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仁雅 覃素云


摘要:以廣西某林場12年生灰木蓮人工林為研究對象,通過樹干解析,找出了灰木蓮人工林材積的生長規律,研究結果表明:灰木蓮人工林林分蓄積的總生長量和平均生長量隨著樹齡的增加單調遞增,當樹齡達到12 年時林分蓄積總生長量和平均生長量分別達到最大值,其值分別為170.10 m3/hm2和14.17 m3;灰木蓮人工林林分蓄積的連年生長量曲線隨著樹齡的增長先呈上升后下降。
關鍵詞:灰木蓮;人工林;生長規律;廣西
中圖分類號:S7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7010202
1 引言
灰木蓮(Manglietia glauca)是木蘭科木蓮屬常綠喬木,原產越南、印度尼西亞、瓜哇等地,適生于南亞熱帶地區。灰木蓮生長速度快、樹干通直,花大而潔白芳香,材質很好,是良好的園林綠化和用材樹種。從20世紀60年代起我國的云南、廣東、福建及廣西等省陸續從越南引種栽培,其適應性較強,生長狀況良好[1]。
2 試驗區的基本概況
試驗地位于廣西某林場,海拔300~600 m,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地貌類型以低山為主,土壤為砂頁巖發育而成的黃壤和紅壤,林地大部分土壤厚度80~110 cm,部分林地可達150 cm,其中表土層約15~25 cm,土壤質地為壤土或輕壤土,結構較疏松,pH值4.35~4.77。
試驗地前作為杉木純林,于2002年秋季皆伐后進行人工整地,定點挖坎,規格為300 cm×30 cm×30 cm。2003年4月選用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灰木蓮輕基質苗進行人工造林,造林密度1665株/hm2,株行距2 m×3 m。2015年11月調查時12 年生灰木蓮林分保留密度為1250株/hm2,林分平均樹高16.8 m,平均胸徑(去皮)15.6 cm。林下灌木主要有鴨腳木、鹽膚木、桃金娘等,草本植物主要有懸鉤子、五節芒等。枯落物層厚度約2 cm。
3 研究方法
于2015年10月,選擇海拔、坡向、坡位等立地條件基本相同、生長中等的灰木蓮人工林林分,分別設置3個標準樣地,每個樣地的規格為30 m×20 m。樣地選定后,用紅油漆對林木進行噴漆編號,對樣地內的林木進行每木檢尺,用胸徑尺測定胸徑,用測高器測定樹高[2]。測定后,將數據輸入計算機進行統計分析,進而計算出林分的平均樹高和平均胸徑。然后在每塊樣地內選取1株代表林分生長狀況的平均木,一共3株,分別編號為平均木Ⅰ、平均木Ⅱ和平均木Ⅲ。將平均木伐倒后,采用樹干解析法,以2 m為區分段,分別在根頸、1 m、1.3 m、3 m、5 m、7 m、9 m、11 m、13 m、15 m和16 m(梢頭)處分別截取約5 cm厚的圓盤,共11個圓盤。通過儀器測量,記錄好相應的數據,再利用計算機計算出林分的蓄積、連年生長量和平均生長量。
4 結果與分析
4.1 林分蓄積總生長量
由圖1可以看出,12年生灰木蓮人工林林分蓄積的總生長量隨著樹齡的增加單調遞增,林分蓄積的總生長量與樹齡成正相關的關系。當樹齡達到12年時林分蓄積總生長量為170.10 m3/hm2。
4.2 林分蓄積連年生長量
由圖2可以看出,12年灰木蓮人工林林分蓄積的連年生長量曲線隨著樹齡的增長先是上升后下降,因為灰木蓮的主伐年齡是20年,到12年時下降不是很明顯,但仍可以看出,連年生長曲線存在一個峰值,峰值出現在造林后第9年,最大蓄積連年生長量可達22.60 m3,在0~9年時段蓄積連年生長量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在9~12年時間的總體出現隨著樹齡的繼續增加而減少。蓄積的生長高峰期要比樹高、胸徑生長高峰期要晚5年左右。
4.3 林分蓄積平均生長量
由圖3可以看出,12年生灰木蓮人工林林分蓄積的平均生長量在0~12年期間都是隨著樹齡的增長而呈現平緩單調遞增的狀況,當樹齡達到12年時林分蓄積的平均生長量達到最大值14.17 m3。
5 結論
灰木蓮人工林林分蓄積的總生長量和平均生長量隨著樹齡的增加單調遞增,林分蓄積的總生長量和平均生長量與樹齡成正相關的關系[3]。當樹齡達到12年時林分蓄積總生長量和平均生長量分別達到最大值,其值分別為170.10 m3/hm2和14.17 m3。而灰木蓮人工林林分蓄積的連年生長量曲線隨著樹齡的增長先是上升后下降,在0~9年時段蓄積連年生長量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在9~12年時間的總體出現隨著樹齡的繼續增加而減少。
由于灰木蓮生長受氣候、環境條件、林分密度及其他管理措施等影響,加上其成熟期一般需要20年以上[4],試驗研究的12年生灰木蓮人工林還處于速生階段,因此,要全面評價該研究區域灰木蓮人工林生長規律和生物生產力水平,還有待進一步的調研。
參考文獻:
[1]楊耀海,劉明義,常森有.灰木蓮引種栽培試驗研究[J].西南林學院學報,2017,27(3):29~32.
[2]張運宏,戴瑞坤,歐世坤.灰木蓮等6種闊葉樹種的早期生長表現[J].廣東林業科技,2004,20(1):43~46.
[3]林 捷,葉功富,沈德炎,等.灰木蓮和子京在閩南山地的引種表現[J].林業科技開發,2004,18(1):18~20.
[4]曾 冀,盧立華,賈宏炎.灰木蓮生物學特性及引種栽培[J].林業實用技術,2010,53(10):20~2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breakout for 12 years in guangxi state-owned forest farms manglietia plantation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tree trunks, find out the ash of manglietia plantation volume growth ru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otalstand volumeand average growthof Manglietia plantation forestmonotonically increasedwith the increase of tree age.when old reaches 12 years stand to accumulate the total increment and average growth rate reached maximum value, the values of 170.10 m3/hm-2 and 14.17 m3. Year after year and grey manglietia plantation forest stand volume increment in a curve as the growth of the old first rise then fall.
Key words: Manglietia glauca; plantation; growth ru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