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其超 劉丹 仝伯強 臧德奎



摘要:通過實地調查并查閱國內主要標本館的相關標本,研究了山東莢蒾屬植物資源。山東有莢蒾屬(Viburnum Linn.)植物野生種類4種2變種,引入栽培5種1變種2變型2品種。討論分析野生莢蒾種類地理分布,制定分種檢索表,并對列入山東省珍稀瀕危的莢蒾進行性狀描述、瀕危分析,提出了相關珍稀瀕危莢蒾保護開發的建議與措施。
關鍵詞:山東??;莢蒾屬;珍稀瀕危;保護開發
中圖分類號:S685.990.24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6)06-0015-05
莢蒾屬(Viburnum Linn.)為忍冬科灌木或小喬木,全世界約有200種,分布于溫帶和亞熱帶地區,以南美洲和亞洲種類較為豐富;我國74種,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區,西南地區的種類較多 [1]。莢蒾屬植物具有較高的經濟開發利用價值,除作為觀賞和園林綠化應用外[2~6],還具有釀酒、色素和煉油等較高的食用價值以及治療多種疾病的藥用價值,有些種類是化工和生活用品的原材料[7,8]。并且該屬部分植物栽培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
山東省是我國莢蒾屬重要分布區之一,張林[9]曾對山東省莢蒾屬部分植物的應用現狀、栽培、生物學特性等方面進行了試驗研究;張東[10]對魯西南地區的莢蒾進行了物候期觀測;程甜甜[11]則利用泰山木繡球和莢蒾蒂娜進行了雜交試驗。然而,至今缺少對山東省莢蒾屬種類的系統調查和研究。結合山東省林木種質資源調查,近年來筆者對山東省莢蒾屬植物的種類、地理分布和栽培利用情況進行了系統調查,為引種馴化和開發利用奠定了基礎。同時,對處于瀕危狀態的野生資源進行了介紹。
1調查地概況
山東省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北緯34°25′~38°23′,東經114°36′~122°43′。全省總面積約15.3萬平方公里,地形較為復雜,有山地、丘陵和平原,分為半島和大陸兩個部分。其氣候屬于暖溫帶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全年平均氣溫11~14℃,無霜期180~220天,全年平均降水量在550~950 mm,自東南向西北方向逐漸減少。土壤類型多樣,有棕土、褐土、山地草甸型土、潮土、鹽堿土、沼澤土等,對植物的生長和分布有極大影響[12~17]。
2調查范圍和方法
2.1調查范圍
結合山東省林木種質資源調查工作,對省內主要山區的莢蒾屬野生種類進行調查,主要包括嶗山、昆崳山、偉德山、正棋山、泰山、徂徠山、蒙山、魯山、沂山、抱犢崮、小珠山等。同時,對省內主要城市綠地、植物園、樹木園栽培的種類進行了調查。
2.2調查方法
2.2.1實地調查主要包括野外實地調查和城市綠地中莢蒾屬(Viburnum Linn.)應用調查,對其分布范圍及所處海拔進行記錄,并采集標本。
2.2.2標本查閱通過CVH(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查閱國內主要標本館(包括PE、KUN、IBSC、WUK、NAS、N等35個標本館)內收存的山東莢蒾屬的館藏標本。
3結果與分析
3.1山東莢蒾屬植物資源
3.1.1山東莢蒾屬植物種類通過實地調查和標本查閱、統計,山東共有莢蒾屬9種3變種2變型2品種,其中野生種類4種2變種(表1)。
3.1.2莢蒾屬植物分種檢索表根據山東省莢蒾屬的形態性狀特征,進行分種檢索表的制作,方便對其識別及分類研究。
3.2山東莢蒾屬野生種類的地理分布
山東省內莢蒾屬野生種類有4種2變種,分別為莢蒾Viburnum dilatatum、宜昌莢蒾Viburnum erosum、裂葉宜昌莢蒾Viburnum erosum var. taquetii、蒙古莢蒾Viburnum mongolicum、陜西莢蒾Viburnum schensianum和天目瓊花Viburnum opulus var. calvescens。
