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楠
摘 要:需清楚地認識到“攝影作為藝術”與“藝術作為攝影”之間的轉換并不是單純地進行詞語替換。這一看似簡單的轉換將引起攝影理論領域中的一次革命性改革,與此同時,也給攝影的具體實踐帶來翻天覆地的變革。如何真正領悟其中的內涵,掌握其精髓,是對這兩個概念進行研究的核心所在。在進行簡單地詞語置換之后,原本的含義不再保留,置換前后所產生的社會意義也大有不同。這就需要進一步地進行探討,為以后攝影與藝術的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藝術作為攝影 攝影作為藝術 研究效果
中圖分類號:J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3(a)-0130-02
攝影是具備記錄性的一門視覺性藝術,這是攝影的一項重要特質,而這一特質決定了攝影需介于客觀與主觀兩個方面。在客觀方面,攝影具備表達傳輸信息的功能,攝影作品直接體現了攝影對象的客觀形象。而在主觀方面,攝影具備對攝影師個人情感、思維等主觀因素表達的功能。正因如此,攝影在當代藝術領域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理解“藝術作為攝影”和“攝影作為藝術”的真正內涵是該文研究的關鍵。
1 藝術作為攝影
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從攝影誕生的時候開始,就與藝術有著較為激烈的沖突。藝術作為攝影這一藝術理念的提出表達了攝影技術不單單是一門簡單的技術,更是以一種藝術的形式存在,并且不斷發展完善。在攝影技術和藝術的激烈對抗中,反駁“攝影作為藝術”這一藝術理念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派別。一種派別為“據斥派”;另一種派別為“辯護派”,這兩大派別持有不同的觀點,爭議激烈。
其中,“拒斥派”認為攝影跟藝術與生俱來的高貴性不相符,攝影是不具備藝術審美價值的,攝影只是普通庸俗的事務,無法與藝術的神圣相匹配。它以固有藝術審美理念為思想陣地,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攝影與藝術進行融合,認為攝影與藝術之間本不該存在著關聯。因此,在藝術領域,沒有攝影的一席之地,攝影無法作為一門藝術而存在。
面對這一理論,相關攝影工作者開始對攝影進行辯護。值得注意的是,在一般性的辯論中,大多數辯論局限在攝影作為藝術層面的美學思想上,而忽略了藝術作為攝影的社會意義。在攝影與藝術的長期抗衡中,前者逐步地取得了優勢與勝利,在藝術領域擁有合法的地位。在影像資料日益增多的當今時代,有部分人仍然抱有對攝影的偏見,堅持認為攝影是一門較為低級的藝術,但這一情況不會影響攝影作為一門藝術的形式存在。
攝影自身具備雙重表達形式,即是對客觀事物的表達,更是對攝影者自身思維與情感的表達。然而正是由于攝影的這一特質,在理解與認知“藝術作為攝影”與“攝影作為藝術”時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在攝影與藝術的爭辯中,攝影表面上取得了勝利,但不得不說,這是一場虛假的勝利,這場勝利是建立在一定的代價之上的。
2 攝影作為藝術
根據哲學方法論的指導,將“攝影作為藝術”轉變成“藝術作為攝影”只是從單純美學角度出發,向哲學社會角度進行轉變。
在當今社會,影像技術高速發展,所存在的影像資料層出不窮。各種機械化所復制的視像內容極為豐富,例如:廣告、電視等。視像在不斷增加,與印刷文化為中心的傳統文化不同,當代的視覺文化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今人民對文化的感知更多地依賴于影像資料。“攝影作為藝術”可以看作是一種思考方式,而這一思考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將攝影的產生只當作為藝術史的一個組成部分。攝影為當代文化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使其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將“藝術作為攝影”當成思考角度是一個無法規避的文化現象。與此同時,“攝影作為藝術”也是一個同樣無法忽視的角度,在當今歷史發展潮流中,這兩者有著密切的關系,但又是完全不相同的兩個概念。在表面上只是簡單的詞語位置替換,但卻有著本質的區別,對“藝術與攝影”和“攝影與藝術”之間進行明確地區別,同時又進行科學地辯證看待,是十分必要的。
“藝術作為攝影”發展到“攝影作為藝術”是對攝像工具功能進行更深層次地挖掘,單從攝影的角度出發,這一發展是不值一提的,因為攝像工具的本職工作就是攝影。而這一發展對于藝術而言,卻是發生了質的飛越,而這一轉變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現有的藝術格局,在新的藝術格局中,攝影占據了主流的地位,而繪畫卻被更進一步地弱化了。
3 結語
在視覺文化的發展史中,攝影占據著重要地位,關于攝影理論的研究一直都是以“攝影作為藝術”為中心展開的。以往對攝影作為藝術這一課題的辯護是不成功的,并且以一定條件作為代價,而這一條件是屈服于原有的藝術理念。因此,從“攝影作為藝術”到“藝術作為攝影”這一藝術理念的轉變,是推進藝術攝影理論進行革命性改革的重要因素。該文將以多角度、全方位的文化視角去闡述“藝術作為攝影”以及“攝影作為藝術”這兩個藝術理論的具體內涵,提出自身對視覺文化理念的見解。
參考文獻
[1] 鐘麗茜.攝影技術及影像生產的審美功用——本雅明電影理論研究[J].文化產業研究,2012(1):135-144.
[2] 鐘麗茜.本雅明論攝影技術與紀實影像的先進文化功能[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1(6):78-82.
[3] 邱志杰.攝影之后的攝影[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4] 曹輝.論攝影對繪畫發展的影響[J].寧波高等??茖W校學報, 2003(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