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永彬 邱飛洋
4月28日,中國中鐵在北京召開了“慶‘五一第六屆中國中鐵勞模表彰暨勞模事跡報告會”,在表彰的113名中國中鐵勞模中,中鐵五局機械化公司武靖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項目常務副經理、總工程師肖磊良榜上有名。他一直從事項目技術管理工作,先后參與和主持了荷日鐵路、膠新鐵路、津汕高速、丹通高速、西太公路、藍周公路、銅黃高速、武靖高速等項目的技術工作,其中,西太公路《提高頂進管道位置準確度》獲得2011年中質協全國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稱號。他本人也多次榮獲公司“優秀總工程師”“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17年來,肖磊良立足崗位,刻苦學習,孜孜不倦,追求卓越,做到干一行、愛一行,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成為公司技術能手和專家骨干。他注重團隊協作,把培養新一代技術人才作為自己肩負的責任,對每一位技術員,他都在現場講解控制要點和注意事項,分析出現的技術問題。他帶的徒弟很多已經成為公司的中堅力量,所在項目也涌現出一大批技術人才。
銳意進取 勇破瓶頸
肖磊良參與的項目大部分都是公司的重點項目,施工方案都由他負責編制。面對各種困難,他常常主動蹲守現場,和施工員、施工隊伍多方溝通,切實解決實際問題。在武靖高速項目,全線的重難點控制性工程均在標段內:有長達1.8 km的雙線隧道1座,245 m雙連拱隧道1座,尤其是1.3 km的梅口巫水特大橋,全橋半山半水布設,半邊在陡峭的懸崖山坡上,半邊在深達20 m的水中,需搭設40個水中鋼平臺,需要克服斜坡巖樁基施工和深水樁基施工兩大難題,施工難度很大,安全風險極高。他帶領測量組跋山涉水,現場測量放樣,身上被毒蟲咬得厲害,最終將原設計全部依靠水中施工的方案優化為以靠山修建便道結合水上施工的方案,縮短工期半年,有效降低了安全風險,此舉節約成本上千萬元,得到了業主和公司的充分肯定。
科技攻關 成績斐然
針對現場的技術和管理問題,肖磊良采用PDCA方法開展QC科技攻關,取得了顯著效果。繼西太公路《提高頂進管道位置準確度》獲得2011年中質協全國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稱號后,藍周A5《提高樁端后壓漿密實度》獲得2012年全國工程建設優秀QC小組活動成果二等獎;在銅黃高速項目,肖磊良推廣的鋼筋集中加工,充分發揮數控鋼筋加工設備的優勢,將工作效率提高了50%,成本降低了15%,《提高鋼筋制安效率》獲得了2014年省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稱號;在武靖隧道為控制超欠挖量,減少爆破成本,肖磊良通過不斷優化爆破方案,最終將炸藥單耗量降低了11%,大大減少了炸藥用量,他編寫的《降低隧道鉆爆開挖炸藥單耗》獲得2015年湖南省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稱號。這些技術創新,取得了明顯的效率,其中,西太、藍周A5項目盈利均在千萬元以上,銅黃高速項目還榮獲中國建筑業協會和中國中鐵股份公司授予的“優質工程”獎。
在科技攻關的同時,他還大力推動“節能降耗,提質增效”工作,推廣“四新”應用,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其中,銅黃高速項目榮獲了2013年中鐵五局“節能減排標準化工地”、武靖高速項目榮獲了2015年中國中鐵股份公司“節能減排標準化工地”稱號。
戰斗不息 沖鋒不止
肖磊良作為一名黨員干部,一直以工作為重,哪里需要就奮斗在哪里。在銅黃項目,由他主持研發的蓋梁底模通用固定裝置,榮獲2015年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013—2015年,他主持的《蓋梁底模通用固定裝置》《數控鋼筋加工》《簡易警示樁》《玻璃鋼模板在隧道端墻式洞門墻工程中的應用》《單斜坡巖石地層無覆蓋層地段水下樁基施工技術研究》5項成果分別榮獲公司黨員優秀科技創新成果獎。
他時常告誡年輕技術人員:“一定要努力學習,勤于鉆研,不要為眼前的困難所嚇倒,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戰斗不停,就要勇于沖鋒,其結果,自然會馬到功成。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作為一名基層技術干部,肖磊良以務實進取、敬業奉獻的拼搏精神,用實際行動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靚麗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