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純富
近年來,黑龍江省綏棱縣圍繞“三個導向”,在農業發展上堅持從注重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向產加銷并重升級,重點向產業化、品牌化升級,通過強龍頭、建基地、增賣點、打品牌、拓市場,實現了農產品由“種得好”向“銷得好”轉變,農業綜合效益明顯提升。2015年,全縣農業總值實現53.3億元,是2010年的2.4倍;農民人均純收入11447元,比2010年增長63.5%。
一、堅持問題導向,把調整種植結構作為工作重點。一是圍繞優勢作物調結構。根據資源條件和發展基礎,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全縣食用菌已發展到1億袋、晚西瓜1.5萬畝、粘玉米2.1萬畝、蔬菜4.5萬畝,基本形成了“一鄉一品、一村一業”的發展格局。克音河鄉九井財鑫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棚室蔬菜面積2.6萬平方米,年產瓜菜80噸,實現利潤30萬元。二是圍繞綠色有機調結構。今年財政安排補貼資金60萬元,用于發展綠色食品。全縣新認證地理標識兩個,有機食品標識達到4個,綠標達到21個,無公害達到30個,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到67.95萬畝。三是圍繞提質增效調結構。實行農機農藝相結合,采取綜合配套技術,提高農產品的產出率和品質。寶山利民合作社玉米畝產比散戶增收200斤,由于水分低、無霉變,每斤多賣0.15元 ,每坰增收1900元。
二、堅持市場導向,把增加農產品賣點作為主攻方向。一是抓精深加工。按照“引進一批、激活一批、整合一批”的思路,發展龍頭企業,在農產品精深加工上做文章。目前,全縣涉農企業51家,市級龍頭企業5家。引進的黑龍江瀧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1億元,是集香菇等食用菌產品及農副產品生產、加工、貿易為一體的外銷型企業,年加工食用菌2000噸,產值達2億元。二是抓品牌培育。全縣地域品牌發展到42個,成功申辦綏棱大米和綏棱大豆地理標識。新組建的糧食集團,聘請專業團隊包裝打造“一線棱”大米品牌,今年已銷售100噸。“半畝田”大蒜成功打入京津滬等地超市,綏棱的香菇、木耳已占領省內主要鮮品市場。克音河鄉西林村照華農副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注冊“老干媽”牌蔬菜,年加工干菜60噸,實現利潤20萬元。三是抓產品追溯。新建成的寶田、洪澤食品兩個智慧農業基地,實現農業生產精準管理和農產品生產全程可追溯。即將開工建設的農業物聯網中心,可對全縣農業生產發展提供智能支持。四是抓多元銷售。縣糧食局組建的黑龍江泰禾糧油物流有限公司在天津糧交所掛牌交易,目前已注冊會員522家,成品糧交易25萬噸。投入150萬元發展電子商務孵化園,目前大米、山產品銷售收入3000萬元。發展觀光農業,現有觀光采摘園9個。長山鄉鑫富提子采摘園,游客年采摘提子8萬斤,實現銷售收入80萬元。
三、堅持政策導向,把強化基礎建設作為發展保障。一是抓農民素質建設。依托國家職業農民培訓項目,重點圍繞農民如何應對市場、進入市場等方面展開培訓,引導農民用經營理念進行農業生產。目前已投入資金60萬元,培訓職業農民2000人,普訓1.5萬人次。二是抓基礎設施建設。整合農業開發、農業、土地等資金2.1億元,加強農業基礎建設,為實現“銷得好”創造條件。目前,全縣共有千萬元大型農機合作社12個,機械化率90 %;水稻催芽車間12座,實現水田全覆蓋;水稻育苗大棚500萬平方米,大棚育苗率達到95%以上。三是抓新型主體建設。通過加強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建設,帶領農民進入市場。目前,全縣共有新型經營主體1770個,帶動土地規模經營面積135.9萬畝。諾敏河桃花水水稻種植合作社組織社員品種種植,平均銷售價格每斤高于市場0.2元,畝增效200元,去年外埠銷售桃花水牌大米達到500噸。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綏化市農委經管站)
責任編輯: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