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琦 胡鵬 杜瑤 汪夢瑩 袁國凱 王希



摘要:以梁子湖高爾夫俱樂部為例,探究了高爾夫球場植物景觀設計的原則和園林手法的應用,提出了球場的功能需求與生態穩定性應協調統一。旨在以自然的設計手法,創造出功能齊備、結構簡潔、景觀秀美、生態和諧的運動休閑空間。
關鍵詞:高爾夫球場;景觀設計;園林手法應用
中圖分類號:TU98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7000103
1 引言
高爾夫運動在15世紀中葉起源于蘇格蘭,于19世紀末傳入中國,先后在深圳、廣州、上海、北京等地新建球場600多家[1,2]。高爾夫球場的設計離不開草坪、植被、水體和沙坑等基本構成元素[3]。其不僅給競技者提供了滿足運動需要的場地,還提供了優美的園林景觀。筆者以梁子湖高爾夫球場為例,探討高爾夫球場植物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方法以及園林手法的應用。
2 梁子湖高爾夫俱樂部的植物景觀設計
2.1 現狀概況
梁子湖高爾夫球場地處“百湖之市,魚米之鄉”的歷史文化名城湖北鄂州,占地1800畝,坐落于AAAAA級梁子湖國家生態旅游度假區內,球場位于延伸向湖心的半島端部,3面環湖,山丘連綿,起伏有致,被業界譽為“亞洲最美原生態濕地半島高爾夫”。由世界知名球場設計大師尼爾·哈沃斯親自設計,按照國際錦標賽標準打造的繼美國金山之龍球場、日本鳳凰球場、上海佘山國際、云南玉龍雪山之后在華中地區的扛鼎之作。
2.2 設計指導思想
梁子湖球場占地面積大,坐落于半島,3面環湖,身處國家級AAAAA生態旅游度假區,更是肩負著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重任,秉承這一宗旨,梁子湖球場摒棄了精雕玉琢的手法,采用返璞歸真,打造自然、簡約、流暢和壯闊的生態景觀。因此,確定了梁子湖球場的景觀設計原則:
2.2.1 生態性原則
(1)保留原有植被。高爾夫球場多坐落在城鄉結合處[4],占地面積較大,其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不可小覷,因此盡可能多地保留原有植被,既是對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又是對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將爆發生態危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從景觀格局的穩定性看,自然形成的景觀格局相對穩定,且與周圍景觀渾然一體,宛自天開。
(2)適地適樹,應用鄉土樹種。由于高爾夫球場是生態群落結構單一、高度人工化的生態系統,所以需要較頻繁地人為擾動維持系統的穩定[5]。因此,為解決球場生態群落結構單一、高度人工化的問題,在進行球場植物景觀設計時一定要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盡可能多的選用鄉土樹種。一方面,增強群落結構的穩定性,另一方面,凸顯球場的地域風情。
2.2.2 可打性原則
高爾夫球場是以競技為目的特殊城市綠地類型,植物景觀設計必須滿足其競技功能需求。所以植物種類的選擇、栽培位置的設計、樹種搭配、種植距離等都必須考慮對打球的影響。與此同時,盡量選擇常綠樹種能給球場后期的維護降低成本,并減少落葉飄散對球場球手擊球產生影響。
2.2.3 藝術性原則
從整體上看,高爾夫球場集開闊、舒展的景觀于一體,展示出宏大的群體美而并非個體美[6],因此植物景觀設計風格的統一性顯得尤為重要,乃“大同”也;然而,過分工整,不免有失活潑,顯得單調呆板,故要秉承“大同小異”的設計理念,營造不同區域的特色風情[7]。配合球場設計的攻球節奏,有張有弛,有主有次,才是功能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2.3 植物景觀設計
2.3.1 選擇骨干樹種
梁子湖球場選用2個常綠樹種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以及落葉樹種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等3種鄉土樹種,構建了球場常綠-落葉林的基本格局。
2.3.2 區域景觀特色
(1)球道。球道在高爾夫球場中占地面積最大,植物群落最為復雜,植物景觀最為豐富。梁子湖球場在球道(圖1A)中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植被,以天然的針闊混交林為背景,形成天然的隔離帶。高聳的茂密植被與低矮的草坪形成鮮明對比,更顯球場的廣闊;零星點綴的孤賞樹(圖1B),如苦楝(Melia azedarach)更彰顯了球場的空曠與寧靜,與海天相接般的浩淼。
(2)發球臺與果嶺。發球臺與果嶺在高爾夫球場中是每洞的開始與結束,在設計中要求地形起伏相對較小,周圍景觀多是為滿足競技功能服務的。梁子湖球場在統一的景觀設計風格中,注重同中求變,如圖2所示,此果嶺區選擇與骨干樹種形態、葉形、質地等都區別較大的棕櫚(Trachycarpus fortunei)等植物,營造出特有的熱帶風情。
