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晉霞 張錦瑞 王龍 趙禮兵 聶軼苗
摘 要:以礦物加工工程專業《重力選礦》課程為例,探討了該課程的特點、課程考試改革措施以及考試改革成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主動參與自覺實踐的熱情,同時實踐能力的提高縮短了學生與實際科研工作的距離。
關鍵詞:重力選礦 考試改革 卓越工程師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3(a)-0096-02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是該校傳統礦業工程學科,無論在計劃經濟發展時期,還是在市場經濟的轉型時期,始終堅持圍繞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理論與技術研究的辦學方向,形成了較完善的專業教學體系和深厚的理論與技術基礎。然而,隨著高新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傳統的礦業學科人才教育培養體系也日益表現出學科單一、服務面狹窄等問題。如何適應新形勢下的人才培養要求和結合高新技術開展多學科交叉,提升礦業高新技術的發展,是礦業學科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
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逐步推進,高等教育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尤其是在招生規模上。工程建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工程教育歷來備受重視,然而我國現行的工程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重理論、輕實踐,重課堂、輕課外,重精深、輕綜合,重灌輸、輕自學,忽略了工程的系統性及其實踐特征,難以培養出優秀的工程人才。基于國家發展的需要和工程界的呼吁,教育部積極進行工程教育改革,“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正是其中的一項有效探索與開拓。通過實施卓越計劃,著重解決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產學脫節和理論與實際脫節的實際問題。
在卓越工程師人才的培養過程中,考試與評價制度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考試影響通過學校教育和考試選拔對學習者的引導作用,決定著各類人才的質量,進而影響著礦物加工工程學科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可是,當前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考試評價,功能僅限于確認學生的學業成績,為給學生分等提供依據,很少提供改進教與學的有效信息。從本質上說,失去了評價的教育性功能,即促進學生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功能。現如今,以評分數劃等級為標志的傳統教學評價,變成了脫離教育教學的孤立的東西,它在許多方面與學生的個性、人格相背離,特別是“以分取人、以分分等”的懲罰性、否定性評價方式,嚴重影響卓越工程師的培養。該論文充分利用該專業行業優勢和資源,針對當前礦物加工工程專業考試與評價制度對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的現狀提出改革建議,并對相關問題進行研究,提出配套改革措施,努力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較強科研分析能力、較
高的創新思維和一定的現場團隊工作能力的卓越工程師人才。
1 《重力選礦》課程特點
重力選礦課程是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專業必修課,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對重力選礦的基本分選原理、基本理論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對水力分級、跳汰選礦、重介質選礦、搖床選礦、螺旋溜槽選礦等分選過程及其分選設備結構、性能及主要技術指標全面掌握。同時還要掌握熟悉各類礦石的典型重力選礦工藝的流程,了解重選學科的發展動向。掌握重力選礦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培養學生利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方式分為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兩個環節。理論課和實驗課穿插進行。
由于重選新設備、新工藝發展較快,造成教材的更新滯后,通過學生提交小論文,可考核學生對新工藝、新設備的了解情況及查閱資料的能力。通過實驗可考核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通過試卷可考核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該考核能對學生多方面的素質進行全面考核。
2 《重力選礦》課程考試改革措施
以課程教學大綱為綱,根據授課內容的調整,對考試內容須進行了分階段考試改革。考試改革采用平時考核+階段性考試+期末開始考核方式。
2.1 平時考核30%
平時考核主要包括平時作業、到課率與實驗技能操作。
(1)平時作業占10%。 該課程總學時為60學時,其中48學時課堂講授,12學時試驗。根據要求平時作業至少為6次,6次取平均成績,該成績占10%。比如:①推導球形顆粒在介質中的自由沉降末速公式及可以得出哪些規律性的結論,主要考查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及理解能力;②水力旋流器如何選型?使用時應掌握的要點?主要是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與綜合能力;③搖床選礦的應用及優缺點?針對缺點如何改進?主要是考查學生對問題的綜合能力與創新能力
