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欣



0引言
密立根油滴實驗是近代物理學發展史上一個十分重要的實驗。通過對帶電油滴電荷量的測量,證明了電荷的“量子性”并精確測定了基本電荷數值[1]。該實驗原理設計巧妙、儀器設備簡單、結果計算準確,是一個非常具有啟發性的實驗。然而,在油滴實驗數據處理方面,一般會采用“倒著推”的方法,需多次測量油滴的下落時間t和平衡電壓U,造成實驗運算量大、計算結果易產生錯誤等問題,故油滴實驗數據處理也是物理實驗教學研究的熱點之一[24]。編程或軟件設計等方法對計算機水平要求較高,不易掌握,故本文利用Excel 和Origin兩個較為常用的計算機軟件,對測量數據進行分析計算,并結合Origin強大的作圖功能對合適油滴選擇及粘滯系數η修正進行相關分析。這兩種方法簡單易學,對于深入理解實驗原理,培養物理興趣,處理數據及學科結合具有重要意義。
1密立根油滴實驗原理
密立根油滴測電子電荷電量關鍵在于油滴電荷量q的測量[5]。一般采用兩種方法,動態(非平衡)法及靜態(平衡) 法。本文主要針對實驗室常用的靜態法進行分析。
當質量為m、電荷量為q的帶電油滴靜止于兩平行極板之間時,油滴受到的重力與電場力達到平衡,即滿足:mg=qUd(1)式(1)中,U代表極板電壓,d代表兩極板間距離,故只要測出油滴質量m即可得到油滴電荷量q。當對同一顆油滴不加電壓時,油滴由于受到空氣阻力Fr和重力mg的作用,將達到二次平衡,以速度vg勻速下落,這時根據斯托克斯定理,滿足Fr=6πaηvg=mg(2)且油滴質量m=43πa3ρ,兩式結合得a=9ηvg2ρg(3)其中,a代表油滴半徑,ρ代表油滴密度,η為空氣粘滯系數。由于油滴尺寸很小,需對粘滯系數η修正為η'。即η'=η1+bpa(4)整體帶入最終得到 利用“倒著推”方法,油滴電荷量qi除以電子電荷公認值e0并取整,確定元電荷數ni [6]( ni為整數),即ni≈qe0(8)則實驗所得的基本電荷e可以表達為這時,油滴半徑a、質量m及油滴電荷量q為僅與油滴平衡電壓U和下落時間t相關的量。同一顆油滴需多次測量平衡電壓與下落時間,且為判斷所選油滴是否為合適油滴,需測量多個油滴,這將產生大量重復計算工作,故通過Excel和Origin兩種方法來簡化問題。
2Excel在數據處理中的應用
電子表格Excel是一款常用的辦公軟件,具有很強的應用公式處理數據的能力。當在單元格內輸入公式,利用粘貼功能即可實現相應單元格內數據的自動計算。針對油滴實驗數據處理工作大量重復問題,可充分利用Excel的優勢來解決問題。
2.1數據輸入及公式編輯
根據式(10)、(11)、(12),利用Excel編輯公式如下:
2.2實驗數據計算
分別對10滴不同的油滴進行平衡電壓和下落時間測量,且同一顆油滴測量10次。通過Excel進行相關計算,得到數據如表1所示。由于同一顆油滴測量時間和電壓具有重復性和相近性,在表1中僅顯示測量時間的兩極??梢钥闯?,計算結果清晰易懂,極大提高了計算的精度和效率。
除了擁有較強的數據分析能力外,還具有繪圖功能,能直觀篩選數據,并結合圖像理解物理本質。
3.1Origin計算數據應用
啟動Origin軟件后,新建Worksheet,分別在U(X)及t(Y)輸入油滴平衡電壓及下落時間,通過add new columns 分別加入電荷量q(Y)、元電荷數ni(Y)、基本電荷e(Y)、油滴半徑a(Y)以及油滴質量m(Y)。通過右鍵set column values分別輸入對應的公式,即可得到相應的計算結果。例如電荷量q,公式編輯為col(q參照式(12)。對10滴油滴進行測量,將測量得到的平衡電壓U和下落時間t帶入,得到結果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Origin的計算功能與Excel一致,均可實現大量數據的簡化處理。但Origin 除此之外,還具備強大的作圖功能,可利用其分析合適油滴的選擇及粘滯系數修正等實驗重難點問題。
