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為患病女兒盜竊,你同情她嗎?
孩子們盼望過節,因為有好吃的好玩的。然而過去沒多久的這個兒童節,一則母親為患病的雙胞胎女兒去超市偷了點雜糧、一個雞腿、一本童書的新聞引起廣泛關注。之后這位母親收到了很多善款為孩子治療。然而,經過記者調查,超市營業員表示,“偷雞腿”并不是這位母親的首次盜竊,在這位營業員眼前就已經三次了。這位母親究竟是“慈母”還是“慣偷”?面對事情的突然“反轉”,你還同情這位為患病女兒盜竊的母親嗎?
#同情#
@老吳:這位媽媽在購物時為了一個雞腿拿起來又放下,拿起來又放下,這不是她的本能,而是無奈,我太理解這位媽媽了。
@肖堯建V:強烈同情!從這位母親的遭遇來看,她確實沒有其他辦法了。如果我們面對困難人群的求助體系能更加有效,不要讓母親偷盜成為新聞后大家才來捐助,這位母親不會選擇偷盜的。大家捐助母親已經體現了民意。
@KK16168V:這其實是一個社會問題,殘酷的是用這樣的方式出現在公眾面前。
@新的聲音V:同情是同情,并不贊同。如果人人如此,社會豈不大亂?應該給予必要的處理。
#不同情#
@是我也也:餓死不偷,中華傳統。
@佼佼者123:這不是一個同情不同情的小問題!做法實在欠妥!父母言傳身教,教孩子學壞是一輩子讓人抬不起頭的!人窮志不窮!
@滄海夢蝶V:這位母親用了一個錯誤的方式來表達母愛,這會為孩子樹立一個壞榜樣,或許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直上云霄88:好偷好摸的人不是懶惰就是窮,人窮可以通過勤勞轉化成富,志窮就會養成貪婪,因此志絕對不能窮。同情孩子所處的家庭環境,不同情這位母親的作為,偷偷摸摸招人恨,必須痛改前非。
微觀點:這位母親雖為生活所迫,但不能以此為借口,而做出違法的事情。她為患病女兒偷盜,雖然暫時給孩子帶來了物質上的享受,其不良行為對孩子的潛移默化卻是非常危險的。即使為了實現正義的目的,也不能使用非法的手段。有困難可以求助,但不可以偷盜。希望政府和社會救助機構不斷完善救助體系,幫助更多困難的家庭早日走出困境,也給無私捐款的人們點個大大的贊!
(來源:人民網微爭鳴、《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