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雄
章回體古典長篇小說是我國古代文學星空中璀璨的明星,因其有評書風味,讀者與作者之間有著聽眾與說書人面對面、心貼心交流,這就易讓讀者湹清故事內容,增強故事現(xiàn)場感,引起讀者情感律動與共鳴。也正是因為這個長處,現(xiàn)在還有不少章回體故事屢見于《今古傳奇》、《民間故事》等刊物,一直為讀者喜聞樂見。章回小說在標題、開頭與結尾三方面有較顯著的特征,對于中學生而言,如果我們遇到合適的題目,在作文時從此三個地方著手,嘗試運用這種回目片斷式寫作,文章敘事的現(xiàn)場感和新鮮感陡然增強,可讀性也就更強,有了亮點,自然作文就出彩了。
一、標題:鳥瞰全局明主題,明眸善睞第一瞥
古典章回長篇小說標題大多采用對仗形式,前后兩句一般各言一事。譬如:《水滸傳》:第二回“史大郎夜走華陰縣,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西游記》: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孫行者一調芭蕉扇”《紅樓夢》: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蘆僧亂判葫蘆案”。上面這些標題,都是兩句話,有這樣三個特征:一是多言相互關聯(lián)的兩件或一件事的兩個方面,揭示本回目的主要內容。二是形式上采用對仗,字數(shù)可多可少,但關鍵詞對比鮮明,排列整齊。三是方便說唱藝人吟誦,讀起來鏗鏘有力,朗朗上口。
二、開頭:掃清障礙接主體,兩山排闥送青來
古典小說開頭或以小詩總領,或用“話說”等詞句銜接,或閑話少說,直入主體,具體說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小詩總領法。如《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杰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開頭: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臨江仙》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涓自此愈橫。
開篇引用小詩或詩詞是古典章回小說常用的方式,引用后稍作議論或介紹背景,然后進入主體。這種“小詩總領法”用四個句子組成小詩,或引用詩詞導入主體。小詩或引用詩詞,一般要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或揭示文章主旨,或闡釋一個與主體故事有關的哲理,或兼而有之。小詩放在文首,起提綱挈領作用,相當于我們今天所用“題記”。但小詩比題記更新穎活潑,容量更大,更富生氣
(二)故事銜接法。既是章回體長篇小說,本回目要對上一章節(jié)進行銜接。這種銜接通常由詞語短句引導,進行內容上的過渡。這樣的例子最多:《水滸傳》第七回“林教頭刺配滄州道,魯智深大鬧野豬林” 開頭:
話說當時太尉喝叫左右,排列軍校拿下林沖要斬。
用“話說”“且說”“卻說”等詞語對本章之前的章節(jié)內容進行小結——評書通常用“上回書說到”來接上一章節(jié)的“且聽下回分解”,然后很快推出上章文尾情節(jié),自然接上并敘說本章故事。我們單篇作文沒有一章章一回回,但為寫好單篇故事,這個故事之前的故事、人物關系與背景等,我們都可以推給上一章回——一個靠作者閃爍其辭的簡單語句讓讀者自我想像。這就削掉了影響故事主體的枝蔓,拓展了單篇文章的時空,豐實了文章的內容。
(三)直入主體法。即閑話少敘,開門見山,直入主體。例:《三國演義》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讓徐州,曹孟穗大戰(zhàn)呂布”開頭:
曹操正慌走間,正南上一彪軍到,乃夏侯惇引軍來救援,截住呂布大戰(zhàn)。斗到黃昏時分,大雨如注,各自引軍分散。操回寨,重賞典韋,加為領軍都尉。
三、結尾:收束全文置懸疑,瓜熟蒂落音繞梁
這類章回小說結尾一般都是“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式的。先舉幾個例子:《水滸傳》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楊柳,豹子頭誤入白虎堂”結尾:畢竟看林沖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隋唐演義》第二回“楊廣施讒謀易位,獨孤逞妒殺宮妃”結尾:隋主本是好察機祥小數(shù),心多嫌忌的。今得此夢,愈加猜疑了。究竟未知此夢主何吉兇,且聽下回分解。
也有在結尾處添上精警駢句或小詩,像說書人那樣讓聽者更加清楚故事的內容與主題,這也是對回目內容的進一步剖析、詮釋與引導,很像我們現(xiàn)在的編后語。譬如:《紅樓夢》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結尾:……正沒個開交,忽覺背上擊了一下,及回頭看時,原來是……且聽下回分解。
正是:妝晨繡夜心無矣,對月臨風恨有之。“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那意思是說,想繼續(xù)聽我的故事,要等下回了,可要留意哦,我的精彩講述暫且就此打住。
這樣結尾,是因其長篇規(guī)制,讓讀者至此停歇,因而收尾綰結,結束上文的同時,提醒讀者勿忘閱讀下文。其實,我們的一些故事性強、情節(jié)復雜的作文,我們在結住敘事的同時,把與文章主題、內容關聯(lián)不大的“包袱”甩給“下回”,這就拓深、延展了文章的內容,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總之,章回體小說的標題、開頭、結尾,因其有著較強的評書意味,我們在寫作中借鑒運用,能夠改變我們作文千篇一律、干癟老舊的面孔,讓作文更有故事感和新鮮感。但不能盲目機械生硬地搬用,如一些故事性不強的文章就不能用這種方式;否則,畫虎不成反類犬,弄巧成拙,反而把能寫好的文章搞得更糟。
湖北省棗陽市熊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