3.2Origin 在合適油滴選擇上的應用
合適油滴的選擇是本實驗重點之一,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實驗原理的理解及實驗結果誤差的分析。判定所選擇油滴是否滿足實驗要求,可通過Origin作圖來分析。
可以看出,相同時間下,隨著ni增大,電壓值不斷減小,具體變化規律利用Origin的作圖功能擬合即可得到U-t曲線,如圖1所示。可以看出,隨著ni的增大,即電荷量q的增加,整個曲線越發緊密。當時間t較長時,對應平衡電壓小,不同的ni會產生重疊,無法清晰判定元電荷數ni的大小,增大實驗誤差;當時間較短時,平衡電壓大,整個曲線較為陡峭,無法較好地區分電壓與時間的對應值,且對儀器要求較高。故合適的油滴指的是電壓和時間處于曲線腹部,能較好地分辨出電荷的量子化,清晰區分ni的大小。合適油滴對應的測量值為:平衡電壓200V左右,下落時間20s左右,元電荷數ni應處于2、3、4、5、6附近。
在粘滯系數修正上的應用
在油滴實驗中,由于油滴尺寸與空氣分子的間隙相當,斯托克斯定律不嚴格成立,故需對粘滯系數η修正。修正對實驗結果有何影響是理解實驗的難點之一。利用Origin計算及作圖功能,分別討論修正前后的油滴半徑a及U-t關系的變化。
式(3)及式(5)分別代表未修正及修正后的油滴半徑a,且公式中未知量僅與時間t相關,故選t作為自變量t(X),a1(Y)和a2(Y)列分別代表未修正及修正后的油滴半徑a。利用公式編輯后得到相關數值,如表4所示,這里給出19.5s~20.5s所對應的值。
對所得數據進行擬合,得到修正前后a-t圖,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修正后整體油滴半徑數值偏小,且數值差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增加。修正后t=20s與未修正的t=21.8s,油滴半徑a的數值相等。這充分說明,未對粘滯系數η修正,相當于測量時間存在幾秒的系統誤差,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元電荷數ni的確定,增大實驗誤差。
4 結語
本文提出了Excel與Origin兩種方法處理密立根油滴實驗數據,并通過Origin數據分析及作圖解釋了合適油滴的選擇及粘滯系數η修正等實驗重難點問題。實驗結果表明,Excel與Origin兩種軟件能夠有效處理大量實驗數據;利用Origin作圖功能可知,合適油滴對應電壓為200V左右,下落時間為20s左右,粘滯系數的修正與否,直接影響元電荷數及基本電子電荷電量,從而影響實驗誤差。兩種處理方法準確、簡潔、高效,具有很強的借鑒性和可移植性,能有效避免大量重復計算工作,減輕數據處理工作量;同時,數據處理方法的多元化,在學科結合、創新意識及興趣培養上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王小平,周庚寬,王麗軍,等.大學物理實驗.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周海濤,唐美玲.密立根油滴實驗數據分析軟件的設計[J].實驗室科學,2009,6(3):7375.
陳曉,唐定飄.密立根油滴實驗的探究性數據處理方案[J].大學物理實驗,2013,26(4):8890.
曹彪,鄒文輝,代偉.Matlab 在密立根油滴實驗數據處理中的應用[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6(9):317319.
邱成鋒,楊嘉,張金鳳.密里根油滴實驗中兩種方法分析平衡電壓和下落時間選取[J].大學物理實驗,2014,27(4):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