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燕
摘要:指出了板栗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脂肪、糖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是我國群眾十分喜歡的一種食物。其種植過程中應加強栽培管理,同時加強對病蟲害的預防,從而提高板栗的產量與質量。基于此,對板栗種植過程中的管理措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板栗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種植技術
中圖分類號:S6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7014002
1 板栗的基本特征
板栗俗稱栗子,栗果除生食、炒食、煮食外,還可加工成罐頭、栗脯、栗粉、栗子羹等。板栗有補腎益氣,止血化瘀等藥用價值。花、果殼、殼斗、樹皮及根均可入藥,具消腫解毒之功效。板栗嫁接之后3~4年就可以開始結果,7~8年進入盛果期,板栗植株的經濟壽命是60~80年,結果期可維持100年以上。板栗為喜光樹種,要求日照充足,日照時數在6 h以上,開花時外界的溫度需要滿足17~25 ℃。8~9月果實增大期平均氣溫需20 ℃,如果溫度過低,則會影響到板栗的產量與口感。
2 板栗種植過程中的管理
板栗種植地區的選擇是板栗種植的一個重要內容,應根據園區的地形、地貌、土壤等情況,進行相應地整改,使得板栗種植地區的水分以及肥力能夠滿足生產需求。另外,在板栗種植過程中,應該要加強管理,注意枝葉修剪,板栗種植過程中的水肥能力等,從而使得板栗的質量得到保障。在板栗的種植過程中,還應該要注意控制板栗的密度和板栗苗木的種植方式。
2.1 定植
在板栗栽培過程中要進行合理地選苗,一般選擇1~2年生、直徑0.8 cm以上、無病蟲害和較大機械損傷的健壯實生苗。在種植的過程中,要對板栗的密度以及行距進行控制,一般來講,植株的行距為3 m×4 m,每畝大約種植56株左右,隨著樹木的不斷生長,為了控制樹木之間的行距,還可以逐漸去掉一些老化或者病害的樹木,一般實行隔行去行的方式,為板栗的生長提供充足的空間。板栗栽種的最佳時期要根據不同的種類而定,比如某地的板栗種植的最佳時期是大寒與小寒時期,所以在種植的過程中要選準時期進行栽種,對土壤進行澆水,直到澆透為止,然后在上面覆蓋一定量的土壤,一年生的板栗苗木其覆蓋厚度不能超過原土印的10 cm,2年生的苗木其覆蓋土的厚度不能超過原土印20 cm。
2.2 栽培管理
2.2.1 園地和土壤管理
我國是適宜板栗生長的地區,板栗苗木性強健,易于栽培,但需要選對土地,才能提高產量和質量。板栗喜歡比較深厚肥沃的土壤,保水能力要強,但是不能蓄水,由于板栗喜陽,因此在選擇園區的時候,最好是選擇向陽的地區,使得板栗生長過程中的陽光需求能夠滿足。年平均溫度10.5~21.8 ℃均適宜,絕對最高溫度不超過41.6 ℃,絕對最低溫度不低于-24.5 ℃。如果是秋冬季節栽種的樹木,其苗木不能整夜暴露在空氣中,以免幼樹的根部受凍,影響其發育和生長。如果是春季栽植的樹木,則應該在其表面覆蓋地膜,以增溫保濕的目的,促苗生長發育,提高成活率。另外,園區的水分管理也是一個重要的內容。如果園區本身是缺水的,則可以通過一些外部保護措施來蓄水,比如在樹盤覆蓋柴草或挖坑蓄水來解決;如果土壤的土質比較粘重,則可加砂石土及多施有機肥來改良。板栗對濕度的適應性較強,一般在年降水量1000 mm以上,年降水量500~2000 mm均可栽培。在選擇合適的園地進行種植之后,要加強對種植區域的土壤管理。板栗種植過程中,應該隨時加強對土壤的管理,土壤的透氣性要好,而且土體中不能積水,土壤的營養應該均衡,其重金屬的含量不能超標,是板栗對土壤的基本要求。板栗適合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不高的砂壤土上生長,在日常栽培過程中,也要隨時加強土壤管理,比如除草和松土的過程。板栗栽種之后要及時檢查,發現缺株,立即補植,如果在板栗種植之后遇到了干旱的天氣,則必須及時進行澆水,對于苗木的根部出現松動的,要及時用腳將土踏實,并且可以適當地添加一些土壤,以穩定板栗苗木。
2.2.2 水肥管理
任何一種作物在生長的過程中都不能離開水和肥,尤其是對于板栗苗木而言,只有充足的水分和肥料,才能促進板栗的快速生長。對于板栗幼樹,除定植時施用較多的長效基肥外,還可以等到板栗成活之后追施速效性肥料,以滿足板栗苗木生長的需要。對板栗種植地區進行施肥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基肥,一種是追肥。基肥應該以土雜肥為主,對土壤的活性進行改良,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可以為板栗樹提供更加全面的營養元素。比如農家肥,就可以作為基肥使用,能夠為板栗樹的生長提供一些必要的營養,而且比化肥的安全性更高。施基肥的時候每一株用腐熟廄肥25~30 kg與表土拌和回填,然后,每穴施鈣鎂磷肥0.5 kg,與土壤拌和。在板栗苗木生長的過程中還應該追肥,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配合磷、鉀肥,施用追肥的時間以及肥料的種類都是不相同的,一般來講,在春季最開始栽種的時候,可以對每株果樹追施0.3~0.5 kg尿素,在盛果期時,可以給每株樹追施2 kg尿素。而在夏季,追肥一般是7月下旬至8月中旬施用,夏季施用追肥時最好施用速效的氮肥和磷肥,可以使果粒不斷增大,果肉更加飽滿。