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宏志
三十三年前,世界離我們很遠,臺灣還很安靜無知的時候。我們三位才十七八歲的高中生剛剛編完???,靠著寫了大量的稿子領到一筆小財富,正想拿這些稿費來做點什么轟轟烈烈的壯舉,我提議說:“我們去臺南吧?!?/p>
為什么是臺南?那是為了一家傳說中的書店的緣故。那是上世紀70年代初期,臺灣的書店景觀里還沒有金石堂、誠品這樣響當當的名字。我居住成長的鄉下,書店只有兩家,賣的書更是少得可憐。等我來到鄰近的大城臺中讀書,書店的數量和書店里的書種已經讓我大開眼界。有的書店以書價低廉出名,我常愛去的一家書種齊全又常常打折的書店,名叫“汗牛書店”,雖然多半時候我也還是買不起這些打折的圖書,但站在這樣的書店看書,總覺得離擁有某些書的夢想近一點。
有的書店則以陳列特殊來源的書種讓我流連忘返,像是一家在二樓陳列有大量臺灣商務印書館復刻版圖書的“中央書局”,可能是中部地區最好的書店,我在這里沉迷于當時還生機勃勃的《人人文庫》,書種的選題既多且廣,有許多怪異的主題與內容。書價不但便宜,還有一種稱為基本定價的特殊定價方法,《人人文庫》還有單號、雙號、特號之類的定價方法,只看號數即知價格,現在回想起來,充滿懷舊的趣味。
但位于臺南的“南一書局”才是愛書人傳說中臺灣最好的書店,書種壯觀多元,令人如入寶山。很多年后,我已經成為圖書出版行業里的一員,很多我的老前輩還念念不忘這家昔日臺灣最好的書店。他們說,只要有任何個人或出版社出版一本新書,“南一書局”就會來信至少請購一本,因為他們希望書店里擁有臺灣所有的書,而不只是販賣固定往來出版社的圖書。他們又說,他們到全省各地書店去收賬,常常痛苦不堪,書店主人似乎有著數不清的賴賬或延賬的花樣,只有到了“南一書局”,賬目已經清理了,賬款永遠已經為你準備妥當,誠實而禮貌地為你奉上,如果你無法親自前往,他們還主動為你寄來,讓擔任業務的工作者感動莫名。
半夜的平快車搖搖晃晃出發了,穿過山區往嘉南平原駛去,車內燈光昏暗,大部分的旅客滿臉倦容披著外衣入睡,只有第一次逃家出門的我無法成眠,看著遠方一叢叢竹子和一幢幢農舍的黑影發呆。
我們大約是在早晨六點鐘到了臺南,但書店要到九點鐘才開門,我們只好呆坐在車站門口等候。雖然折騰一夜,也感到饑餓,路旁的豆漿店里傳來的香氣讓我們咽著口水,但我們緊握著手上僅有的財富,舍不得用在別途,這些錢是要用來在“南一書局”買書的,而寶山已在眼前。
(選自《綠光往事》,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2年5月出版)