調查表明,天目瓊花分布范圍最為廣泛,魯中南山區和膠東半島均有分布,見于青島、淄博、煙臺、濰坊、泰安、威海、日照、臨沂8個地市,野生資源也最為豐富。宜昌莢蒾主要分布于膠東半島,在嶗山和昆崳山、五蓮山等山區常見,內陸見于臨沂蒙山,魯中南其他山區未見分布。陜西莢蒾分布于魯中山區但不見于膠東半島,已知濟南、淄博、棗莊、泰安、臨沂均有分布,但資源數量較少。莢蒾主產魯南山區,也見于山東半島南部,已知分布于青島、棗莊、日照、臨沂,資源較少。蒙古莢蒾和裂葉宜昌莢蒾均為狹域分布類型,前者僅產于淄博魯山,后者分布于青島嶗山和煙臺昆崳山,資源量極為有限,而且裂葉宜昌莢蒾在我國僅分布于山東省,已處于極度瀕危狀態。
從地區分布種類來看,魯中南山區分布有莢蒾、宜昌莢蒾、蒙古莢蒾、陜西莢蒾4種和天目瓊花1變種,膠東半島分布有莢蒾、宜昌莢蒾2種和裂葉宜昌莢蒾、天目瓊花2變種,種類數量差別不大。以地市為基本分布單位,青島、臨沂分布種類最多,野生種質資源最為豐富,濟南、濰坊分布種類最少,野生種質資源最為匱乏。淄博、煙臺和日照三個地區各分布有3種野生種類,較棗莊、泰安和威海多,野生種質資源較為豐富。
3.3山東莢蒾屬野生種類的保護與利用
通過查閱《山東省珍稀瀕危及特有樹種名錄》、《山東林木種質資源概要》等相關文獻資料和野外實地調查分析可知,莢蒾、裂葉宜昌莢蒾和蒙古莢蒾被列為山東省珍稀瀕危保護樹種。其中莢蒾處于易危(VU)狀態,裂葉宜昌莢蒾和蒙古莢蒾處于極危(CR)狀態。
3.3.1莢蒾易危 (VU)。落葉灌木,高1.5~3.0 m。當年小枝、芽、葉柄和花序均有土黃色或黃綠色的小剛毛狀粗毛及簇狀短毛。葉紙質,寬倒卵形、倒卵形或寬卵形,長3~10 (13) cm,頂端急尖,基部圓形至鈍形或微心形,有時楔形,邊緣有牙齒狀鋸齒,近基部兩側有少數腺體,側脈6~8對,直達齒端;葉柄長 (5) 10~15 mm;無托葉。復傘形式聚傘花序稠密,生于具1對葉的短枝之頂,第1級輻射枝5條,花生于3~4級輻射枝上;萼筒狹筒狀,長約1 mm,有暗紅色微細腺點;花冠白色,輻狀,直徑約5 mm;雄蕊明顯高出花冠,花藥乳白色。果實紅色,橢圓狀卵圓形?;ㄆ?~6月,果熟期9~11月。
分布于日照、青島 (嶗山、膠南)、棗莊 (抱犢崮)、臨沂 (蒙山),生于山坡或山谷疏林下林緣及山腳灌叢中,海拔400~800 m。分布區受到農林生產、旅游等干擾。
本種具有重要觀賞價值;韌皮纖維可制繩和人造棉;種子含油10.03%~12.91%,可制肥皂和潤滑油;果可食,亦可釀酒;枝葉可清熱解毒,常用于跌打損傷,祛瘀消腫。
3.3.2裂葉宜昌莢蒾極危 (CR)。落葉灌木,高達2 m。當年枝、葉兩面、葉柄和花序均被短柔毛。葉紙質,矩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邊緣具粗牙齒或缺刻狀牙齒,基部常淺2裂;頂端漸尖或略鈍,基部圓形、寬楔形,近基部兩側有少數腺體,側脈7~11 對,直達齒端;葉柄長1~3 mm,托葉鉆形。復傘形式聚傘花序生于具1對葉的側生短枝之頂,第1級輻射枝通常5條,花生于第2~3級輻射枝上,有長梗;花白色,輻狀,直徑5~6 mm,裂片圓卵形,花藥黃白色。果實紅色,寬卵圓形。花期4~5月,果熟期8~10月。
分布于青島(嶗山)、煙臺(昆崳山),生于海拔600~700 m左右山坡灌叢中。裂葉宜昌莢蒾是中國稀有植物,我國僅產于山東,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ㄉ泵?,果色優美,可供觀賞。資源少,分布區受到林業生產、放牧等干擾,目前本種已處于極度瀕危狀態。建議立即進行就地保護,對已知分布點進行嚴格保護,加強對其潛在分布區的保護。
3.3.3蒙古莢蒾極危(CR)。落葉灌木。幼枝、冬芽、葉下面、葉柄及花序均被星狀毛;老枝灰白色,無毛;芽裸露,被星狀毛。單葉,對生;葉片寬卵形至橢圓形,稀近圓形,先端尖或鈍,基部近圓形,緣有波狀淺齒,齒端具小突尖,羽狀脈,側脈4~5對,近緣處網結,連同中脈上面略凹陷,下面隆起;葉柄長4~10 mm。聚傘花序,第1級輻射枝5條,花大部生在第1級輻射枝上;萼筒筒狀,無毛,萼齒波狀;花冠淡黃白色,裂片卵圓形,長約1.5 mm,花冠筒鐘狀,長5~7 mm。核果橢圓形,先紅后黑?;ㄆ?月,果期9月。
分布于淄博(魯山),生于陰坡灌叢林中,伴生物種主要有繡線菊屬、鞘柄菝葜等,稍耐陰,喜肥沃濕潤土壤。分布范圍狹窄,數量少,目前其生長未受到明顯威脅,但種群小,自然更新能力較弱。
蒙古莢蒾是水土保持樹種,可供綠化觀賞,具有較強的灰塵吸附能力,在城市美化和抗污染方面應用前景廣闊。
4小結