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在哪個季節加施追肥,施肥結束之后都應該充分的澆水,及時蓋土,使得肥效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確保板栗苗木生長過程中的肥料需求。施肥的方法也有很多種,比如在坑內進行施肥,還有在根外追肥,根外的追肥一年可進行多次,但是有兩次重點時期必須要做好,第一次是早春枝條基部葉在剛開展由黃變綠時,可以噴施0.3%~0.5%尿素加0.3%~0.5%硼砂,使得葉片的光合作用更強,促進花的形成。第二次是在采收前的一個月或者半個月內,噴2次0.1%的磷酸二氫鉀,目的是為了提高光合作用的效能,使得營養物質向果實內轉移,增加單粒果實的重量。
2.2.3 合理修剪
板栗苗木生長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枝繁葉茂的現象,如果任由其生長,則會使得板栗的質量受到影響,尤其是板栗苗木在幼齡期,其樹冠成型的速度比較慢,如果到了板栗苗木的生長晚期,則樹冠的負載能力會降低,就會導致整個樹體都出現通透性差的問題,使得板栗苗木的病蟲害越來越多,板栗的品質不好。因此,在板栗種植過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過程就是要進行及時地整形修剪。在修剪的過程中,應該要注重時間和方法,休眠期修剪從落葉后到翌年春季芽萌動前進行,以1~2月為適宜。修剪后的病蟲枝應及時清理。需要注意的是,每年都應該要進行修剪工作。
2.3 病蟲害的防治
板栗種植過程中,病蟲害是危害其產量和質量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加強對病蟲害的預防。加強病蟲害的防治,一方面可以通過選用抗病品種以及種植管理,來提高板栗自身的抗病性,根據板栗生態區劃指標,在適宜區選擇優良品種發展無公害板栗生產,特別注意選擇有較強抗病性、抗逆性的品種。栗園間作和生草,以改善栗園的生態環境,使得板栗自身的抗病蟲害能力得到提升。其次,加強對藥物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利用。對于一些比較常見的病蟲害,依舊要采用藥物防治的方法,用噴霧機噴藥,應選用噴霧式噴頭,可減少農藥用量,又能使藥液噴得均勻不浪費,而用噴柱式噴槍,則藥液用量大,浪費也多。板栗樹生長過程中,真正影響板栗生長、結果的主要病蟲害只有:板栗紅蜘蛛、木撩尺蠖、栗透羽、栗紅斑點病等,對于不同的病蟲害,其防治方式也不相同。比如對于板栗紅蜘蛛而言,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蟲害,通常在每年的4月底5月初開始發病,一直要持續到8月份,可以采用乳油制劑來代替傳統的涂干方法,比如40%樂果乳油1000倍液,大克螨乳油1500倍液,5%來福靈乳油1500倍液配制;或者40%氧樂吡乳油1500倍液,蟲數乳油2000倍液,20%來掃利乳油3000倍液配制溶液。可以用于噴灑在板栗樹上,在發生紅蜘蛛蟲害時用兩次,比如在5月和6月下旬分別噴施1次,可以實現有效地控制。在比如板栗的干枯病,這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可以在每年的4月上旬以及6月下旬時期,刮去病斑樹皮,各涂1次碳酸鈉10倍液,或者涂刷50%多菌靈或50%托布津400~500倍液、或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基本可以實現干枯病的治愈。對于栗紅蜘蛛蟲害而言,基本發生于每年的4月下旬或者5月中旬,5月中旬7月上旬是最嚴重的時期。在不同時期采用的藥物是不同的,比如發生初期可以噴施三氯殺螨醇800~1000倍液,或40%樂果1000倍液。5月上中旬以藥劑涂樹干,當藥劑干后應該要用塑料薄膜進行包扎。
同時,要逐步加強生物防治手段的應用,天敵對板栗害蟲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當害蟲未達到防治指標時,可以不用進行藥物防治,而是借助板栗害蟲的天敵進行綠色防治。比如可由栗降蚧的天敵黑緣紅瓢蟲來控制其蟲口數量,避免害蟲擴大暴發成災,可以利用黑土峰控制金龜子,中華長尾峰、跳小峰控制栗癭蜂等,這種生物防治措施可以實現蟲害的防治,同時降低對板栗的危害。
3 結語
板栗是我國群眾生活中的重要堅果品,在板栗種植過程中,應該要積極加強對種植栽培技術的管理,加強對土壤的選擇和管理,同時在板栗生長過程中加強水肥管理,使得板栗生長過程中所需的營養可以得到滿足。另外,在種植的過程中應該要盡量加強對各種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應用,減少病蟲害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郭愛花,陳 鈺.板栗栽培管理及病蟲害防治[J].天津農業科學,2009(10).
[2]葛勤像.板栗栽培管理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14).
[3]黃載文.論板栗栽培及管理技術的應用[J].科學種養,2015(8).
[4]程永強.石 軍.淺談極栗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應用[J].綠色科技,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