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印刷與傳統印刷終于要站在同一個陣線上了,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看出這一不可阻擋的趨勢:
1.Drupa 2016上,傳統印刷設備廠商和數字印刷廠商紛紛握手,這不僅僅是技術的合作,其實更深層次的合作是因為客戶資源的共享。
2.國內的數字印刷加工中心和商務短版印刷中心逐漸趨于—體。
這個趨勢對于印刷行業來說是好消息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想想互聯網剛剛興起的那幾年,印刷人談網色變,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大家終于心里有譜了,互聯網的確會消滅一些東西,但也帶來了印刷的發展新契機,比如這幾年網絡印刷的新概念如火如荼也是基于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基礎上的。
數字印刷剛興起時,傳統印刷人也很驚恐,但在幾年的探索和發展下,發現大家其實是一家人,經過幾年的磨合,反倒是誰也離不開誰了。
作為印刷人的一員,我們印后設備的開發商在這樣的環境中應如何順應這樣的發展趨勢,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深思的問題。
1.順應互聯網。我們在做產品技術平臺長遠規劃時,就考慮了嵌入互聯網接口。舉例說明,我們德默的產品未來可以實現互聯網遠程監控,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安裝在世界各地的設備的情況,向客戶通報相關運行信息,在有必要的情況下進行設備軟件維護與升級等。
2.適用JDF。只有在這個統一的平臺下,才能實現從印前發起的作業印后進行自動識別加工,數字印刷成本與傳統印刷越接近,這個需求將會越突出,大量的個性化訂單,若依靠人員進行跟進是絕對不可想象的。現階段,德默的產品采用了條碼的方式來實現前后自動對接。但是,未來基于JDF的平臺,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3.在設備功能上,既要適用數字印刷的流程,也要適用傳統印刷的流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會在一個加工車間里存在膠印機與數字打印機分工合作,印后的加工設備就必須實現與膠印活件的對接,同時也要能夠加工數字打印機的活件。
4.設備性能上也應如此,既要滿足數字印刷的短平快要求,調試簡單、使用靈活、立等可取;也要滿足傳統印刷的活件特點,速度快、設備耐用、適應連續運轉。
5.在線、離線都能靈活應對,不同的活件有不同特點和要求,兩種對接方式都要能適應,才能滿足印廠不同活件的工藝要求。
這既給我們印后人提出了挑戰,也給我們帶來了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