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瓊芳
摘要:指出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越來越高,森林作為大自然最寶貴的資源之一,更是備受重視。水源保護區滇源鎮目前林業建設過程中仍舊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整體生態環境系統建設。鑒于此,從營林綠化工作的意義入手,詳細闡述了水源保護區滇源鎮營林綠化工作的現實困境,并提出了解決措施,以期為林業相關工作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林業建設;營林綠化;對策;滇源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7014402
1 引言
隨著社會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林業在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顯現,人們已經開始意識到林業營林綠化工作的重要意義,并已經著手從資金和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推動林業發展。目前水源保護區滇源鎮的營林綠化工作已經收獲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其中仍有很多問題存在,處于關鍵時期的林業發展,明晰營林綠化工作意義,完善營林綠化工作制度和規范,并積極推動政策落地已迫在眉睫。
2 營林綠化工作的意義
營林綠化對于生態環境保護和林業發展均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第一,水源保護區滇源鎮是典型的農業鄉鎮,群眾的生活用柴問題基本上還沒得到解決,全鎮有3萬多人的農業人口,用電、煤、汽來取代的農戶僅占30%左右,農業生產方式落后,刀耕火種,毀林開墾,更加速了森林植被的減少,從而導致了水土流失加劇的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直接威脅著該地區的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從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上看,恢復森林植被,改善生態環境,治理水土流失已刻不容緩。第二,營林綠化可以防風固沙。沙塵暴會埋葬田園,覆蓋城市,人類的很多文明遺址都遭遇了沙土淹沒,而樹木則可以有效對抗狂風黃沙。實踐證明,有序排列的樹林可以將風沙有效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并可將風速降低30%以上,能夠有效阻擋強風沙的破壞。第三,營林綠化可以提高林業綜合效益。尤其水源保護區滇源鎮屬于松華壩水資源保護區,承擔著昆明十幾萬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營林綠化工作的開展尤為關鍵和重要。水源保護區滇源鎮林業資源豐富,初級產品產量大,但產值不高,考慮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原輔材生產配套和運輸等條件,水源保護區滇源鎮具有高、精、細產品研發與生產加工的優勢和潛力。
3 營林綠化工作的問題
(1)林木良種基地的建設總體滯后,樹木品種單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科技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各個領域都在重視先進技術的引入,然而在林業營林綠化建設工作中,高新技術的應用卻比較少見。除了會對一些新物種進行轉基因培育、嫁接,很多樹木依舊沿用傳統種植培育方法,加之人為的破壞,很多以往常見的樹木品種也開始消失,長此以往,將導致我國林木良種基地的建設總體滯后,樹木品種單一,與現代城市的綠化要求相脫節。
(2)營林綠化建設的投入與產出失衡。在營林綠化工作中會產生很多不良現象,例如,盡管林業站人員都全力以赴進行了技術上的指導,也還有部分老百姓為了方便上山,盡然把袋苗的營養土及營養袋去掉,帶裸根苗上山;有地塊栽種時就沒有去掉營養袋,以上的移栽過程不僅不符合移栽的規格要求,并且勢必還會使造林質量降低,使得工作投入成本巨大,最終產出數量和品質卻不理想,這些因素都將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使得營林綠化建設的投入與產出失衡。
(3)對營林綠化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受我國傳統國情和經濟影響,一些工作者始終將林業工作重點集中在如何采伐上,忽視了林木撫育工作的重要性,此外,林木撫育工作者福利待遇始終較低,這也大大影響了其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尤其是在小樹苗撫育工作方面,通常對于工作者技術要求極高,且撫育周期長,規范要求多,使得許多工作者不愿參與,造林工作氛圍較差。
4 營林綠化工作的對策
(1) 提高重視,明確營林綠化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定位。營林綠化建設是社會經濟建設的重要環節,從一定程度上來講,營林綠化建設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進程,因此,政府和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發揮帶頭、監督和引導示范作用,將營林綠化工作逐漸深入,發動全民開展營林綠化工作。此外,還要爭取更多的項目,綠化水源保護區滇源的荒山荒地以及建設綠色經濟強省為目標,把水源保護區滇源鎮建成真正的綠色生態環保鎮。
(2)做好資金支持,推動營林綠化建設。資金是開展營林綠化工作的前提保障,然而,在現實工作中,由于國家及相關部門投入有限,大大阻礙了林業工作進程。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其一,在爭取到國家政府機關審批的前提下,林業部門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合理選擇林木品種,加強經濟林培育,挑選短周期速生的小徑纖維材林分培育,在培育前就做好銷售規劃,并向林業產品深加工層次發展,創造額外收入;其二,政府要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同時加強輿論宣傳,提高公民的責任感和榮譽感,發動社會多方面力量來積累資金,確保資金儲可以滿足園林綠化后期養護的需求,以提高營林綠化管理的實際水平。至2016年,水源保護區滇源街道辦列入國家級和省級公益林279666畝,其中國家級公益林129652畝,省級公益林150014畝。對冷水河11718.272畝永久性生態林及碳匯造林進行了扶育割灌管理。
(3)提升造林數量與質量,構筑雙向平衡的生產模式。在實踐工作中,除了增加人力和財力投入,還要重視高新科技手段的開發與應用。首先,林業部門要重視人才培養,提高相關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和學術應用水平,定期組織培訓學習,掌握先進技術,提高造林數量和質量,逐步轉變營林綠化技術水平低下、良種基地的建設滯后的狀況;其次,加強管理,明確相關工作者營林思想,切實改變重造輕管現象,鞏固造林成果,逐步平衡營林綠化建設的投入與產出。
(4)深化林業產權制度改革。林業產權制度是林業生產關系的核心,是各項林業政策的基石。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我國逐漸豐富完善了林業產權制度,但目前林業產權制度仍舊不夠科學規范。對此,現階段應在確保國家和集體的所有權不改變的條件下,把握制度改革試點的機會適時推進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分離林地或宜林地的所有權與使用權,將使用權分配給一些更善于經營的主體,建立起投資者、經營者、管理者多元化、責權利相統一的新機制。給予林權人合法權益,并發放林權證,使得林權人發揮主人翁地位作用,調動護林造林的積極性,為制度改革增進動力。
5 結論
林木資源是人類最寶貴的自然財富,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珍愛自然,在享受大自然恩澤的同時,應懂得回報與付出,節制開采、積極撫育,通過多方面努力切實提高水源保護區滇源鎮營地綠化的管理水平,實現自然資源及社會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曉娜.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效益評價及模式選擇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2.
[2]白 雪.淺析林業可持續發展建設中的營林綠化工作[J].生物技術世界, 2015(2) .
[3]李 軍,于言潔.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營林管理措施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 2014(18) .
[4]倪曉君.我國林業營林綠化現存問題與對策[J].現代營銷(學苑版), 2013(11) .
[5]劉雪婷.我國水資源保護立法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