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博
我們曾以為美好的共產主義社會就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幻想著物質條件的改善可營造永恒的幸福王國。那么在互聯互通程度不斷加深的當今世界,我們是否能通過修橋鋪路來搭建一條通往美好未來的大道。
青年學者帕格拉·康納對于人類世界的未來有著宏偉構想,按他的想法,以大型基礎設施為依托的全球供應鏈以及超級城市將重構現在人們所熟知的世界版圖,屆時世界地圖上最重要將不再是分割各國的國境線,而是鏈接各國的道路、鐵路、橋梁、隧道和管道等基礎設施。
《超級版圖:全球供應鏈、超級城市與新商業文明的崛起》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對基礎設施建設的全面肯定和贊美,在康納看來,道路橋梁不僅是冰冷的物質設施,更凝結著人類大同的希望。全球供應鏈的競爭與合作將全面超越傳統地緣政治而成為國際關系的主流。
他的這種思想與中國政府近年來所奉行的理念有很大程度的共鳴。在中國的經濟增長邏輯中,基礎設施建設幾乎就等同于“發展”,而發展就是硬道理。“要想富先修路”之類的話語已成為不容辯駁的普遍真理。由此,中國才創造出了人類歷史上空前的基礎建設熱潮。一則被廣為引用的數據比較就是,中國在2011到2013年三年間的水泥消費量超過了美國在整個20世紀的水泥消費總量。
這樣龐大規模的建設推高了經濟發展增速,也毫無疑問提升了民眾生活的便利程度。與此同時,從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三號航站樓到京滬高鐵這樣的典型項目也往往成為了中國經濟崛起的圖騰標志。由此,中國開始形成新的自信,希望能輸出強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并由此獲得或恢復泱泱大國應有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這也是中國推行“一帶一路”戰略的大致背景。
康納更是將其歸結為:美國為世界提供的公共產品是安全,而中國對世界提供的公共產品就是基礎設施。
但基礎設施建設是否就是通往美好未來的通途嗎?
在康納看來,通過建設基礎設施將全球資源整合起來,許多難解的政治宿怨就可迎刃而解。印度和巴基斯坦會聯手、中東亂局會逐漸厘清、中亞各城市能形成新的廊道甚至朝鮮這樣的隱士之國也會憑借基礎設施謀求發展融入世界。
這些與其說是科學的預判,不如說是在表達作者美好的希望。就當前情況看,基礎設施項目常常本身就是國際地緣政治角力的焦點,項目本身的成本收益甚至收益分配也往往充滿爭議。在許多人渴望發展的同時,也有許多人反對融合反對連接。
作為身處中國基礎建設狂飆突進年代的人們,我們自然有理由為中國所取得的基礎設施建設成就感到驕傲,但或許更為重要的是,鑒于國內外基礎設施建設狂潮所初步暴露的風險與隱患,現在應更加深入思考如何才能讓基礎設施項目更加貼合于社會與民眾的需要。而康納在這方面的論述恰好是欠缺或單薄的。
從歷史上看,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從來是帝國統治者的最愛,康納在書中所描述的許多交通線其實都是帝國主義在全球擴張的產物。但普通民眾對于基礎設施項目的感受則會復雜許多。
康納對未來世界版圖的想法體現著憧憬與期待,但即使未來的世界實現了處處皆可連接,人類如何尋求自己的自由與幸福卻始終會是進行時而沒有結局。我們曾以為美好的共產主義社會就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幻想著物質條件的改善可營造永恒的幸福王國。那么在互聯互通程度不斷加深的當今世界,我們是否能通過修橋鋪路來搭建一條通往美好未來的大道?(本文來源新浪財經意見領袖,作者介紹:男,七十年代生,倒過服裝,開過酒吧,現浪跡于媒體圈,著名媒體的非著名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