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磊 李宏濤 張華征
為更好地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2016年6月16日,時代報告全體黨員前往駐馬店確山竹溝紅色革命根據地學習。
“烏云之中見青天,竹溝就是小延安,一聲號令震破天,千軍萬馬上前線。”抗戰時期, 竹溝在中原,就像延安在全國一樣,起著舉足輕重的關鍵作用。
在中原局的領導下,竹溝承擔著黨中央、中原局向中原各地輸送干部、物資經費以及交通聯絡等干線樞紐作用,成為鄂、豫、皖、蘇等數省的革命根據地,與陜北延安遙相呼應,如一面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指引著人們不斷向前。
竹溝的樞紐地位以及對革命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引起了反共勢力的極端仇恨。1939年11月11日,震驚中外的“確山慘案”就發生在竹溝這塊英雄的熱土上。竹溝遭到反共頑固派的重兵突襲,在寡不敵眾的形勢下,新四軍干部、戰士、傷病員、家屬以及當地革命群眾200余人英勇犧牲,竹溝慘案成為國民黨第一次反共高潮的前奏。
然而,不屈不撓的竹溝軍民,在黨的領導下繼續戰斗,直到取得最終的勝利。從這里,先后走出了兩任國家主席、4位副國級領導、60多位省部級領導、100多位將軍以及200多位地、市、師級以上領導干部,劉少奇、李先念、彭雪楓、張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里工作和戰斗過。
解放后,革命活動舊址的保護工作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重視。1956年8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在河南省確山縣竹溝鎮原中共中央中原局舊址所在地,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建成。紀念館與竹溝革命烈士陵園相距3公里,位于確山縣竹溝鎮的竹賢街上。在中原局舊址的基礎上,1958年開館的竹溝革命紀念館,館名由周恩來總理親筆題書。歷經多年的不斷改建,紀念館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個集愛國主義教育、國防軍事、生態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旅游景區;2005年3月 ,被中共中央辦公廳公布為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
在竹溝革命紀念館,中原局五位偉人像英姿颯爽地矗立在紀念館院落中央,以及竹溝革命斗爭史相關的各類展廳里,史料豐富繽紛多彩,全面、準確地反映了竹溝革命根據地形成的過程和抗戰時期中共中央中原局在竹溝領導中原人民發揮的重要歷史作用。在認真聆聽解說員講解革命先烈在血與火的年代、經受生與死的考驗開展革命、艱苦卓絕浴血奮戰的歷史報告后,時代報告黨支部的全體黨員被革命先烈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和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震撼著、激勵著。
經過這次紅色旅程教育,全體黨員對黨的歷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對黨的傳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習總書記提出的“以良好的黨風帶動政風、民風,真正贏得群眾信任和擁護”這一理論的歷史意義,增強了黨員為黨工作、為民服務的使命感和自覺性,也進一步推動了“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在黨支部的扎實開展,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