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貞良



摘要:規范IETM信息標準是IETM的前提條件,而IETM的核心是數據格式。為了便于IETM的使用和管理,需要對IETM數據格式進行規格處理。很多國家和地區基于本國國情創立了IETM技術標準,從而規范管理IETM的開發。受此影響,我國也建立了適用于我國軍情的IETM創作標準——GJB6600。在對國際IETM數據格式標準進行對比分析的基礎上,研究了基于GJB6600的IETM數據格式標準所規范的數據模型,分析了GJB6600數據格式的數據模塊結構和編碼結構,總結出了數據模型的優點,對發展我軍IETM技術有較大幫助。
關鍵詞關鍵詞:IETM ;GJB6600;數據格式;數據模塊
DOIDOI:10.11907/rjdk.161357
中圖分類號:TP3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文章編號:16727800(2016)007003903
0引言
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高技術戰爭裝備保障軍事需求不斷增加,現代軍事斗爭越來越朝著信息化方向發展。在未來的信息化戰爭中,傳統的紙質信息技術維修手冊,由于成本較高、存儲空間較大、不方便攜帶、低下的查詢效率、較為困難的維護和較差的時效性等缺點,已經越來越耗降低到17.542MW/22.625MVAr范圍內獲得的。
本文運用不同的負載潮流方法,成功解決了負載潮流中的互聯系統問題,并且比較了3種方法(牛頓-拉夫遜迭代法、高斯-賽德爾迭代法、快速解耦方法)獲得的結果。IEEE 30母線網絡測試結果表明,牛頓-拉夫遜法能夠獲得最優的負載流量問題解決方案。獲得解決方案后,通過采取補救措施如注入無功功率、改變變壓器抽頭位置和轉移負荷,以及通過表2和表4中運行Matlab程序獲得的結果,降低了線路損耗。因此,運用牛頓-拉夫遜迭代法來解決負載潮流中互聯電力系統網絡問題具有重要意義。1IETM數據模型作用
IETM數據模型是規范和分類一些技術信息的數據模型,這些信息主要進行設備使用和維護,數據模型標準化不僅可使不同設備數據共享,還可與其它系統進行高效數據集成。
IETM的創作過程:將文本、多媒體、表格等各類技術信息資料通過IETM數據模型的標準約束,進入IETM創作系統進行制作,制作完成的數據模塊放入數據庫中存儲,由IETM顯示系統進行技術信息的顯示,如圖1所示。
國際上 IETM 格式規范分為兩大體系:①美國軍用標準MIL-PRF-87268和MIL-PRF-87269;②歐洲航空航天與國防工業委員會(ASD)標準S1000D,如圖2所示。
IETM的本質是按照規范的數據格式以數字化形式將文本、多媒體、表格等技術信息資料組織起來,再通過一定的顯示程序向用戶展現。國外兩大格式規范體系在關注的重點和實現形式方面存在區別,見表1。
用標準文本、圖片、表格、對話框、多媒體(動畫、音頻及視頻)等從電子式交互手冊需求出發,自上向下進行開發面向對象結構(非線性結構)電子顯示方式通過內容篩選機制,提供較強的交互能力歐洲ASD
標準數據模塊(DM)從數據模塊的內容準備和管理出發,自下向上進行開發面向文件結構(線性結構)紙質出版物和電子顯示方式過程數據模塊(PDM)仍在參照美國軍用標準改進,交互能力尚弱3基于GJB6600的IETM數據模型標準
我國的GJB6600系列軍用標準是根據本國軍情制定的,主要在歐洲S1000D標準基礎上部分參考美國軍用標準,在維護保障信息化和IETM技術的推廣應用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其由總則、數據模塊編碼和信息控制編碼、模式和數據字典4個部分組成,標準滿足我軍IETM 創作的頂層要求,統一數據模塊的數據結構和技術信息的編碼定義等內容。GJB6600標準的中心思想是數據模塊,它用數據模塊編號區分及管理,并將數據以XML的形式組織,用相應的模式來約束驗證文件中的標記。
3.1數據模塊結構
為了實現裝備技術信息交互和共享目標,結合結構決定功能的原則,采用二維結構設計數據模塊。在設計使用數據模塊中應符合以下功能需求:①可以方便檢索技術信息;②能夠使用數據庫方便地維護及管理;③設備的排列與組合易于表現;④以給予變量的方式增強可用性。為滿足這些要求,數據模塊應該能夠進行自我描述。因此,數據模塊的頭部分由獨立單元的數據模塊標識與狀態部分組成。數據模塊在S1000D2.2中分為9種類型,截至S1000D4.0發布時,已增至17種數據類型。我國GJB6600系列標準將數據模塊劃分為描述類、程序類、故障類、維修計劃類、操作類、接線類、圖解零件類和過程類8種類型。