(2)到課率占5%。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重力選礦的基礎知識,到課率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一般規定:曠課一次扣3分,事假或病假一次扣1分。
(3)技能操作占15%。 《重力選礦》這門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只有通過一些驗證性試驗才能加強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還可以將一種指定的礦石,讓學生在原礦性質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工藝流程的初步指定,并進行礦石可選性試驗。
2.2 階段性考試20%
階段性考核主要包括兩部分,分別是小論文的寫作與單元測試。
(1)小論文寫作占10%。隨著重選新設備、新工藝發展,而教材的更新滯后,通過學生提交小論文,可考核學生對新工藝、新設備的了解情況及查閱資料的能力。通常在小論文寫作時,主要的論文題目有:①重選在選礦生產中的研究與應用;②濕式重選技術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③微細粒鮞狀赤鐵礦選礦研究現狀;④唐山地區司家營鐵礦選礦廠重選工藝流程及主要設備綜述;⑤重選設備的研究開發現狀及發展趨勢;⑥微細粒重選技術及設備開發研究綜述;⑦國內外重選設備的最新進展等。
(2)單元測試占10%。為了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分4個單元隨堂進行測試,測試時間為20~30 min,測試的題型主要分為:選擇題、判斷題、名詞解釋等,注重考核大綱要求的重點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
通過增加平時考核與階段考核分值的比重,讓學生明確“過程學習”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2.3 期末考試50%
在考試內容上,把有實踐性特點的、超越課堂和教材的開放性的考試內容,作為促進學生工程實踐訓練和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和手段,引導學生活學活用,在運用中更好地掌握知識。
(1)建立科學的命題制。
選擇題型時,要充分認識不同類型試題的優點和不足,發揮各類題型最佳測試點。
(2)建立科學的評分制。
評分是考試的重要環節,對考試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應根據課程特點、教學目標、教學難度、考試題型采取靈活的評分辦法。
主觀性試題:采用相對評分法、等級評分法。
客觀性試題:采用準確評分法、量化評分法。
最終將學生的平時考核、階段性考核及期末考核按給定的比例綜合記入學生成績,消除一次性考試定局的負面影響。
(3) 建立考試評價反饋機制。
目前對于試卷分析,也只是簡單的進行了及格率、優秀率、各分數段人數分布的統計,實際上應該真正組織教研室教師坐下來,認真地科學地分析試卷,分析考試的難度、信度、效度和區分度的少,因而考試對教學的診斷和反饋功能難以發揮。因此,針對選礦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應健全考試質量分析與評價反饋機制,并及時付諸實際,不斷地加強與完善。
3 考試改革成效
通過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下對《重力選礦》課程改革,使學生在學習知識和動手操作的結合中,實現了學以致用的培養目的。同時通過小論文寫作可以鍛煉學生的科研寫作能力,彌補了學生在大學期間接受這方面訓練的不足。PPT答辯不僅檢驗了學生掌握知識的穩固程度和運用知識的熟練程度,而且鍛煉了學生的講解和應變能力,為學生畢業設計答辯奠定了實戰練習的基礎。通過設計性與綜合性試驗,開啟了學生的思維,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現能力和發揮創造性的空間。對《重力選礦》課程考試改革,可以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主動參與自覺實踐的熱情,同時實踐能力的提高縮短了學生與實際科研工作的距離。通過課程考試改革,可以實現礦物加工專業卓越工程師計劃的培養目標,為礦物資源領域提供優秀的工程技術人才,進一步體現河北省重點學科的帶動和輻射作用,使該專業成為我國礦物加工工程高級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
參考文獻
[1] 涂葉滿,張慶吉.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考試改革研究綜述[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3,20(4):106-108.
[2] 宮園園,王素君.高校課程考試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沈陽建筑報:社會科學版,2010,12(2):247-249.
[3] 翟愛良,周翠玲,王萱,等.土木工程專業結構設計類課程考試改革的研究[J].山東農業教育,2004(2):30-37.
[4] 黃惠.高等學校考試的弊端和對策研究[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2005(4):42-45.
[5] 呂義.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2012,14(8):97-99.
[6] 褚超美,陳家琪.工程類專業課教學改革探討[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6(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