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屹 唐華云 張東

摘要:本文綜述了2016年以來DTCC、SWIFT和歐清銀行(Euroclear)等國際金融基礎設施機構關于區塊鏈技術的優勢、挑戰、存在問題及推進路徑等方面的重要觀點。綜合來看,這些機構對于區塊鏈技術的潛力和作用高度認可和關注,對其應用于證券行業存在的難點和缺陷已達成共識,并提出了全球合作推動技術進步以及爭取監管部門支持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區塊鏈 金融基礎設施 DTCC 歐清 SWIFT
2015年以來,全球掀起了區塊鏈技術研發和投資熱潮。這項支撐著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底層技術重構了信用機制,深刻地改變著當前的金融業態和商業模式,或將成為金融業未來升級的方向。在潛在的眾多運用領域中,金融基礎設施首當其沖成為被“革命”的對象。國際金融基礎設施機構對此迅速展開研究。全美證券托管結算公司(DTCC)在2016年初發布了區塊鏈白皮書,又在3月召開了全球研討會,研究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對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行業的影響。國際跨境支付清算巨頭SWIFT于5月發布了區塊鏈對證券交易流程影響及潛力的報告,提出區塊鏈技術并不會完全取代第三方中央機構、私有區塊鏈優于公有區塊鏈等觀點。歐清銀行(Euroclear)和奧緯咨詢(Oliver Wayman)也在近期聯合發布了分析區塊鏈技術原理的報告。
什么是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是一個互聯網協議和一種基礎的數據結構。就如同HTTP是互聯網應用層中最重要的應用協議一樣,區塊鏈也是應用層里一個點對點傳輸的協議。在協議基礎上,區塊鏈由“區塊”和“鏈”共同定義了分布式賬本。“區塊”類似于證券交易中的成交記錄,記錄了特定時間段內所有發生的權益轉移關系;這些“區塊”間存在著嚴格且唯一的先后繼承關系,組成了一條“區塊”的“鏈”。區塊鏈特有的機制保障了“區塊”記錄內容和先后繼承關系的合理性和唯一性,這個過程并不依賴于特定的中心節點。
此外,區塊鏈建立在IP通信協議和分布式網絡兩個技術基礎上,實際上是一個分布式數據庫系統,全球與該系統相關的數據都記錄在一本公開透明的總賬上。該賬本數據庫采用共識算法進行存儲與維護,通過非對稱加密算法構成安全保障,篡改難度極高。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賬單、可靠安全以及透明公開等特點,將在網絡、數據與應用層面提升并改造現有金融體系最核心的生產系統,給金融機構帶來巨大的潛力和價值。同時,基于區塊鏈的登記、結算、清算系統與智能合約兩個方面可望實現應用層面的創新。由此可見,區塊鏈的技術特點非常適合金融基礎設施體系建設,也因此引起了全球金融基礎設施機構的極大關注。
近期國際重要金融基礎機構關于區塊鏈的研究活動
(一)DTCC發布白皮書和召開研討會
DTCC于今年1月發布白皮書《擁抱顛覆——探索分布式總賬潛力、改善交易后環境》(EMBRACING DISRUPTION:TAPPING THE POTENTIAL OF DISTRIBUTED LEDGERS TO IMPROVE THE POST-TRADE LANDSCAPE)。白皮書旨在應對區塊鏈技術對金融基礎設施的挑戰,分析分布式記賬在金融市場后臺的應用潛力,呼吁全行業合作。
今年3月,DTCC召開區塊鏈全球研討會。參與本次研討會的人員有行業思想領袖、技術專家和政策制定者,包括IBM、高盛、貝恩、黑石、R3聯盟等十多家業內及科技屆巨頭。與會者討論了各方合作的可能性、區塊鏈的實用案例和將來可能產生的創新。研討會分為多個討論板塊,包括“為區塊鏈規劃發展藍圖:行業合作的標準、協議和實用案例”“將區塊鏈技術引入實踐當中”“區塊鏈適用于證券行業嗎?”“區塊鏈如何與互聯網泡沫區分開來?——未來的發展是什么?繁榮還是蕭條?”“對話:比特幣與數字貨幣革命”和“區塊鏈對監管者和風險控制機構的影響——區塊鏈技術對監管當局和政策制定目標的影響,以及帶來的風險挑戰”等。
