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志喜
被稱為“史上最嚴控煙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于2015年6月1日開始實施,一年多過去了,你身邊的煙味減少了嗎。
《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于2015年6月1日開始實施,至今已有一年有余。北京的控煙條例是全國首個要求室內公共場所完全禁煙的,也就是“凡是帶頂的地方都不能吸煙”,如今,一年多過去了,你身邊的煙味減少了嗎?
一年罰款超百萬元
日前,北京市衛計委通報《條例》實施近一周年情況。統計結果截至4月30日,結果顯示,控煙監督執法部門共出動衛生監督人數近14萬人次,其中檢查到不合格單位7996戶,責改7762戶,處罰398戶,罰款104.6萬元,責改個人1378人,處罰1514人,罰款7.9萬元。
市衛計委共暗訪728家單位,其中火車站(97.28分)、長途汽車站(88.7分)、體育館(87.21分)等得分較高,而寫字樓(65.22分)和網吧(55.37分)相對較低。同時,暗訪中無吸煙現象的體育館多達94.1%,與此對比,只有9.4%的網吧無吸煙現象。
北京市衛生監督所副所長王本進說,顧客在餐館用餐,發現有人在室內吸煙,應該首先對其進行勸阻,當勸阻無效時應由經營者對其進行二次勸阻,并且詳細記錄其勸阻時間、地點等情況,以便執法隊伍進行核實,如果此時吸煙者還不受勸,餐館必須撥打12320熱線進行投訴舉報,工作人員將在7-15個工作日內進行處理。
他解釋,如果餐館沒有進行勸阻、或者勸阻無效后沒有撥打熱線,政府部門都將對其進行5000-20000元的罰款。王本進說,要對違禁者一個個罰款是不現實的,必須通過提高經營者的控煙意識來落實《條例》,因此監督執法的重點在于場所與經營者,對于屢教不改的尤其要加重處罰。
據了解,截至今年4月底,北京12320投訴舉報電話受理控煙相關服務26967件,其中控煙投訴舉報18012件,超過總受理數的三分之二。
寫字樓、網吧成“重災區”
《條例》實施一年來,寫字樓與網吧是違禁“重災區”。王本進介紹,寫字樓涉及到各個區域,有的寫字樓是大物業管,有些是分到承租戶管理,管理中可能存在漏洞。政府部門正在推廣部分寫字樓控煙的有效經驗,譬如大物業與承租戶簽訂責任書,出現違禁狀況,大物業將對承租戶進行處罰,主管部門則對物業加強管理。
網吧則分散在社區、街道、居民樓中,其控煙責任屬于屬地社區街道,需要各個社區街道加強日常管理。王本進說,監管部門會將重點單位列入下一步專項整治重點,加大對屢教不改單位的處罰力度。
而在廣州,2012年就出臺的控制吸煙條例中規定,在酒樓、飯館、網吧等公共場所違規吸煙要直接罰50元,但執行并不理想。有專家建議,適當授權公共場所經營方對違規者處罰,以破解控煙監管難題。
對于控煙條例監管難的問題,廣州市社科院研究員談錦釗認為,相關的法務部門與市政府應適當的授權,讓明令禁止抽煙的公共場所經營者有權對違反控煙條例的人員進行處罰,罰金交由政府。政府可以對這些處罰的單位進行適當的嘉獎,鼓勵其主動的監管。
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剛認為,控煙是一個系統工程,政府、企業、市民都有責任。目前各地煙廠稅收在政府財政中占有較大的比例,政府要控煙,取決于其是否有決心控制香煙產量,并且加大對抽煙危害的宣傳,而煙草企業也必須配合政府的控煙措施。胡剛指出,市民必須認識到控煙是一個漸進過程,應對出臺的控煙條例給予支持,逐步改變抽煙的習慣。
人情面子豈能大于法?
在北京豐臺工作的小王,近日向本刊反映,其辦公的寫字樓,走道里,樓梯間,每天煙霧繚繞,不堪其苦,有時候受不了濃重的煙味,想出去一探究竟,抽煙的人早就不知去向了,只剩下一地的煙頭和經久不散的煙味。無奈之下,小王只好向物業反映,多次電話溝通之后,樓道里除了多了些請勿吸煙的警示牌,抽煙的情況并無絲毫好轉。小王還說,從去年控煙條例實施以來,他打過不下十次北京市公共衛生服務熱線12320,然而樓道煙味問題仍然存在。
對此,本刊記者也多次撥打12320熱線了解情況,對方稱,這些投訴都會轉給執法部門,具體的流程和結果還需要進一步關注。此后,記者又撥打了豐臺區衛生監督所的電話,截止記者發稿前,尚沒有得到明確回復。
記者的其他朋友也遇到過類似的苦惱,有的是在某縣城,很多人都沒有勸阻意識,飯桌上相聚,推杯換盞間,都習慣性的夾著一根煙。吃的飯沒有吸進去的煙多。有的飯店老板,礙于生意,有的礙于朋友或者同事之間的面子,都不太好直接說出口。
有人說過,人情是中國社會的一大特色,但是如果當它泛濫到制度都無法抵制時,社會很難借助于制度本身的修復功能來加以遏制。并且,制度與人情本身不應該是矛盾體,而是一種融合。因為法律法規或制度的制定,也不外乎在人情、情理交融中用一種合情合理的條條框框來保障大多數人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