公交站亭和公共自行車站點。
“自從建立了網上聯絡站,選民有事情,不管白天還是晚上,24小時隨時都可以向我們反映問題。”受理陳崇所提建議的田洋人大代表聯絡站站長朱根福,如此形容網上聯絡站帶來的變化。截至2015年底,臺州市已建成網上聯絡站23個,超額完成省人大“每縣至少一個”的目標。
當然,網上聯絡站試點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共性問題,比如選民上網反映問題的程序還比較多,需先后經過查找進入浙江人大官網、點擊人大代表網上聯絡站、選擇自己所屬的行政區域等五六個步驟才能完成;還有不少網上聯絡站選民知曉率、使用率不高等。
陳駉躍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街道網站層級較低,宣傳力度不夠所致。他相信,只要堅持通過社區公告、媒體發布、與熱門網站合作等途徑進行廣泛宣傳,再加上省市一級進一步優化網絡技術,群眾上網反映訴求更加方便,這些問題都能得到很好地解決。
“推進網上代表聯絡站建設,將是臺州市抓好代表聯絡站建設的另一個著力點。實現線下網上‘兩條腿走路,將使分布在臺州各地聯絡站的近9000名全市五級人大代表的履職路越走越寬敞。”林冠平表示,臺州市將通過兩至三年的努力,實現各實體代表聯絡站全部建有網上代表聯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