GJB6600標準的核心數據模塊由兩部分組成:①通用層,包含用于管理文檔類型、適用性、檢索、質量控制程序等方面的數據模塊元數據信息,即數據模塊的標識信息(如發表時間、型號、題目等)和狀態信息(如更新原因、質量保證狀態、密級等);②信息層,是文檔內容的主體,主要為顯示端輸出維修保障信息內容。由此可知,數據模塊的類型不同,其輸出的內容不同,信息層的結構也隨之不同,但其通用層的結構相同。信息的組織應該采用模塊化的方法,這樣技術信息可以保存為一個獨立的數據模塊,可以最大程度地進行信息重用。這樣不僅可以保證數據的一致性,而且可以節省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方便維護與管理,提高開發及使用效率。當設備維護要求更改時,只需更改某一數據模塊,便可更改需要制作的電子技術手冊文檔,這遵循了創建一次、使用多次的思想。數據模塊結構如圖3所示。
設備出現故障就是其功能損失,需要改變其物理結構來排除故障,恢復應有功能。由此可見,數據模塊需要從功能到結構進行轉換。使用及保障人員要了解裝備的功能和結構之間的關系。裝備的結構信息和活動信息應該在數據模塊中結合起來。為了達到這個要求,GJB6600編制數據模塊時重點比較裝備的硬件識別信息及設備維修活動的類型。通過選擇數據模塊編碼組成特定種類的電子技術文檔。數據模塊的編碼結構(DMC)如圖4所示。
由圖4可知,數據模塊代碼由系統硬件標識和信息類型兩部分構成。其中系統硬件標識包括:型號識別碼、系統差異碼和系統劃分碼、分解碼和分解差異碼。其中型號識別碼的管理需要一個統一的組織,使用前要通過該組織登記,并且此登記具有唯一性,用來確保在整個系統中不會存在兩個相同的型號識別碼。系統差異碼及劃分碼反映的是裝備結構,它的作用是區分一個設備中可能有實現同一功能的不同系統。分解碼及分解差異碼是對系統劃分碼中后一位的解釋說明。信息類型包括:①按照裝備保障活動的順序來描述活動關鍵點、維護方法、檢查方法、診斷程序及報告、故障位置、部件組裝、維護部件存儲、復雜主題;②反應數據模塊敘述的硬件在物理上與父系統是否存在關聯。
對GJB6600數據模塊標準結構和編碼結構進行分析,得出優點如下:①提供了數據重用功能,技術資料信息的重用可以減少大量成本;②方便配置管理和控制;③從同一個數據源可以得到不同的輸出,確保輸出數據的唯一性;④便于同一項目參與人員交換數據;⑤方便不同系統之間高效數據集成;⑥便于項目的重復利用和后續開發。
4結語
本文分析了美國軍用標準和歐洲航空航天與國防工業委員會(ASD) IETM標準的差異以及各自的優缺點,詳細闡述了GJB6600數據模塊構成與特點,研究了基于 GJB6600創編IETM系統的流程、數據模塊的標準和數據模塊編制方法等關鍵技術。IETM在軍事、航天、運輸業等大型復雜裝備的維修保障領域具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我國在此方面的研究與實踐起步較晚,與一些成熟的體系相比還有差距,此數據模塊的格式標準還需在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
參考文獻:
常雷,杜曉明,薛芬.IETM數據模型標準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6,6(6):701705.
User interaction requirements for interactive electronic technical manuals\[S\].MILPRF87268A.
Revisable database for support of interactive electronic technical manuals\[S\].MILPRF87269A.
International Specification for Technical Publications\[S\].S1000D.
裝備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S\].GJB6600.
高萬春,史鳳隆,方 平.基于GJB6600的協同性IETM結構模型[J].計算機與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