(二)SWIFT報告
今年5月,SWIFT發布了報告《區塊鏈對證券交易流程的影響及潛力》(THE IMPACT AND POTENTIAL OF BLOCKCHAIN ON THE SECURITIES TRANSACTION LIFECYCLE)。SWIFT報告在2015年11月25日召開的專題小組會議精神基礎上,由英國拉夫堡大學工商經濟學院的Alistair Milne和 Z/Yen Group的Michael Mainelli編纂完成。專題小組與會人員包括來自于技術和交易后處理組織的75位相關人員。主要成員來自DTCC、歐清銀行、德勤(Deloitte)、IBM以及全球各大銀行。
SWIFT報告提出了三大研究判斷:第一,公共金融市場交易的任何分布式記賬結算都需要采取有適當訪問級別限制的聯盟區塊鏈1形式,即只有一部分被授權的網絡參與者可以提出更新記賬并且參與驗證;第二,區塊鏈技術最初會在沒有中央托管機構的市場中逐步推廣,在股票、債券等公開市場的大規模使用需要一定時間;第三,若想在證券結算中應用區塊鏈技術并獲得益處,需要對現有制度和流程進行大量改造。
(三)歐清銀行報告
歐清銀行和奧緯咨詢在今年2月聯合發布研究報告《資本市場上的區塊鏈》(BLOCKCHAIN IN CAPITAL MARKET),旨在幫助資本市場更好地了解區塊鏈技術及在金融市場中的運用,指出需要克服的障礙,并給金融機構提出七項建議。
國際金融機構關于區塊鏈技術的重要觀點
(一)現有金融基礎設施存在局限
DTCC白皮書評估了現有國際金融基礎設施的局限性。
一是信息出自多門。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互相封閉,導致真實數據和信息出現多個版本。各體系間透明度十分有限,因此各銀行需要大規模、高成本的應用代碼庫,以完成不同版本信息之間的協調工作。
二是易受科技威脅和攻擊。現有體系并不是為抵抗今日科技威脅(如網絡攻擊等)而設計,因此,系統缺陷可能導致數據庫被入侵。
三是不必要的復雜。經過多年演變,現有系統已極度復雜。交易、清算、結算、擔保品和資產管理等系統創建于不同時間,服務于不同需求,普適標準少之又少,各系統之間未實現完善整合,很多手工操作仍然存在。
四是無法支持24/7/365處理。現有系統建立時金融行業尚未國際化,尚未面對國際化帶來的全天候24小時、一周7天、全年365天的市場運行需求。
(二)區塊鏈技術具備的優勢
DTCC和SWIFT承認區塊鏈技術具有鮮明的優點和應用潛力,可以改造提升現有金融體系最核心的生產系統。區塊鏈的技術特點非常適合金融基礎設施的體系建設,將對支付體系、中央托管、證券結算、中央對手方以及TR交易數據庫等領域產生重大影響。區塊鏈技術具有開發潛力的業務包括主數據管理、證券等資產的發行服務、資產交易、交易確認、復雜資產(目前無有效解決方案的資產)記錄和匹配、凈額清算、擔保品管理、結算等。
DTCC白皮書從以下五個優勢,評估了區塊鏈技術在各業務領域的潛力。一是標準,即該技術的應用有助于行業數據格式、合約規則的標準化。二是效率,能提升手工交互、數據交換、數據格式轉換效率和促進不同系統間的協調。三是加快流程,能提供一個節約交易時間、降低交易風險的平臺。四是透明度,能增加該技術商業應用的透明度。五是安全性,內在授權和加密能提升業務流程及數據的整體安全性。
SWIFT報告分析了區塊鏈技術和傳統記賬的不同點。一是分布式意味著可以在不同地點按順序記錄數據;二是開放式結構支持參與者直接進入數據庫;三是區塊鏈技術支持簡單的單一關系,而不是多重關系。這些基礎性優勢使區塊鏈技術能夠跟蹤商業信息的一個特定方面,確保這些信息被使用者直接獲得,從而降低了數據不一致性以及獲取延遲,減少了中后臺的成本和風險。
在DTCC研討會上,多家機構肯定了區塊鏈技術的優勢。它們認為,區塊鏈的意義是顛覆性的,可以使系統變得簡單、高效、低成本,改變金融交易處理流程;區塊鏈技術是一個溝通現存實體資產與數字形式的橋梁,可以解決市場分割;區塊鏈技術最適合那些目前需要人工操作并且需要多回合清算的資產;區塊鏈的應用并不局限于金融資產的記賬,也可應用于信息傳遞(如投票、股息通知),還適用于合規、審計和風控領域,從而為審計和監管單位提供數據透明性。
