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保田加代子在日本被譽為“腦科學婆婆”,她獨創的“久保田式育兒法”是建立在嚴謹的腦科學基礎上的實用育兒法,其中最精華的部分就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行為良性溫和地刺激孩子的大腦各區,以幫助孩子發展出均衡、全面的能力。
我們的大腦由被大腦皮質所覆蓋的左腦和右腦構成,不同部位的大腦皮質發揮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腦46區——能延長孩子的記憶時間
大腦的額葉前區存在著一個能夠短時間記憶眼前所發生事情的“工作記憶系統”,被稱為“腦46區”。出生6個月左右的嬰兒的短時記憶時間在1秒左右,而小于6個月的嬰兒,一旦東西從眼前消失,他們就會完全將它們忘掉,1歲半左右孩子的短時記憶則在10秒左右,隨著年齡的增加,記憶能力也會相應有所增加,但如果我們有意識地使用各種方法幫助孩子進行鍛煉,比如說,游戲結束后通過演示告訴孩子一定要把玩具放回原處,和孩子約定“只要把飯吃干凈就可以吃水果”,帶孩子外出時提前告知線路并由孩子主導,或者和孩子一起玩“翻牌對數字”或“說反話”等游戲,孩子的工作記憶就會不斷發育,額葉前區的功能也會越來越好。
·A10神經核——讓孩子愛上某件事情
被稱為“腦內麻藥”、可以驅使人高效工作的多巴胺分泌于腦干前方的腹側被蓋區(別名A10神經核),只有人在受到舒適刺激的時候,A10神經核才會分泌出多巴胺。所以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表揚和夸贊可以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另外,我們要時刻注意,不要因為孩子“不會”而生氣,而要為了讓孩子“學會”而鼓勵他們。我們要積極促成孩子的良性循環:達成微小目標→得到夸贊→分泌多巴胺→變得更加積極主動。
·腦右側44區——讓孩子學會“抑制行為”
腦右側44區有讓人“主動放棄某種行為”的功能,被稱為“NO-GO系統”。當遇到紅燈時我們都會自覺停下腳步,這就是“NO-GO系統”在發揮作用,“NO-GO系統”除了約束行為使其更符合社會準則之外,也可以讓我們學會應對危險,自我保護。我們可以在孩子1歲左右對其進行類似訓練,比如說我們除了要在孩子“積極做好某件事情”時給予表揚,也應該在孩子“成功克制某種行為”時予以關注和鼓勵。
·腎上腺皮質素——教孩子學會忍耐
我們遇到給自己帶來壓力的事情時,思考能力就會降低,大腦就會變得遲鈍,這是因為此時人體會分泌一種壓力荷爾蒙——腎上腺皮質素。讓孩子學會忍耐非常重要,但一定不要讓忍耐成為壓力和痛苦,巧妙地給予孩子回應是最好的做法,比如說“現在不能給你買這個,但到家之后可以給你吃冰淇淋”,這樣一來,孩子的心情就會轉變為“只要忍耐一下就可以得到冰淇淋”,慢慢地就會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了。
·鏡像神經元系統1——讓孩子通過模仿更好地學習
讓孩子學會某樣技能,鼓勵和指導必不可少,但更有效的方法是示范。因為我們的大腦中存著名為“鏡像神經元”的神經細胞,看到別人的良好示范時,鏡像神經元就會開始工作,我們就會明白自己該如何模仿從而學會。
·鏡像神經元系統2——讓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他人心情
鏡像神經元還與理解對方的情緒和意圖存在著一定關系,自閉癥患者之所以無法進行正常交流,就是因為他們的鏡像神經元不能發揮正常作用。要鍛煉孩子的鏡像神經元功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教會孩子如何“正視對方”,與他們交流時,父母也要盡可能蹲下身來,正視孩子的眼睛。
·前代狀皮質——幫助孩子通過失敗提高行為能力
當人犯錯誤或經歷失敗時,大腦的前代狀皮質(ACC)就開始工作,孩子多經歷些失敗,這些失敗將會作為長期記憶被保存在大腦里,當遇到類似需要解決的問題時,這些記憶就會派上用場。
(內容摘自《這么養孩子,全家都會更聰明》一書,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