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峰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傳統的“題海戰術”已經不能適應當前高三數學復習課程教學,如何提高高三數學總復習的效率和質量是當前數學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在多年數學教學中發現,在總復習課堂教學設計中運用引導教學,將學生置于具有教學案例和情境中,使學生成為學習的探索者,在減輕復習壓力的情況下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數學 引導教學 復習階段
一、引導探究教學
1.理論復習中的引導教學
高三數學總復習中的理論知識復習主要按照課本上的基礎知識點順序,將教材知識點構建成完整的知識系統網絡,并將基礎知識點進行延伸和擴展,扎實學生的數學理論基礎。課堂設計上,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自主回憶本節課的數學理論知識,再以提問的方式找出學生對概念知識的遺忘點和模糊點,將學生沒有掌握的重點知識作為探究的問題。實質上,理論復習課首先由學生自己創設問題情境,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并開展探索,問題情境的創設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復習興趣。教學中要加強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融合,運用生活中的素材作為情境,培養學生研究學習的觀念和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使學生學會運用理論聯系實際解決應用型試題。與生活實際相互聯系的課堂情境和探究活動,能夠鍛煉學生根據實際背景總結數量關系的能力,將這種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轉化為考試中的解題能力,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理論知識的水平。
2.試卷講評中的引導教學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這就要求教師不論在任何教學課堂中都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引導學生進入具體的教學情境中。數學試卷講評課主要是講解高三學生在測試中的錯題和難題,因此教師在課堂設計中要將不同類型的錯題、難題進行歸類,總結出可以采用同一種解題思路的數學題,一道有價值的題目不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這樣在課堂上就能夠吸引學生專注的研究重點試題,并在試卷講評中培養學生的解題技巧。
3.專題復習中的引導教學
數學專題復習課上,將本身能夠體現出一系列數學知識點、有助于提高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開放性試題引入教學課堂上,將這類型的數學開放試題作為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的主題,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融會貫通,數學水平較低的學生在探索中系統地鞏固所學基礎知識,而水平較高的學生通過探究試題發散數學思維,提高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靈活性和解決靈活性考試試題的能力。近些年來,數學教育中提倡注重數學史的作用,數學史的了解和學習也是提高高中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途徑,有利于在高三學生中形成良好的數學氛圍。因此,教師要在數學專題復習課堂上發揮數學史的作用,可以將與數學試題相關的某一數學史作為課堂的引子,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到這道數學題所運用理論知識的來龍去脈,真正理解理論知識在數學解題中的運用。
二、解題思路和方法
高三數學總復習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學后反思,不僅要反思在解題和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還要引導學生學會從錯誤中總結解題思路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上采取變式訓練的方法,將數學公式、定理等進行改變,合理利用構造的一系列變式解決數學題目,變現數學知識產生及發展的過程,突破原有數學解題思維的障礙,形成新的數學思維訓練教學模式。首先,采用一題多變的講解方法,以一道數學母題演變出許多道子題目,教師在開展數學解題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程度將一道經典易錯的數學題目改變其條件或結論,演變成具有不同解題思路和方法的數學題,鍛煉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題目,通過對改變的數學題目的聯系,提高學生的思維深度。其次,采用一題多解的講解方法,一題多解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在解題中注重各項條件的聯系和運用,避免因思維受限而造成解題過程中拘泥于某一種方法上,造成解題思路狹窄。最后,采用多題歸一的講解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變化的數學題目中探索出本質規律,在以后的解題中能夠通過題干看出解題的關鍵。縱觀高中數學試題,我們可以看出數學試題不論怎么變,最考查的都是數學基本理論概念知識以及數學通法,只是在原有數學規律和常規解題模式上進行變換。
三、結語
總之,在高三數學總復習課堂中積極創建問題情境、探究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熱情,并采用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歸一的引導探究,不斷提高數學復習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周文英.高三數學總復習中的引導探究[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9,(02):110-112.
[2]張莉.對高三數學總復習教學的若干建議[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3,(02):59-60.
[3]唐紹友.論高三數學總復習中的過程教學功能[J].數學通報,2002,(1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