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思維深入人心,以及“互聯網+”戰略的實施,近幾年網絡文藝異軍突起,網絡小說、網絡自制劇、網絡大電影、網絡綜藝、網絡游戲、網絡動漫等呈現巨大的市場生命力,正搶占傳統文藝市場。
由于技術帶來的文藝內在特征和審美方式的質變,網絡文藝突破了傳統文藝內容和形式的限制,擁有傳統文藝無法比擬的優勢,隱含符合新媒體時代要求的內在規律。但必須承認的是,網絡文藝尚處于發展初級階段,形態和特征并未完全展現,很難完全厘析與傳統文藝之間的內在關聯。因此,對兩者關系的認知和把握應采取辯證的、長遠的眼光和態度:一方面肯定兩者的天然聯系,但又不能將兩者混為一談;一方面承認兩者的本質區別,但又不能將網絡文藝視為獨立的文藝類型;一方面認識網絡文藝的優勢和潛質,但又要關注網絡文藝的弊病。同時也必須肯定的是,傳統文藝仍然是主流文藝形態。傳統文藝具有網絡文藝不具備的優勢,網絡文藝不可能如某些學者所預判的那樣將“取代”傳統文藝的主體地位,至少在短時期不可能取代,網絡文藝也不會給傳統文藝帶來顛覆性改變乃至如少數學者擔憂的毀滅性打擊。
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今天,網絡文藝的發展關乎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更關乎文化安全,我們必須重視起來。具體來說,必須借助傳統文藝的雄厚力量,促使網絡文藝更好地肩負社會責任、傳達民族精神、實現社會效益;必須借鑒傳統文藝的經驗和理論,建立網絡文藝審美評判機制,促進網絡文藝更好地發揮審美導向功能與精神引領作用;必須吸納傳統文藝的先進理念,挖掘網絡文藝創作潛力,提升網絡文藝的思想價值、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使其走上健康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向志強 高雪文,摘自《光明日報》2016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