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聰聰
摘 要:作為一個新興的學科,應用語言學涉及到的范圍比較廣泛,所涵蓋的內容也比較復雜。機器翻譯、語言政策、人工智能、信息傳遞等都是應用語言學的領域的一部分。伴隨著全球化和世界文化的多元發展,外語教學已經成為融入全球文化發展,通過外語教學來傳播本國文化,這己經成為各國語言教學共同的方向。該文從應用學和外語教學論之間的關系展開論述,進一步闡述了應用語言學在我國教育事業中的實際應用,最后,結合應用語言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分析和闡述了提高語言技巧的方法。
關鍵詞:應用語言學 外語 教學論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3(a)-0083-02
外語教學以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為前提,將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和教學需求進行融合,通過為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創造語言學習的機會,加深對于不同文化的理解,以促進語言文化傳播為核心,促進學生自身乃至所在國家的發展,以增進國際理解與合作為目的,使得語言和文化的多元發展更進一步。從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開始,應用語言學逐漸興起發展。從廣義上說,不只是語言教學,在其他許多活動中都存在著語言學的影子。教學論又稱教學法、教學理論,是一門研究教學一般規律的學科,它是教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現如今,隨著教育科學的發展,教學論已然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教育界中占有一席之地。
1 應用語言學與外語教學的聯系
從20世紀50年代末的“嶄露頭角”到60年代中葉的“盛極一時”,應用語言學的發展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同傳統的語言學理論挑戰,與舊的教學觀點進行論戰,從“逆結構主義”到“結構主義”,雖然在教學方面仍然存在著許多的語言教學理論問題亟需進一步討論和研究,但總體來說,應用語言學終于站穩了腳跟。而在應用語言學的發展中,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對其發展起到了革命性的促進作用。“人出生時決非一塊‘空白的石板,小孩生來就有一種受自然生態制約的‘天生素質。”喬姆斯如是說,在喬姆斯看來,人腦天生就好似一部已經編程的計算機,在人腦之中,已經存在固有的語法規則,而人類極其復雜的語言文化就是有這套法則轉換而來。對人類來說,對語言的潛在掌握能力被稱為語言能力,而語言行為則是描述人類對語言的實際運用,規則的有限性并不能妨礙人類語言或者語言行為的無限性的生成,人類語言的創造性也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喬姆斯雖然沒有提出明確的方案來代替結構主義,其理論也并未形成完整的教學法理論,但外語教學在其理論的影響下對各種傳統的語法翻譯法如結構主義等進行了延伸,直接教學法和自然教學法等行為主義理論被完全顛覆,各種新的教學理論和方法應運而生,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
一篇文章由單詞、短語和句子構成,無一例外。世界上的語言就像一篇文章,主位、述位和修飾部分組了他們的主體,其間夾雜著名詞、動詞和各種特征狀態。 各個國家語言符號的不同和發音的不同組成了其語言存在的主要差異,也就是說,文字系統之間的不同和音位系統之間的不同造就了各個國家語言文化之間的不同。語言能力對于人來說是就必不可少的功能,不論什么人,不論其智力高低,都具備著語言能力,就如同勞動和思維在人類活動中的存在一樣。任何一個健全的人,都是從兒童最初的牙牙學語開始的,之后當他們5、6歲的時候,他們可以簡單的說出一些語言同成人進行交流。在本能需求的促使下,兒童會下意識的模仿承認的語言和動作,繼而慢慢認識這個世界。而一旦從小學的某種語言,這種語言就會在人類的頭腦中扎下永久的根基,時時刻刻的存在于人類的生活中,成為你相伴一生的工具,這種工具叫做母語。“學習語言的敵人就是已經掌握了的語言”,正如英國語言學家艾克斯霄所言,在人類進行第二語言學習時,根基牢固的母語往往不會有所助益,反而會成為學習路上的“絆腳石”。而對于有人提出的“想要學好地道的外語則要先忘掉其母語”這一觀點,對于長期使用母語思維的人來說,用剛學不久的外語思維去代替母語思維是不可能的,于是,人們便開始同過語言應用學與外語教學之間的關系,以期找到更加適合人類進行外語學習的方法。
人類進行的各種語言教學活動,其目的都是能夠更好地進行語言活動,而連接二者的橋梁,就是應用語言學,在語言教學中,語言學的應用尤為重要,即使如此,它依舊無法取代語言教學。作為應用語言學家,他們所關心的是解釋語言結構技術模式的產生和外語教學的準確性以及教師的能力;和應用語言學家不同,怎樣和學習者進行交流并且流利交流,怎樣能夠讓學生更加靈活方便的將所學語言加以利用,則是教師更加關心的內容,簡言之,應用語言學在一個教學方法的正確性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并不是作為一種教學派或者學派存在的,而且在新的教學方法的產生及外語教學的研究方面,應用語言學可以為其提供理論指導。
2 應用語言學在我國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應用語言學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剛剛處于起步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依舊占據了很大的比重,而我國英語教學也面臨著諸如班級人數多、教師數量不夠、學生參與學時較少,學校硬件設施不足等問題,這使得在對應用語言學的探索中,對于國外先進的做法不能夠生搬硬套,這也是不切實際的。從目前我國的外語教學狀況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逐步加強應用語言學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例如:在編寫教材時,為了確定一篇課文是否符合要求,可以運用語言學方法對該課文進行分析;在對一篇課文中的生詞所占的百分比進行確定時,在保證全篇熟詞的復現率在一定的范圍時,可以利用語言學的方法加以確定;可以按照語言學的分布方法確定不同的語法、詞匯結構在一篇文章中的分布等。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在教師進行外語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一些富有一定挑戰性的內容穿插其中,同時,在英語專業研究生和教師的培訓課程中,為了方便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開展基本的語言研究,應該開設相應的語言研究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希望能夠在語料數據庫的支持下,教師的教學經驗更加豐富與完善。
3 筆者對于應用語言學與外語教學的實踐相結合的一點看法
提倡在外語教學中將語言學的相應方法加以結合,這只是希望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語言學的方法來更新和完善傳統的語言表述,而并非表示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比如:對一些例如介詞、副詞等傳統的語法,基于語料庫對其進行語言描述時,無需重新定義而是直接使用即可。就學習方式而言,對語言學的應用使得英語課堂教學促進了主動學習法的發展,即學生通過對真實的語言實例的使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對語言的使用來學習語言,加強對語言的掌握,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教育現狀中,所要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多年的教學習慣,使得教師已經自然而然的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融入了他們的理念之中,要他們采用新的方法進行教學,這對他們來說無疑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4 結語
雖然我國對于應用語言學的研究起步比較晚,但只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對于國外各個語言學派能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摸索中發現,在實踐中總結,一定能夠將應用語言學與外語教學完美結合,探索出適合我國學生學習外語的教學理論體系,從而開創我國外語教學新局面。
參考文獻
[1] 唐智芳.文化視域下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2] 劉曼.應用語言學與外語教學論的關系及實踐應用[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2):344.
[3] 劉曼,劉曉坤.試論應用語言學與外語教學論[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下),2012(5):309.
[4] 金冶.應用語言學與外語教學論淺析[J].延邊黨校學報,2011,26(6):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