歐清銀行的報告列舉了區塊鏈技術能為交易各個階段帶來的好處。第一,在交易前階段加強透明性,可以驗證交易者的持倉量,降低信用風險,使數據實現共享,讓交易對手方更容易互相了解。第二,在交易時,可保證交易實時匹配和結算不可撤銷,券款對付自動完成、自動通報,監管機構易于管理,也能適用很高的反洗錢標準。第三,在交易后階段,不需要中央清算來處理交易,減少保證金和擔保品需求,智能合約能夠自動執行。第四,數據具有扁平的賬戶結構,公開可查詢。
(三)區塊鏈技術面臨的挑戰與不足
雖然區塊鏈技術具有潛在的顛覆性,但作為一個新興技術仍有許多缺陷,并將遇到許多問題和挑戰。
SWIFT報告認為,區塊鏈技術無法完全取代第三方中央機構。這是因為第三方中央機構在金融交易過程中有三種功能:確定交易的真實性、防止欺詐性交易并調解糾紛、維護交易記錄。區塊鏈技術可以替代第三方機構的后兩項功能,但無法完全替代第一項功能。此外,區塊鏈技術能否獲得收益取決于是否要對現有業務流程做出重大變更,并且可能要投入巨大的時間成本和資源。
在DTCC研討會上,參與的重量級機構也對區塊鏈技術提出了以下質疑。
一是區塊鏈技術有兩個基本問題需解決:制定標準和技術協議,以及實際應用場景。這需要全行業合作推進,并且需要與現有法律、監管和操作協調一致。
二是在當前的金融基礎建設中如何融入區塊鏈技術以及如何合理使用,也是一個主要的挑戰。
三是由于區塊鏈是一項顛覆性的技術,需要找到感興趣的伙伴并尋求打破目前交易后(post-trade)處理流程的方式。確定在哪里融入以及讓誰成為合作伙伴也是一個主要挑戰。
四是區塊鏈技術有一些過度宣傳。比如,即使使用了區塊鏈技術,操作中的數據不一致性也不可能就此消失;現有技術已經可以實現T+0,并不需要使用區塊鏈才能實現T+0;等等。
五是傳統賬本和分布式賬本有必要并行使用,直到后者完全取代前者。在這種情況下,兩個系統應具備互操作性,兩種記賬技術之間要有順暢的應用程序接口。
歐清銀行的報告則認為區塊鏈技術發展需要克服以下幾大障礙:第一,數據處理能力,如果區塊鏈技術要替換任何資本市場核心系統的話,需要有能力處理更大數量級的數據;第二,監管和法律,目前法律要求中央托管機構進行結算和數據管理,區塊鏈數據記錄后由于無法修改,因而無法滿足監管要求;第三,缺少現金分類賬,區塊鏈上缺乏法定貨幣,現有的加密電子貨幣不能被視為穩定價值源;第四,轉型中存在風險,從傳統系統轉換到區塊鏈需要保證操作風險最小化,一旦發生技術故障要能夠快速恢復;第五,匿名管理,在區塊鏈中保持匿名需要保密技術進一步升級。
(四)區塊鏈的技術標準問題
DTCC研討會的參與機構認為區塊鏈技術應在如下方面建立統一標準。
第一,區塊鏈的形式。78%的參會機構都認為建立需要授權的聯盟區塊鏈是最好的方式,進入區塊鏈聯盟的標準應該有規章制度指導。目前美國的私人資本市場正在使用聯盟區塊鏈方式,但是正在向私有區塊鏈轉變。
第二,交易和數據應該透明還是匿名。交易不同階段對透明度的需求不一樣。比如在交易開始階段,交易雙方需要匿名,但是在某個階段,監管機構會需要知曉更多透明信息來掌握交易的系統性風險和非法交易情況。何時透明或匿名,應該給出明確的規定。
第三,區塊鏈技術在不同市場應該采取不同的模型,應根據各個市場實際情況而定。
第四,區塊鏈技術應當適應不同結算周期。區塊鏈實時結算的優勢非常突出,但在一些市場上延遲結算更受歡迎。應考慮在同一個市場中允許參與者自行選擇結算速度。
(五)區塊鏈管理政策制定及監管
區塊鏈技術是一門新興技術,目前并沒有專門的監管法規。DTCC研討會參會者認為區塊鏈技術不會影響保護投資者權益、保護市場平穩、提高公開透明的監管目標。在合適的透明度下,監管者會對新技術提供支持,在應用之初讓監管者參與進來十分重要。他們為監管者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避免監管過度,建立一個可預見、一致、簡單的合法環境,尊重區塊鏈技術“自下而上”的特點以及在全球市場的發展。
二是協調鼓勵區塊鏈技術發展,就像因特網一樣。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監管者必須要協調創建一個以原則為基礎的監管方法,使這項技術的發展更加靈活、和諧。