(3)水體。梁子湖球場3面臨水,因此水體的景觀設計是該球場亮點之一。從駁岸的處理方式看,有人工砌石的駁岸(圖3)也有自然式入水駁岸(圖4~6)。砌石的人工駁岸配合球場中的建筑,給人濃郁的自然田園風情;自然式駁岸或配置挺水植物,如荷花(Nelumbo nucifera)、美人蕉(Canna indica)、香蒲(Typha orientalis)、菖蒲(Acorus calamus),或配置浮水植物,如睡蓮(Nymphaea tetragona),或配置沉水植物,如伊樂藻(Elodea canadensis)等,組合設計植物景觀,表現出景觀設計的變化與節奏。
2.4 園林手法應用
(1)主次關系的處理。植物景觀設計講究“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避免流露出人工雕刻之態。突出主體景觀,必須要有明確的骨干樹種起到統一全局的作用;景觀和諧的同時,力求做到“大同小異”,應用不同植物組合配置,形成千變萬化的景觀,給人豐富藝術感。
(2)季相變化。植物之美在于四時,四時之景各不相同。在突出某一季景觀的同時,應兼具其他三季的景色。比如,觀花、觀果、觀葉植物在選擇時主要突出其開花、結果、葉色變化的季節,與此同時,還需考慮其他季節該植物的形態、葉色等與周圍景觀的搭配、協調以及是否滿足功能需要等因素。
(3)圍合空間的應用。植物圍合的空間具有季節性,如落葉植物到秋冬季節可稱為半開放空間,春夏則形成封閉性空間。比如在發球臺,考慮夏季遮陽功能可選用樹形開展的樹種,考慮冬季草坪生長需要更多陽光,綜上可選擇樹形開展的落葉樹種。植物圍合的空間還可形成視線屏蔽或隔離。當兩個球道相距較近時,可選用常綠灌木做綠籬,一方面遮擋視線,營造景觀的跌宕起伏,另一方面發揮著安全保護功能。
(4)林緣線和林冠線的處理。林緣線與林冠線能充分體現球場高低起伏的變化韻律,前后錯落的排列方式,互為背景,相互襯托,若隱若現,更顯球場的景深。
3 結語
高爾夫球場是一種特殊的城市綠化類型,其風景園林景觀效果和藝術水平的高低,取決于園林植物的選擇與配置且兼具競技功能與生態穩定的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鄉土樹種、以常綠樹種為主等選擇原則是進行球場景觀配置的首要因素;靈活應用主次關系、季相美、空間圍合關系等造景手法是進行增強造景效果的常用手法。旨在創造出自然、和諧、生態的球場景觀。
參考文獻:
[1]Tanner R A,Gange A C.Effects of golf courses on local biodiversity[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5,71(2):137~146.
[2]尹世昌.我國禁止建設高爾夫球場7年間仍建成400多家[N].人民日報,2011-06-20(18).
[3]格雷夫斯·科尼什.高爾夫球場設計[M]. 杜鵬飛,李蕊芳,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4]袁華瑩,韓烈保.從土地資源看高爾夫的發展[J].草業科學,2006,23(4):105~110.
[5]牛來春,陳 賢,車偉光.地被植物與高爾夫球場景觀綠化[J].北方園藝,2008(1):115~117.
[6]武小慧.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紀念區植物景觀配置賞析[J].中國園林,2004(5):46~47.
[7]林 箐,王向榮.地域特征與風景形式[J].中國園林,2005(6):16~24.
Abstract: The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the utilization of plants in landscape design of golf course was studied by taking Liangzi Lake Golf Course for example. It showed that in order to create a sport and relax space with the full function, golf course should be well coordinated with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le the simple structure, pretty view and harmonious ecology were all important in plants landscape design by using the natural express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Key words: golf course; plant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expre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