山東共有莢蒾屬(Viburnum Linn.)植物9種3變種2變型2品種,其中野生種類4種2變種。野生種類中分布最廣泛的是天目瓊花,其次為宜昌莢蒾、陜西莢蒾和莢蒾,而裂葉宜昌莢蒾和蒙古莢蒾的分布范圍小,在山東屬于極小種群物種,應該進行嚴格保護。
就地區而言,青島、臨沂種類最多,各有4種,其次是淄博、煙臺、日照各有3種,棗莊、泰安各有2種,威海、濟南、濰坊各有1種,其他地區未發現莢蒾屬野生種類的分布。
參考文獻:
[1]徐炳聲,胡嘉琪,王漢津.中國植物志(七十二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8:23-104.
[2]王恩偉.6種莢蒾的繁育特性與園林應用研究[D].浙江:浙江林學院,2009.
[3]田朝陽,王列富.河南莢蒾屬植物資源、觀賞價值及開發利用研究[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 2009, 43(2): 201-203.
[4]王月清.秦巴山區主要野生植物調查與觀賞性評價[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5]白長財.甘肅莢蒾屬(Viburnum L.)觀賞植物資源的調查研究[J].園藝學報,2005,32(1):155-158.
[6]李先源.重慶莢蒾屬園林植物種質資源及其應用[J].西南園藝,2004,32(2):32-34.
[7]吳毛山.江西官山莢蒾屬植物資源研究[J].江西林業科技,2012(2):29-30.
[8]祝之友.莢蒾屬藥用植物資源調查及開發利用[J].基層中藥雜志,1999,13(1):24-25.
[9]張林.莢蒾屬部分植物種質資源匯集及利用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07.
[10]張東.莢蒾在魯西南地區物候期的觀測[J].山東林業科技,2011(1):59-60.
[11]程甜甜.木繡球與莢蒾種間雜交的初步研究[J].山東農業科學,2014,46(6):19-22.
[12]陳漢斌,鄭亦津,李法曾.山東植物志:上卷[M].青島:青島出版社,1992.
[13]陳漢斌,鄭亦津,李法曾.山東植物志:下卷[M].青島:青島出版社,1992.
[14]魏士賢.山東樹木志[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15]臧德奎.園林樹木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16]李文清.山東林木種質資源概要[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17]臧德奎.山東木本植物精要[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5:272-276.
[18]潘天春.攀西地區莢蒾屬植物資源[J].南方農業,2013,7(3):1-5.
[19]劉雄蘭,劉建靈,劉傳達.云和縣莢蒾屬植物資源調查和利用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07,13(8):63.
[20]裘寶林.浙江莢蒾屬植物小志[J].浙江林學院學報,1988,5(2):22-33.
[21]李長海.綠化樹種莢蒾引種與栽培技術試驗[J].防護林科技,2013(8):20-31.
[22]趙越.5種不同來源的歐莢蒾果實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測定[D].長春:吉林農業大學,2013.
[23]陳莉,石雷,崔洪霞.莢蒾屬植物花期物候及生長對引種地年際氣候波動的影響[J].植物學報,2012,47(6):645-653.
[24]金飚.瓊花生殖生物學與繁殖技術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06.
[25]林巧紅.山東省珍稀樹種青檀的種質資源調查與評價[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3.
[26]王月清.秦巴山區主要野生植物調查與觀賞性評價[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