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艷
【摘要】目的 探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非手術治療期間的護理經驗。方法 對我科66例非手術患者,各個方面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出院患者治愈率為32.5%,好轉率為59.7%。結論 為了使疾病達到預期治療效果,護理上應重視患肢的護理,加強用藥觀察,做好心理護理及并發癥的護理。
【關鍵詞】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非手術治療;觀察;護理
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是由于血液在深靜脈腔內不正常凝結,阻塞靜脈腔,導致靜脈回流障礙。我院非手術治療66例下肢深靜脈血栓,現將護理觀察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科2006年1月~2008年4月非手術治療的66例患者中,男41例,女25例;年齡34~76歲,平均49.5歲。長期臥床者6例,外傷9例,手術后5例,其他46例。住院天數10~25天。
2 護理體會
2.1 臥床休息 早期臥床休息非常重要。并抬高患肢,肢體位置高于心臟水平20~30cm,同時膝關節微屈15°[1],腘窩處避免受壓,活動踝關節。嚴禁按摩,避免血栓脫落。對休克者應取休克體位,并保持環境安靜,避免不良刺激。急性期后鼓勵患者逐漸下床活動,但應避免劇烈活動。
2.2 患肢局部靜脈輸液的護理 采用患肢局部靜脈滴注藥物,使藥物直接到達血栓部位,增加局部的藥物濃度。由于患肢腫脹,靜脈顯露不清楚,因此要求我們技術操作要熟練,靜脈穿刺成功率要高,避免損壞血管,并選用5 號穿刺針頭。
2.3 用藥觀察
2.3.1 尿激酶 溶栓期間應準確及時地執行醫囑,嚴格無菌操作。用藥劑量必須準確,在使用過程中應現配現用,以免效價降低。應用輸液泵使藥液準確而勻速的進入體內,有利于保持有效血藥濃度[2],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隨時作相關的化驗并做好記錄。
2.3.2 肝素 首選抗凝劑,可根據凝血酶原時間調整劑量,常用于腹壁皮下深層脂肪注射。由于肝素應用不當容易引起出血,故應嚴格掌握適應證、禁忌證、用量及給藥方法。
2.4 心理護理 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此類患者大多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緊張、恐懼、憂郁或煩躁、易怒等情緒。我們對不同患者采取不同護理措施。
2.4.1 精神緊張、有恐懼心理患者的護理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要主動關心患者病情變化,使其消除思想壓力,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4.2 憂郁型患者的護理 護士反復進行開導安慰,說明憂則氣郁,思則氣結,而人體以氣機調暢為貴,氣行則血行,氣機郁結,則易致瘀血阻滯,脈絡不通,不利治療。
2.4.3 煩躁易怒型患者的護理 護士要給予耐心說服和安慰,向其講解怒而傷肝,而肝主疏泄,肝郁氣結,則氣血運行不暢,同樣可以導致瘀血阻滯,脈絡不通而加重病情的道理,使其配合治療。
2.5 并發癥的護理
2.5.1 出血 是下肢深靜脈血栓最常見并發癥,在治療護理過程中,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局部有無出血、滲血及全身出血傾向。嚴格執行醫囑,用藥劑量準確。定時查出凝血時間、尿常規、大便潛血試驗,準確記錄凝血酶原時間。本組病例中,在首次溶栓治療后第48h刷牙時2例牙齦出血;第72h后1例在輸液扎上止血帶后,前次穿刺點有滲血;第5天后1例患者便血。護士及時發現并報告醫師,避免了大出血的發生,減輕了患者痛苦。采血或靜脈注射后按壓5min。
2.5.2 肺栓塞 是下肢深靜脈血栓最嚴重并發癥。臨床護理時若發現患者有咳嗽、胸悶、胸痛、口唇紫紺、咯痰帶血等應引起高度重視。除嚴密觀察病人病情變化外,還應及時將情況通知醫生。
2.6 飲食及生活指導 給予低脂、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有心力衰竭者應給予低鹽飲食。護士應協助患者床上大小便,并保持大便通暢,防止大便用力致血栓脫落及加重心臟負荷或加重心衰。
2.7 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導 注意患肢保暖亦不可過熱,冬季保持室內一定溫度,以免在缺血狀態下增加耗氧量。飲食宜清淡減少食鹽攝入,多食新鮮蔬菜、瓜果及黑木耳等降低血液粘稠度食物。給予清淡高纖維、高熱量飲食;出院后仍需穿彈力襪3~6個月,做好彈力襪保養,臥床時抬高患肢;堅持適量活動,不可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如久站久坐,以防復發;禁煙;定期門診復查,隨診,如有不適及時就診。做好出院后藥物服用指導及注意事項的宣教,告之患者持續應用抗凝藥對預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意義,但過量可增加皮下出血、腦出血等危險,囑患者嚴格按醫囑劑量按時服藥,定期復查凝血酶原時間。
【參考文獻】
[1]黃紅建.下肢深靜脈栓塞的預防和護理.護理學雜志,2002,17(5):399-401.
[2]吳洪波.下腔靜脈濾過器植入加靜脈溶栓術病人的護理.護理學雜志,2002,17(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