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九年前,出現了互聯網化概念。當時我們就說,10-15年所有的企業都將是互聯網企業。當時很多人都提出質疑。但在此刻,我相信很多企業都表示贊同的。
數據是新能源
對于很多行業來說,大數據是一個特別專業的詞。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在未來的10-20年,如果你的企業不是大數據企業,是活不下去的。因為這只是一個賦能技術。而曾經的蒸汽機、電力、電腦、互聯網,都將離我們遠去。那么問題來了,什么是數據?就像我們開車到加油站加油。這個油是怎么來的?它是從原油,經過精煉,經過管道進到加油站,最后加到我們的油箱里。數據也是一樣。未來的所有企業,都會擁有“原油”。但不是所有企業都要擁有自己的煉制廠、自己的管道、自己的加油站。
除非你要成為一個能源企業,否則沒有必要一定成為擁有全套從原油到產品提供商,這是不經濟,也沒有必要,這是第一點。
第二,數據是新能源。換句話說,今天的服裝企業們想沒想過,數字服裝的產品,也許是收入的主要來源。
虛擬技術的應用
我覺得今天的VR頭盔還是太沉重,而且很古怪。它可不可以變小一點,變成副薄薄的眼鏡?第一,當我們能通過比特看到趨勢,也就相當于我們今天的企業血管里流趟著數據。未來企業所有的流程都將比特化,程序化。人腦只有電腦的百分之一,那么未來的決策一定是程序化的決策。而程序化決策的基礎是數據。
我們的服裝企業看似離所謂的大數據很遠,但當你立志成為一個大數據企業,沒有溫度感的產品是沒有辦法持久的,這是第一層含義。隨著智能硬件的發展,我認為,10年之內有溫度感的衣服一定會出現在市場上。是不是大面積普及,我不知道,但是技術給我們帶來的沖擊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就像我們的手機,2009年之前,在座的手機90%是觸屏嗎?不是,甚至我們都沒想過這樣用手機。但今天呢?所以對于今天的服裝企業,在未來10年里如果你的服裝不能與用戶交互,不可以隨著你所穿戴的人反應,這個服裝是沒有價值的。不能把玩的產品在未來是沒有生命的。
在未來可穿戴的,并不僅僅是手表。在我看來,真正的可穿戴是衣服鞋子,一定是我們今天所認為的不能數字化的事物。
第二點,如果你錯過了PC,沒趕上移動互聯網,沒關系,但VR不能錯過,它會徹底改變我們與這個世界交互的方式。其實,從某種意義上看,這個世界何嘗不是造物主給我們模擬出來的?這個問題就涉及神學和哲學的問題了,在此我們就不做討論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得有一個團隊想這個問題,比特衣服不只是騰訊才能出。那為什么我們今天在座的服裝企業,能不能在VR的場景中提供一個玩家喜歡的比特服裝?能不能去創造一個比特的服裝,把他穿在VR空間呢?我認為,未來是可以做的。
第三,我們在企業內部也反復在講,我們在增加任何一個人之前,要問三個問題,第一,這件事能不能自己去做?人越來越貴。我相信服裝企業也感覺到人力成本的上升。我們的供應鏈是不是技術驅動?我們的協同是不是技術驅動?更準確地講,我們所有的流程是不是比特驅動。
比特一定會走向大眾化
三年前,我在很多論壇會講,我說當有一天只有非常富的人才能讀得起紙制的書,我們一定會有原子路徑的產品,但未來我們追求的是購買的調性,購買的一種品位。也許有一天,大家會愿意去買服裝企業比特化的東西。在一個數字空間中,所有比特化的東西會變成入門級的,變得無所不在。比特的東西一定會走向大眾化,原子一定是小眾化。而H&M則是比特化的一個過客,一旦比特化流行,H&M就沒有市場。我指的比特化是真正的比特化,曾經很多人很難理解,為什么一個游戲玩家,肯花十萬去買游戲的一把刀?但未來的十年里,你會越來越理解,為什么更多的購買不僅僅是在比特空間里,他買的本身就是比特這個產品。也只有比特的產品才能讓他真正擁有360度的沉浸感,帶來所謂的場景沖動。可能在座的很多人覺得我講得太遠了,我關鍵要解決的是如何增長服裝銷量,如何更精準的揣摩顧客的心思,怎么賣出更多產品。
但我想講的是,無論你在做什么,當所有人都在做的時候這件事的時候,其實它已經基本上接近尾聲了。如果有企業想要真正領軍業內,就應該去抓下一步。就像曾經的互聯網、互聯網+,你要去抓下一步。下一步就是數據、就是新能源,但我更多愿意去賭VR。
未來的20年會迅速變化,最近有一本書,叫《奇點臨近》。可能很難懂,但我真的很建議大家去看看。預計到2018年,所有可以連接的,比特數單元將超過300億,意味著我們都認為連接越多,智慧的可能性越大,所以機器一定會超越人類。我想說的是,我們處于特別令人興奮的年代。而人類社會發展也一直是按“丁”字形進行的。不要把今天聽到的任何有些匪夷所思的事,認為那離自己很遠。其實它就在腳下。你如果陷入到互聯網思維里面做事情的話,就意味著你會錯過下一個技術的巔峰。
數據流動才有價值
我們經常覺得人類很偉大,不斷的創造各種東西。但事實上,我們并沒有創造,我們只是遵循了造物主給我們的指引,去感知,去發現。我無法回答時尚業到底怎么進行,但它確實是可以去用數據支撐的。
從古到今,人對某種事物的追逐就從未停止。它是可以用數據來提前發現和預測的。我們社會化的人格魅力,可以幫你發現你忠誠的用戶到底在想什么?可能他準備離開你,可能那只是雞肋用戶。愛的對立面不是恨,而是漠不關心。
數據可以幫你去看到你下一個可以去搭載新的產品,幫助大家去預測未來。更重要的是,在我看來,數據本身,也有可能成為你的一個新資產。剛才講了,精煉過的,通過跟開放的平臺經來過的油,如果你有多余可以賣給別的企業,產生新的收入。比如德國,已經有很多家庭是圍繞著智能電網完全打通的。我不用的電可以回到電網,再換取收入。
所以數據只有流動才有價值。我們知道,很多企業開始認為數據很重要,要看好它,不愿把它拿出來。其實那是錯的,沒有流動的數據沒有價值,沒有能夠二次轉換的數據是沒有價值的。
所以,數據有一天也許會在你們的企業收入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它一定是跟外面的開放平臺,經過數據流動,精加工產生了額外的價值。換句話說,有些對你沒有太多意義的精加工數據,對別的企業來是有意義的。數據是有溫度,有靈魂的。未來我們會聽到這樣一句話:離比特近一點,再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