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智
近年來,美國消費者對有機食品的需求直線上升。人們似乎認為,只要是有機的,必然是“天然、健康、安全”的,因此心甘情愿高價購買。那么,有機食品為何賣得那么貴?它真的物有所值嗎?
密歇根州的有機食品生產商“培育有機市場”負責人謝瑞·盧普一言以蔽之:“如果是有機生產,(農作物)長起來就很慢,需要大量人力、時間和耐心——所有這些都是錢!”
美國建立了一套嚴格的有機食品認證體系。為確保認證的透明和客觀,美國農業部并不直接參與審核,而是授權81家第三方機構進行認證。如果一家農場想成為有機食品農場,須向這81家機構中的任意一家,提交過去3年間農場使用的化肥、農藥等添加物的記錄,及未來種植有機作物的耕作方案。農場經第三方機構采集土壤樣本化驗合格后,還須經過3年的觀察過渡期才能獲得有機食品認證。不過認證的有效期只有一年,期滿后還得重新認證。
據密歇根州“the Rapidian”網站報道,有機食品在生產過程中不能使用化肥,也不能使用殺蟲劑和除草劑,因此要雇傭大量人手除蟲除草,產品價格中一大部分就是人工費。
美國沃克斯網站刊發的題為《有機食品是否更健康?許多科學家仍有疑慮》的報道稱,多項研究顯示,有機食品和普通食品在營養方面并不存在多少差異。按照西雅圖薩頓健康飲食公司注冊營養師雷內·費塞克的說法,“有機的垃圾食品依舊是垃圾食品,而傳統的新鮮健康食物依舊健康”。
那么有機食品應該更好吃吧?畢竟它是用傳統方式生產出來的,能讓我們“嘗到食物原本的味道”。
可這也是人們的一廂情愿。據英國《Appetite》雜志報道,該國鄧迪大學商學院的伯伊卡·布拉塔諾娃博士做了一項研究,將蘋果汁、早餐餅和巧克力分發給受試者,告訴他們哪些是有機的,哪些是非有機的,讓他們品嘗打分。結果那些相信有機食品功效的人,會覺得有機食物非常可口;而那些對有機食品不感冒的人,則覺得“沒啥兩樣”。最后,布拉塔諾娃得出結論——“認為有機食品更好吃純粹是心理作用”。
實際上,有機食品只是生產方式的副產品:二戰后,化肥及農藥的廣泛使用讓一些有識之士開始為環境擔憂,于是一種返璞歸真、對環境更安全友好的生產方式——現代有機業出現了,它講求不用化肥和農藥,不用轉基因作物,不用抗生素和生長激素,不做放射處理,等等。
然而,這些廣為現代人關注的有機食品生產過程中的“不”,如今似乎也不那么保險。據《財富》雜志報道,有些有機農場使用被認為是“有機”的天然殺蟲劑,但它們其實也有很大毒性。還有些有機農場會使用比普通化肥含更多鉛、鎘等重金屬的混合肥料。《福布斯》雜志稱,美國農業部2012年發布的報告顯示,在571份“有機”農產品采樣中,被檢測出含有禁用殺蟲劑殘留的比例高達43%。而將非有機食品貼上有機食品認證標簽、高價出售的事例,更是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