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6.7%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6.7%,與一季度持平,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顯示,CPI環比下降0.1%,同比上漲1.9%;PPI環比下降0.2%,同比下降2.6%。
6月末M2增長11.8%
據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49.05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與上月末和去年同期持平;狹義貨幣(M1)余額44.36萬億元,同比增長24.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9個和20.3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6.28萬億元,同比增長 7.2%。上半年凈回籠現金398億元。
金融債券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
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近日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機構同業往來等增值稅政策的補充通知》,進一步擴大金融同業免征范圍,將同業存款、同業借款、同業代付、同業存單、買斷式買入返售金融商品以及持有金融債券,納入“金融同業往來”的適用范圍。這意味著這幾類業務的利息收入將可以免征增值稅。
三季度將發行42只國債
6月30日,財政部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國債發行計劃,三季度將發行6期儲蓄國債,包括4期電子式國債和2期憑證式國債。據統計,今年上半年,財政部共發行各類型國債13390億元,其中包括1400億元儲蓄國債、2842.2億元貼現國債和9435.4億元記賬式附息國債。
銀監會發布2015年報
近日,銀監會發布《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15年報》,這是銀監會自2006年起連續第十年發布年報。《年報》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共有法人機構4262家;資產總額199.3萬億元,同比增長15.7%;負債總額184.1萬億元,同比增長15.1%;不良貸款余額1.96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94%。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計提貸款損失準備金,繼續保持了較強的風險防范能力。截至2015年底,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3.45%,較年初上升0.27個百分點;貸款損失準備金余額2.3萬億元,撥備覆蓋率181.18%。
地方債上半年發行規模逾3.5萬億元
據相關部門統計,2016年上半年全國共有30個省級政府和4個計劃單列市政府發債,發行規模達到35755億元,接近2015年全年3.8萬億元的發行水平。其中,置換債成為發行主力,共計26850.59億元;新增債為8904.40億元。根據預算安排,今年新增地方債規模為1.18萬億元,相比2015年增加近一倍。其中,一般債為7800億元,專項債為4000億元。
中國結算出臺交易所債券質押新規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近日發布新版《標準券折算率(值)管理辦法》和《質押式回購資格準入標準及標準券折扣系數取值指引》。新規重點修訂了交易所債券的折算率取值公式,整體下調了信用債折扣系數取值標準,并完善了根據風險狀況對質押品回購資格或折扣系數進行靈活調整的機制。
上半年債券承銷排名出爐
據Wind資訊統計,今年上半年債券市場融資超過7.6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5%,占去年全年發行量的33%。其中,地方政府債、同業存單和公司債同比增長最為明顯,分別占據19.3%、33.3%和7.54%的市場份額,合計高達60%。從總承銷金額排名來看,建行、工行、農行、中行、交行五大銀行毫無懸念地占據前5位。銀行依然在債券承銷方面占據優勢,在前20名榜單中,只有6席是券商。
責任編輯:劉鐵峰
要聞一覽(國際部分)
國際開發性金融機構重返中國債券市場
新開發銀行(New Development Bank)7月18日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30億元綠色金融債券,債券期限5年,發行利率3.07%,吸引了境內外多元化的投資者踴躍認購。這是時隔7年后國際多邊金融機構重返中國債券市場的創新之舉。債券募集資金將專項用于金磚國家、其他新興經濟體以及發展中國家的綠色產業項目。中央結算公司作為債券托管結算機構,提供了登記托管、交易結算、付息兌付、信息披露、債券估值等服務。本期債券以人民幣計價,其成功發行反映了國際金融界對人民幣的信心,也進一步促進了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債券市場的開放發展。
全球意外事件頻出引國際匯市動蕩
近期,全球金融市場一系列意外事件引發國際匯市動蕩,日元、英鎊、土耳其里拉波動明顯。7月11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日本政府計劃增加財政刺激力度,當周日元對美元匯率跌幅達到5%,創下1999年以來最大單周跌幅;英鎊在7月6日對美元匯率一度跌至1.2798,為31年以來最低點,7月14日英國央行宣布利率不變決議后,當天英鎊對美元大幅飆升200個基點至1.3480;土耳其里拉則受未遂政變消息影響,7月16日對美元匯率重挫4.6%至3.0157,為2008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英央行維持利率不變
7月14日,在英國“脫歐”公投后舉行的首次英國央行議息會議上,英國央行出乎意料地維持基準利率在0.5%不變,同時維持購債規模3750億英鎊不變。英國央行行長卡尼上月曾暗示今夏會降息,有分析認為,這使得英國央行8月份調整貨幣政策的市場預期升溫。此前一天,英國新任女首相特雷莎·梅正式上任,并火速組織了新內閣,新政策可能會陸續出臺,這將影響到未來的英國經濟,也將對英國貨幣政策造成一定影響。
美國6月工業生產創近一年最大增幅
美聯儲7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受制造業和公共事業產出增長帶動,今年6月美國工業生產在5月小幅下滑后創下近一年來最大增幅,預示下半年美國制造業生產可能趨于好轉。數據顯示,今年6月,包括工廠、礦業和公共事業產出在內的美國工業生產環比增長0.6%,超過經濟學家預期的0.4%,創去年7月以來最大增幅,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7%。
IMF下調歐元區今明兩年經濟增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表示,英國“脫歐”公投帶來的不確定性將會持續,同時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也有可能拖累歐元區經濟復蘇,加大經濟增長停滯風險。受此影響,IMF將歐元區今明兩年經濟增速分別下調至1.6%和1.4%。報告還指出,受高失業率、高債務及深層次結構性問題影響,歐元區中期經濟前景和生產率提升方面并不樂觀,預計未來五年歐元區經濟增速僅為1.5%。
日本下調2016財年經濟增長預期
由于日本國內消費未能在消費稅增長計劃推遲后如期恢復景氣,日本內閣府將2016財年(始于4月1日)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預期增速從此前的1.7%下調至0.9%。內閣府認為,包括英國脫離歐盟在內的重大經濟事件增加了全球經濟增長變數,而日本國內個人消費和企業投資持續疲軟也令日本經濟缺乏增長動力。日本內閣府預計本財年日本名義GDP增長2.2%,較1月份預計的3.1%大幅下調;預計2017財年日本實際GDP增長1.2%,也低于此前預期的2.2%。
責任編輯: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