三是國際政策制定者將在協調區塊鏈技術規則中起到重要作用。提供一些靈活的管理原則協調不同國家的監管,避免企業陷入復雜的監管環境。
四是回顧當前的規則,確保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不受限制。同時呼吁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CFTC)等監管機構應容納不同意見和方法。
(六)合作與推進
DTCC白皮書認為發展區塊鏈技術的關鍵是由具有公信力的中央機構發揮領導作用,促進全行業展開合作。在DTCC研討會上,與會機構表達了合作推進技術進步的觀點:
第一,行業應當合作參與到核心過程的重新構建中,并將實踐標準化。當今,大多銀行和服務提供者都在探索如何單獨運用這項技術。雖然探索對于激發創新有幫助,但也可能引起一些問題,比如創造出了基于不同標準、全新、不連貫的區塊鏈技術系統,這會引發沖突和挑戰。所以明智的做法是協調開發正確的架構,優先考慮基礎設施建設區域,并支持集中、合作的實驗以促進技術成熟。
第二,受信任的中央托管機構在發布標準、管理規則、支持技術實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央托管機構與行業機構的廣泛合作改善了交易后過程,這與市場參與者減小風險、提高效率、削減成本的長期目標是契合的。
第三,行業需要達成共識,認同使用分布式記賬技術比提升現有過程更有效,找到現有基礎設施自動化受阻或缺失的地方作為改進的目標區域。
第四,區塊鏈需要開放源碼(open source)、中立的協議和標準,鼓勵更廣泛的業界認可和付諸實踐。
歐清銀行預見區塊鏈的應用將有以下三種模式:一是在原有核心技術之外發展區塊鏈技術;二是協同合作將現有的價值鏈轉移到區塊鏈技術上,這可能要花費數十年的時間;三是在新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上通過監管授權應用區塊鏈技術。
觀點總結
綜合來看,國際金融基礎設施機構對于區塊鏈技術的潛力及在改善證券交易后成本流程方面的作用,已經高度認可和關注。區塊鏈技術將在網絡、數據與應用層面提升并改造現有金融體系最核心的生產系統,給金融機構帶來巨大的潛力和價值。
各機構對于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證券行業存在的難點和缺陷也達成了共識。這些問題主要包括法律制度和高效決策機制的缺失、存在技術瓶頸、技術生態不完善和業務生態不完備等。另外由于改造傳統系統花費巨大,區塊鏈在證券市場大規模應用還存在一些現實障礙。
各機構對于區塊鏈技術是否能夠在交易后環境中取代中央機構還是持謹慎態度,認為分布式賬本不能完全取代中央機構在確認身份和資產、解決糾紛和執行法律義務上的功能,能否從現在的中央機構形式轉變為分布式賬本還不確定。
盡管困難重重,以DTCC為代表的基礎設施機構仍然認為應該“擁抱顛覆”,勇敢接受這一全新的技術,這是一個“重塑市場基礎設施‘千載難逢的機遇”。如何規避區塊鏈技術的缺陷、利用它的優勢,通過全球合作來推動技術進步以及引導監管部門的支持,是下一階段發展的關鍵。下一步,應由具有公信力的中央權威機構發揮領導作用推動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引入相應標準、管理和技術,支持區塊鏈應用;全行業展開合作,以確保區塊鏈技術對交易后流程最有利,且與降低風險、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長期目標保持一致;協調全球監管規則,爭取監管者對新技術的支持,在技術發展中融入監管部門的意見及政策。(中央結算公司駱晶、李皓、郜文迪、陳天超參與了本文討論)
注:
1.聯盟區塊鏈:由相關行業機構或特定機構聯合發起,需要申請和身份驗證才能加入,并簽訂協議,采用基于協議的共識機制,由預設的某些節點進行記賬,建立區塊,實現分布式賬本,全網所有節點都可以參與交易,并查看所有賬本。代表是R3的銀行聯盟。
作者單位:中央結算公司
責任編輯:羅邦敏 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