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
孩子從3歲開始,出外遇到熟人變得不愛說話,更不叫人,弄得別人以為孩子沒禮貌,我們都試著跟孩子溝通,比如告訴他“你如果叫人了,大家會更喜歡你”之類,但沒有效果。該怎么辦?
幼兒禮貌習慣形成更多是其內(nèi)心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孩子講禮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千萬不能太顧及“面子”,要分析原因,耐心引導。成人認為的熟人對于孩子來說,未必就是,因為孩子的長時記憶很有限,尤其是外出的時候,也許是孩子對環(huán)境有陌生感,如果是“慢熱型”的孩子,可能熟悉之后才能放松和無拘無束地與人交流。此外,還要觀察孩子外出前的情緒及家庭的親子關(guān)系等,這些都可能影響孩子主動叫人的行為。引導孩子講禮貌,家長不妨嘗試以下方法:
教孩子基本的禮貌用語并適時引介。平時在家里,父母要告訴孩子基本的禮貌用語,如“你好”“請”“謝謝”“對不起”“沒關(guān)系”“你可以幫我?”“我可以做某某事情嗎”等等。有了禮貌用語儲備后,孩子慢慢就會結(jié)合具體情境使用了。此外,外出無論遇到熟人還是陌生人,家長都要加以介紹:“寶貝,這是某某叔叔,某某阿姨”,引導孩子打招呼,叫叔叔阿姨好之類的稱呼。家長的引介讓孩子有安全、參與和受尊重的感覺,有助于提升孩子的社交自信。
切忌當眾斥責孩子。有的父母因為愛面子,唯恐別人覺得孩子沒有禮貌,遇到孩子不吭聲時大聲斥責孩子,甚至當眾講一些傷孩子自尊的話,這樣孩子會有心理陰影,無形中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起到了負面示范效果。當眾斥責會讓孩子更加排斥和逆反。
做好行為示范。3歲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強。“身教勝于言傳”。無論在家庭還是外出的時候,父母都要彬彬有禮,平等尊重每個家庭成員,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這樣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就通過模仿習得了父母所示范的禮貌行為。
及時鼓勵和表揚。對于孩子的不打招呼行為,父母需要耐心引導,有時候孩子不主動打招呼,父母可以以孩子的語氣講一些禮貌用語,給孩子示范和引導。對于孩子偶然出現(xiàn)的講禮貌行為,如主動打招呼說謝謝等,要馬上給孩子具體正面的反饋。如“寶寶會主動打招呼了,真是一個有禮貌的孩子”“寶寶會說謝謝了,媽媽為你感到高興”,用這樣的表揚和鼓勵的話語,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做法得到了父母的積極反饋,增強孩子在社會交往中習得禮貌習慣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